崔顥的這首詩不及《黃鶴樓》有名,卻也很不同凡響,值得你我一讀

2019-10-10     慶余

說到唐代詩人崔顥,你肯定會想到他的那首名篇《黃鶴樓》。畢竟據說李白也為之讚嘆,留下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而除了《黃鶴樓》,崔顥流傳於世的還有四十一首,均收錄在《全唐詩》中。不過相對於家喻戶曉的《黃鶴樓》一詩來說,崔顥的其餘詩作倒顯得少為人知了。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長干曲四首·其一》,便是崔顥其中一首不及《黃鶴樓》有名,卻也不同凡響的詩作。與崔顥大多數激昂豪放、氣勢宏偉的詩篇不同的是,這首詩以素樸真率見長。至於這首詩的內容,如果簡單來說的話,它描繪的就是一場男女主人公的萍水相逢。

這樣一個平凡的題材,在崔顥細膩的筆觸中,卻是寥寥20字,便使得人物、場景,甚至心理活動都躍然紙上。它沒有任何典故,也沒有華麗的詞藻映襯,純粹是用白描的手法,就顯現出了身在異鄉萍水相逢的珍貴,具有撼人的藝術感染力。由於《長干曲》是南朝樂府中「雜曲古辭」的舊題,所以它讀起來還猶如一曲男女聲對唱。

《長干曲四首·其一》

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

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

首先,我們來看這首詩的前兩句「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即請問你的家在什麼地方,我家是在建康的橫塘。看起來這兩句詩很簡單,其實包含了多層深意。一個「君」,一個「妾」,就點明了萍水相逢的主人公的性別與住處。至於「橫塘」,則是六朝時建康的名勝,也就是今天南京的莫愁湖。

另外,崔顥將女主人公的這一問放在開篇,雖然是單刀直入,但並沒有絲毫不和諧的地方,反而聞其聲如見其人,把女主人公的音容笑貌,寫得活靈活現。當然,這還需要我們的想像,畢竟它不似杜牧的「娉娉裊裊十三餘」那樣明確,只是一個問話而已。從她急於自報住處來看,她的年齡應該還小,尚有嬌憨天真的語氣。

然後,這首詩的後兩句「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則點明了她詢問「君家何處住」的原因,是因為她覺得自己和男主人公是同鄉。同樣的這兩句詩,也包含了深意。雖然崔顥沒有明寫她是如何判斷是同鄉的,但是可以想像定是從對方帶有鄉音的片言隻語中得出。只是其中的一些對話,一概略去罷了。同時這裡也透露出了女主人公背井離鄉的孤零無伴、內心的孤寂。

詩到這裡就戛然而止了,但其中蘊含的情韻卻綿綿不絕。即使是在今天,在他鄉聽得故鄉音,想必也會這樣的喜出望外,急於追問是否同鄉。因為是組詩,崔顥在第二首中,對於這一問是給予了回答的。即「家臨九江水,來去九江側。同是長幹人,自小不相識」。原來兩人都是來自建康的長干里,並且還惋惜了兩人未能青梅竹馬、兩小無猜。

綜觀崔顥的這首詩,語言樸素自然,短短的20字中,便具有了無限的深意。雖說是一場萍水相逢,但他鄉遇同鄉的可貴,已經躍然紙上。可謂是一字一句,都具有動人的藝術力量。總的來說,崔顥的這首詩不同凡響,值得你我一讀!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G2hRuG0BMH2_cNUgmZn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