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已經當上爸媽的成年人,再讓他們回想起3歲以前發生的事情,可能很多人都會說: 都過去這麼多年了,能記得就是個「神人」。但為什麼對於剛3到4歲的孩子,也會忘記3歲前的記憶呢?
說來也奇怪,就在前幾天媽媽群里提到了這個問題,各位父母的回答也十分相似。
「我家娃已經4歲了卻不記得3歲前的事,更詫異的是2歲時會背的三字經和古詩都給忘了!」
「在我的印象中,孩子1歲時帶他去動物園,他不小心摔了一跤當時哇哇大哭,2歲時問他還記得,為什麼到3歲時記憶好像清零一樣,已經不記得之前摔跤的事情。」
寶寶3歲前的記憶真的會自動消失嗎?
寶寶未滿3歲前會經歷無數個生長關鍵期,如語言關鍵期、智力關鍵期、身體關鍵期、生理關鍵期等等。對待這樣的萌娃,爺爺奶奶和姥姥姥爺們也是疼愛有加,到娃3歲後記憶出現空白,很多老人都會抱怨「這大孫子大孫女都白疼了,忘記對他們的好了!」
其實,並不是孩子記不住,而是他們的記憶發展過於迅速,到3歲之後再讓他回想之前的記憶碎片,很難提取出完整或整斷式的情節。
科學家們也曾做過一次不完全統計的調查,通過隨機選擇2000多人3歲以下嬰幼兒做實驗,最終結果表明:孩子產生第一次記憶的年齡,最早也要在3歲以上。
還有調查顯示,在0~4歲嬰幼兒進行實驗,只有不到1%的孩子可以回憶起1~2歲時的事情,大多數孩子只能回憶起3~4歲發生的事情。
那麼,孩子消失的記憶都去哪了?
實際上,不管是3歲孩子還是成年人都容易有「失憶症」,而發生在特殊群體嬰幼兒身上,即無法清晰地記得3歲前發生的事情——童年失憶症。
美國艾莫利大學針對「童年失憶症」做過研究,主要是因為兩個原因:大腦前額葉皮質在3歲前發育未完全成熟,在此之前的記憶很難記住;孩子在出生頭幾個月到幾年,腦部不同的區域發展過於迅速,從而會清除記憶。
所以,家長們不用擔心,從孩子身體發育上來看,他們失去記憶並不是一件壞事,尤其是孩子記不住這些事,說明他很幸福。
1、「爸爸曾經打了我」
如果作為父母在孩子3歲前做過「出格」的行為,如家長主觀意識認為孩子不聽話,比如孩子夜間經常哭鬧、吃手、拍打腦袋、追著喂飯......怎麼說都不聽動輒打罵,都容易給孩子造成心理創傷,但孩子在3歲後不記得了,說明他沒往心裡去日後還是會幸福的。
2、「媽媽總罵我」
對於2歲的寶寶,可能會記住1歲左右發生的事情,在這個階段媽媽經常罵孩子,這種教育方式不僅不利於孩子建立安全感,還容易讓孩子感到恐慌,甚至影響性格發展。如果孩子在3歲後,不再記得媽媽曾經的話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沒有成為他的記憶,他還是幸福的。
但作為父母,不應該動不動就打罵孩子,而是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愛護他包容他,他才會「回饋」你。
今日話題:你是如何看待3歲前孩子記憶消失這件事?不妨留言和我們說說你的看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G1TuZnYBur8RWXSA0aI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