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前父母看不起周杰倫,十幾年後我們看不起蔡徐坤?

2019-08-03     YOUNG

相信大家都看過豆瓣上的一個名為《周杰倫微博數據那麼差,為什麼演唱會門票還難買啊》的帖子,帖子裡面寫道:「我一直看到有人說他票難買,但是我查了查,他微博超話排名都上不了,官宣代言什麼,轉發評論都沒破萬。演唱會一般都是粉絲去看,他粉絲真的那麼多嗎?」

其實大家都知道,那些微博上動輒幾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轉發評論,都是流量明星的粉絲們通過非正常操作刷出來的。

周杰倫的粉絲們想要讓這些流向明星的粉絲們證明周杰倫才是頂級流量,於是乎很多大齡周杰倫粉絲開始「被迫營業」給周杰倫超話打榜。7月20日上午就衝到了第二位。

嗯,第一位是蔡徐坤。

眼看就要威脅到坤坤的第一的位置,ikun們也是拚命死守第一,誓言要「讓那個所謂的前輩家看看誰才是真正的頂流。」

21日,周杰倫超話一周影響力破億。

22日,蔡徐坤粉絲團官方帳號宣布,恭喜蔡徐坤蟬聯內地榜64周連冠,並同時表示蔡徐坤粉絲將退出各項數據榜單的競爭。

作為吃瓜群眾的我,突然有點心疼坤坤。

其實好像最開始沒這麼多人討厭蔡徐坤吧?他給他飯圈以外的人的印象就是個流向明星,年輕人捧出來的偶像。

直到後來他成為了NBA新春賀歲大使,引起很多籃球愛好者的不滿。從此虎撲的全民公敵從吳亦凡變成了蔡徐坤,網友紛紛表示要給吳亦凡道歉。

好,上面是前情提要。現在擺好姿勢,繼續心疼。。。

我思考一個問題。

有人說現在追蔡徐坤的粉絲們就好像十幾年前追周杰倫的我們。那個時候一開始周杰倫也沒有被大眾認可,後來他的才華才被慢慢認可,成為一代人的青春記憶。

那究竟這樣類比合不合適呢?

蔡徐坤為什麼會被這麼多人黑?

我總結了一下幾點:

他的粉絲們近乎瘋狂的刷假數據,刷完以後天真的認為自己的偶像影響力真的非常大了。首先這點就很招路人反感。之前的海外iTunes榜單刷到第一,後來導致蔡徐坤直接被iTunes封殺。

經紀公司的幾波操作,比如NBA新春賀歲大使(個人猜測應該是經紀公司主動找到NBA中國的,說什麼我們家藝人多大的影響力巴拉巴拉,然後把數據給人家一看。人家也不了解啥情況,一看確實這個數據很可以。就覺得請這個藝人當大使應該可以在中國擴大NBA的知名度)。這波操作加劇了路人的反感。

我們對一個人一旦產生了某種牴觸心理就不願再多去更深的去了解他了,所以他的作品只能在他的飯圈裡傳播,出了飯圈基本沒有多少人聽他的歌。

所以又有多少人抱著寬容的心去看待他呢?

於是我開始在qq音樂上搜坤坤的歌來聽(是的,除了之前因為「唱跳rap籃球」大火而特意去搜那首「只因你太美(雞你太美)」,我也沒聽過他的歌)

聽完之後發現,沒什麼毛病,畢竟有專業的團隊。

但是就我個人的感覺,這些歌工業化太嚴重,現在流行什麼我就給你來什麼。它們似乎空有一個外表華麗的「殼子」,當你打開包裝以後發現,裡面的東西還沒有外面的包裝值錢。

說直接一點就是,我覺得它不夠走心,它沒有打動我。

我們為什麼聽歌?

首先在我看來,它會是我們情感的一種寄託。這也是網易雲音樂當年從那些老牌音樂播放軟體里殺出一片天地的原因。-網易雲音樂的評論功能(此處不細說了)

我們聽一首歌很大程度上會去看歌詞。有時候聽到一首歌會冒出這樣一種感覺,臥槽,這分明就是寫的我。

歌詞很重要。即使這首歌旋律、編曲很一般。

很直接的例子就是前幾年國內大火的內地民謠。它們打動人的核心就在歌詞。我曾經打過一個比方是,那幾年的國內的民謠歌手就相當於八九十年代的寫現代詩的文學青年。

還有就是近兩年在國內火起來的說唱。沒有了旋律,歌詞對於一首說唱歌曲的重要性來說更是可想而知了。而一首好的說唱不僅需要歌詞好,還有韻律、節奏的編排(就是他們常說的Flow),這個非常重要也是說唱音樂性的體現。一首好的說唱歌曲它的Flow一定是出彩的。當然,高質量的編曲也是必不可少的。

還有一種是音樂性比較高的,旋律以及編曲很吸引人。就算你不看它歌詞或者不知道它的歌詞什麼意思,光聽著就覺得好聽。

上面只是單純針對歌曲本身,當然一首歌吸引人的地方還有很多,比如演唱者本身的條件,比如聲音的辨識度以及唱功等等。

說了這麼多,朋友們,有沒有發現問題所在?

對於音樂這方面來說,確實是需要天賦的。

蔡徐坤今年21歲,而在周杰倫21歲的時候憑藉自己的第一張專輯《jay》拿到了第12屆金曲獎最佳流行音樂演唱專輯獎。並且獲得最佳製作人及最佳作曲人提名。

好的音樂是能把你帶進去的,不管是歌詞、旋律、編曲,它會讓你有情緒,或溫暖,或開心,或難過,或憂傷,或激動,或亢奮,或感慨萬千。

所以,做音樂這件事是真的需要天賦的。不要跟我說某某某有多努力。至少現在不行就是不行。等你有好的作品再來證明自己。

當然也有可能是坤坤的公司給他的限制,他有天賦和才華但是沒有得到施展?

好吧,加油坤坤。

回到今天的話題:

有人說現在追蔡徐坤的粉絲們就好像十幾年前追周杰倫的我們。

我覺得沒有可比性。

傳統的唱片行業慢慢走向衰落。他們雖然也要賺錢,但是他們有自己的審美標準。

現在那些娛樂公司資本當道,利益為先。捧你出來為了什麼?因為你有才華,會唱,跳,rap,籃球嗎?肯定是為了賺錢啊。所以娛樂公司從一開始就給粉絲們一個參與的機會讓自己選出偶像(所謂的養成系)。剩下的你們粉絲只管掏錢就可以了。

這其實不怪粉絲,真的。娛樂公司制定的遊戲規則,他們誘導著粉絲去參與這個遊戲並從中氪金。

他們只是一群孩子(也包括蔡徐坤們)。當然,這個過程中他們也是各取所需。粉絲們在參與這個偶像養成遊戲的過程中得到了滿足。而蔡徐坤們也得到了成為偶像後的物質條件以及成就感。至於娛樂公司,也把錢賺了順便養活了一票人。

所以,別太較真。

我們也只是運氣好,碰上了那個時代。熱愛音樂的年輕人憑藉著自己的才華讓很多人認可並喜歡,順便把錢賺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wOaWmwBUcHTFCnfyNi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