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將他鄉做故鄉

2019-09-25   史志花開

作者:孫秀立 誦讀:李楊

八月的天,時而晴空萬里,時而淅淅瀝瀝。我們踩著青磚,撐起傘,於煙雨中行走在平陰縣洪範池鎮書院古村,看清泉潺潺,賞綠苔悠悠,享受古村的寧靜與質樸。

村口,矗立一塊巨大書形條石,上面鐫刻「書院古村」。書院古村,東靠天池山,西依平陰縣洪範池鎮,因明代中丞劉隅曾在此建書院而得名。進入村莊,如世外桃源般淳樸、幽靜。一條清澈的石渠蜿蜒環抱著村莊,頗有江南「小橋流水人家」的韻味。幾棵柳樹紮根泉下的石縫中,枝繁葉茂,樹影婆娑。沿石渠前行,石渠分出一條細細的渠溝,分叉交錯,呈水路立交之勢。渠旁巨石上書「古渠浣紗」,紅色木牌上有詳細介紹:岸渠方便了當地人們洗浣,十有九日少婦童女穿紅著綠於歡聲笑語中浣洗,立石以詠其景。



書院泉古稱東流泉,是平陰一帶歷史最久的泉。約在1500年前,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在《水經注》中就記錄了它的存在:「天池山下有泉,名東流泉」。水中有綠苔水草飄浮,鵝鴨在水中戲游。水旁有村民放於水中的啤酒、飲料等,還有一木墩,上面放一菜刀,猜測是洗菜做飯之用。相傳,當年東流書院的主人劉隅宴請親朋好友時,廚子做好菜肴,用木托板托著放入水道中,菜肴順流而下被下游的僕人接住端到桌上。先別說那飯菜味道如何,單憑看著眼前這道菜是順著泉水飄來,便有大快朵頤的慾望。

順著泉水繞行,進入古村。山裡的天,孩兒的臉,不時會有雨滴飄落,眾人撐傘而行,走在這悠長悠長的古老村巷。雨水洗滌過的村落平添幾分古樸典雅,有老舊的房屋出現在眼前,空氣中古老的氣息撲面而來,也有現代化的紅漆大門進入視野,與那些老屋交叉、並排,使人同時欣賞過去和現在的隔世時光。在雨中沐浴過的鳥兒歡快地鳴唱,薰風習習送來的各種花香沁人心脾。



一座土屋出現在我的視野里,似曾相識的感覺。木門上著鎖,這把鎖看著好親切,小時候爺爺奶奶住得房子也是這樣的木門,也是這樣的鎖。我總是趁爺爺奶奶不在家時,打開鎖,溜進去。那把鑰匙壓在門旁邊的磚頭底下,我拿了踮起腳尖輕輕地將鑰匙插入鎖孔,手稍稍用勁往右旋轉,「啪嗒」鎖開了。隨著木門「吱扭」一聲打開,我探一下頭,望望四周,確定家裡沒人,悄悄把門關上。我放輕腳步,進入裡屋,輕輕解開裝著糧食的袋子,把手伸進去,再伸進去,五指拐彎,在裡邊會摸到蘋果或者鴨梨,那是奶奶藏在裡邊的。然後我一頓狼吞虎咽,最後還不忘把糧食用手撫平,消滅「罪證」。我不知道奶奶有沒有發現口袋裡的水果少了,也許她知道是我做的,也許不知道,反正爺爺奶奶從沒說過。

望著這木門,我忍不住上前輕扣門栓,我似乎走進了院子,似乎看見了和藹可親的爺爺奶奶,看見爺爺正坐在院子裡的藤椅上抽著旱煙,奶奶拿著簸箕,挑揀著簸箕里的豆子,聽見奶奶叫著我的小名說:「快進來,快進來。」陽光照在他們的臉上,是那麼的慈祥。院子裡有奶奶喂養的雞鴨鵝,鴨子嘎嘎叫著,母雞咕咕低頭覓食,一隻公鵝在追趕著一隻母鵝。奶奶種植的辣椒被太陽曬紅了臉,黃瓜鮮嫩欲滴頂著黃色的花兒。爺爺種的「死不了」開滿了院子,牽牛花順著電視杆爬到了屋頂,它們開得正艷,散發著芳菲的清香……如今爺爺奶奶已不在,小院兒也不在,只剩記憶,敲疼我的心。



青磚縫隙中,「擠」出株株綠草朵朵鮮花。它們或高或矮,或粗或細,或火紅或翠綠,溫暖著我的眼。那面土牆,又讓我想起兒時拿一根木棍,邊走邊在牆上劃,看那一道道白色的劃痕出現在牆面上,心裡滿是陽光。走在或大或小、或光滑或粗礫的石磚上,恍若隔世,給人時光倒流的感覺。「小皮球,香蕉梨,馬蓮開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玩得盡興的孩子,忘記了做作業,忘記了吃飯的時間,對於父母回家吃飯的招呼置若罔聞。當炊煙裊裊升起在村落的上空,當父母的呼喚聲響在耳畔,玩不夠的孩子戀戀不捨的要回家了。鄉村的日子在一縷縷炊煙,一聲聲呼喊里流逝。古村就像一位等候遊子歸家的老婦,帶著微笑,歷經滄桑,愈加蒼老。

這裡是多少遊子魂牽夢繞卻回不去的地方,這裡又是曾拼力走出大山後想著回來看看的地方。溪流在腳下流淌,鳥兒在枝頭歌唱,花兒在村野綻放,清新的空氣在肺腑徜徉。最喜腳下的路,或寬或窄、或厚或薄、規則不一的石頭,給腳底做著按摩。在城市裡待久了,來這裡看看,這裡就是許多人的詩和遠方。那山,那水,那老屋,那山石,那青磚,那石磨,點醒我的夢,激發我的靈感。那一張張淳樸的面孔,那一間間低矮的老屋,老屋旁那一叢叢一簇簇叫不上名字的花草,它代替在外的遊子守候著故鄉,守候著老屋,也等待著歸家的遊子。那一塊塊青磚,那一塊塊山石,見證著老屋的榮衰,見證著遊子的成長,見證著洪範池鎮、平陰縣的騰飛,見證著偉大祖國由弱而強。



要離開書院古村了,耳邊傳來跳著皮筋唱的那首兒歌:「小皮球,香蕉梨,馬蓮開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作者簡介

孫秀立,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德州市作家協會會員,禹城市作協副主席,《禹城文萃》副主編。

誦讀簡介

李楊,禹城市解放路小學教師,喜歡朗讀、唱歌,享受朗讀帶來的樂趣,用最平實的情感讀出文字背後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