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北京市政府根據總理的指示,在石景山區的東面、風景秀麗的八寶上建立起了占地150畝的革命公墓,這就是家喻戶曉的八寶山革命公墓最初的雛形。此處樹木蒼翠,綠蔭圍繞,在70年間無數革命志士、為國奉獻的人們長眠於此,讓這裡成為了一處莊嚴而神聖的地域。
在第一墓區,第一位沉睡在八寶山的革命前輩也已經長眠了整整70年,他的左側睡著瞿秋白烈士,右側是開國第一任副主席張瀾老人。這位埋葬在''八寶山革命第一墓''的革命前輩,正是英年早逝、有著''人民的駱駝''之稱的任弼時先生。
任弼時是國家第一代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他出生於1904年,是湖南汨羅人。自小任弼時就有著聰慧的頭腦和遠大的志向,他5歲時就開始自學讀書,之後先後在明德小學、師範附屬高小和長郡中學讀書,並積極參與遊行宣傳等愛國活動。
在高中畢業後,任弼時因為家貧無法繼續讀書,他也毫不氣餒,而是將目光轉向了革命的道路。不得不說任弼時很適合這條路,他能吃苦,敢拼搏,有著無比堅毅的個性。在戰火紛飛的莫斯科,任弼時靠著一天200克黑麵包、忍受著惡劣的條件學習了馬列主義理論,最終將知識帶回了祖國。
在革命的路途中,除了條件艱苦,任弼時還數次歷險,常常九死一生。他在安徽2次被敵人逮捕關入監獄,受到過嚴酷的刑罰,老虎凳、電刑、跪鐵鏈……所有肉體上的磨難都沒能動搖他堅定的意志,無論多麼痛苦,他始終沒有將身份和機密透露一絲一毫。
更可貴的是,任弼時始終頭腦清醒、飽含希望,哪怕受盡折磨也擁有隨機應變的冷靜。1929年被捕時,他身上正帶著重要文件,為了保住機密,他冷靜地騙過巡捕,隨後乘其不備將文件全部吞進了肚子裡。
也正是因為如此,任弼時不可避免地落下了病根,但他從來不喊一句辛苦,始終堅持在工作的第一線。那時30多歲的任弼時,外表看起來就像年過半百的老人,別人勸他休息,他卻總是說因為知道自己活不長,才更要抓緊時間工作。
後來終於熬到了建國,任弼時的身體也確實頂不住了,中央下達了指令,讓他去蘇聯好好療養。可是任弼時只養了一年,就要求回國繼續工作,那時候國家局勢未安定,他怎麼能放心得下?他的使命感、責任感、濃烈的愛國情懷,實在令人敬佩。
然而多年積勞成疾,又沒有得到好的休養,任弼時的病情還是在1950年下旬突然惡化,最終在同年10月27日逝世,這一年,他還僅僅只有46歲。
在任弼時去世後,葉劍英曾評價道:''他是我們黨的駱駝,中國人民的駱駝,擔負著沉重的擔子,走著漫長的艱苦的道路,沒有休息,沒有享受,沒有個人的任何計較。他是傑出的共產主義者,是我們黨最好的黨員,是我們的模範。''為了紀念任弼時先生對祖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國家將其葬入了八寶山革命公墓,讓他成為了這片莊嚴土地上的第一位主人。斯人已逝,但任弼時先生的堅毅刻苦、無私付出,永遠會銘記在所有人的心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gCfWHQBd8y1i3sJMGb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