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魔鬼賽程,輿論在期待,國米主帥孔蒂能在輪換方面有所建樹,讓一些出場機會不多的邊緣人獲得機會。
人們討論最多的,是拉扎羅、桑切斯、比拉吉、加利亞爾迪尼等人。
但一些媒體卻披露:有兩個意外的人選進入孔蒂的視野,一個是國米隊內第六中衛巴斯托尼,一個是國米外租在巴西聯賽效力的前度標王加布里埃爾-巴博薩。
目前國米中衛一環人才濟濟。
什克里尼亞爾、德弗里地位穩固,戈丁雖因年齡問題需要輪換,但只要出場也是頂級水準。丹布羅西奧名氣不大,但在歷任教練麾下都是備受重用。
甚至就連拉諾基亞,在賽季前兩輪德弗里意外受傷後頂上來,也是相當穩健,更何況拉諾基亞甘居替補,在更衣室內有著極為正面的作用。
在此前提下,國米3100萬先生、第六中衛巴斯托尼,一度被人們遺忘了。
可孔蒂並未遺忘!多家媒體透露,近期,巴斯托尼將被孔蒂推上球場。
在國米教練組的計劃里,藍黑軍三中衛中,偏右的位置是丹布和戈丁輪換;居中的位置是德弗里主力,拉諾基亞替補;偏左的位置,就是什克里尼亞爾主力,巴斯托尼替補。
既是主力替補,自然要拉出來遛遛,保持狀態以備不時之需。
什克的能力、經驗、江湖聲望,顯然遠勝巴斯托尼。但巴斯托尼也有自己獨特的優勢:他是國米隊內,乃至整個足壇所稀缺的左腳中衛。
孔蒂是一個注重細節的教練,舉個例子:在藍黑軍進行搶圈訓練時,他會經常因為一些球員技術動作不到位,而叫停;在國米首輪前去梅阿查球場進行踩場訓練時,他會因為制服組沒有將訓練時間改到晚上,球隊無法適應燈光下踢球的感覺,而非常不爽。
足壇公論:在三中衛體系中,如果有個左腳中衛壓陣,無論防守還是出球,都會有很多好處。
孔蒂算得上是足壇鑽研三後衛體系的集大成者,他對此顯然也有判斷。
在孔蒂麾下,國米中衛們不僅僅只是防守攔截,還要分擔組織、出球、前壓逼搶甚至傳威脅球的職能。
細心人注意到:賽季打到現在,國米右中衛幾次發起決定性傳球(比如戈丁已經有直接助攻,德比戰也傳球策動了國米進球),但左中衛在進攻端亮點不多,這與什克慣用腳是右腳,不無關係。
當然,什克里尼亞爾作為國米重建真核,地位穩固,很難有人能夠真正挑戰。但意媒還是認為,什克也需要輪換,此外在一些場次,或在某些特定的比賽時段,巴斯托尼分到一些出場時間,可能會給國米帶來一些新東西。
巴斯托尼是國米花費了摺合3100萬歐元買下的未來新星(註:這3100萬歐元轉會費是國米官方財報里寫的,具體原因,之前已論述過,不予贅述),今夏國米有機會將其外租,但孔蒂要求球員留下。
夏訓期,巴斯托尼也有相當不錯的表現。在義大利U21青年隊,巴斯托尼也是核心級的骨幹。給他一些機會,不但對國米、對球員、對意國字號球隊而言是好事,孔蒂也將因此得到額外的讚譽。
在孔蒂執教國米時,他時常做出一些讓人意外的選擇:例如聯賽前兩輪,沒有人預測到他會突然押寶拉諾基亞;再例如打烏迪內之前,各界都在熱炒國米啟用桑切斯,但孔蒂選擇的是波利塔諾。
這是一個講究用兵突然性、更信任意籍球員的教練,有理由期待,巴斯托尼會有機會。
除巴斯托尼之外,另一個意外人選也可能進入孔蒂視野:國米租到巴西聯賽,40場比賽打入31球,時隔3年高調重返巴西國家隊的藍黑軍前「標王」加布里埃爾-巴博薩。
蘇寧入主國米初期,重金收購了加比球。但在德波爾、皮奧利、斯帕萊蒂幾任教練麾下,加比球都得不到真正信任。巴西少年信心盡毀,幾近報廢,租去葡超也是坐穿板凳。
在當時,幾乎所有人都認定,國米這幾千萬投資,已經打了水漂。
帶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國米將加比球租回巴西,誰也未能料到,報廢邊緣,巴博薩卻被救活了。
上賽季在桑托斯隊,他榮膺巴西聯賽最佳射手。
本賽季租借在弗拉門戈隊,加比球40場各線賽事合計打入31球,其出色的表現,也讓巴西隊主帥蒂特讚不絕口,時隔3年後,加比球重返巴西國家隊。
2年前,國米對加比球的態度是「給錢就賣」,千來萬包郵,親,送貨上門哦。
但現在,當加比球頂著巴西金靴、23歲巴西國腳的光環,國米對他的定價已經變為:3000萬起步!
2019年6月,弗拉門戈隊的專員曾造訪國米總部,希望用1800萬歐元將球員買斷。其實當時,如果藍黑軍出售球員,從成本攤銷、FFP角度上看是可以獲得一筆利潤收入的(要知道當時國米還面臨FFP諒解協議的最後一筆做帳任務),但是國米拒絕了提議。
迪馬濟奧等人透露,因為當時,擺在國米麵前的關於加比球的其他報價不少,此外,球員個人也不想一直留在南美,他期待再到歐洲闖蕩。
根據現在的消息:12月31日加比球結束在弗拉門戈的租約後,將返回國米,冬窗期藍黑軍將決定他的未來。孔蒂對於這名巴西國腳、高產射手也有興趣,他會在冬訓期間,以審視一名新援的心態來好好研究,國米是否有直接留用加比球的可能。
畢竟,巴西人的一些技術特點,與目前現有國米攻擊手們不盡相同。
總之,人們對於一名優秀教練的期待,不僅是缺人了就知道跳著腳的吼罵經理去買買買,也在於期望他能「發明」點什麼,嘗試去「變廢為寶」。藍黑軍教練組目前人才濟濟,他們也將盡力去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