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中蘇關係急劇惡化,雙方在邊境上大打出手。美國也逐漸意識到對新中國孤立政策的失敗,轉而尋求合作。中蘇交惡為中美關係改善提供了契機,冷戰形勢的變化讓兩個曾經的敵對國家走到了一起,中美迎來了難得的十年蜜月期。對於中國來說,這是難得的十年。這十年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放開了對華武器禁運,讓我們得到了許多寶貴的軍工技術。
這段時間裡,中國的收穫是巨大的。首先是直升機領域的引進。我國自行研製的直-5、直-6性能落後,航程、載重完全無法滿足軍事需求,於是引進法國的「小羚羊」、「海豚」、「超黃蜂」等多款直升機,以此為基礎研發出了直-8、直-9,一直服役至今。1984年,我國又從美國西科斯基公司購進24架S-70「黑鷹」直升機。這是一款性能優越的通用直升機,具有良好的高原性能,故而專門配備給了西藏軍區。後來,我國以此為基礎仿製出了直-20。
其次是戰鬥機領域的合作。當時我國最先進的戰鬥機是殲-8,主力戰機還是殲-7,性能尚不及原型機米格-21,許多技術都未吃透。1982年,我國飛行員試飛「幻影2000」B型戰鬥機,讓見慣了蘇式飛機的飛行員和科研人員大吃一驚,最後由於財力原因並未引進。我國曾有意向引進美國當時的主力戰機F-16進行自主研發裝配,但美國不同意,最後改為中美合作改進殲-8,幾乎把F-16和F-20能移植的技術全移植了。
西方國家認為我國市場龐大,向我國積極推銷各種裝備,但由於財力原因,我國沒有引進或只少量引進。法國向我國推銷20架「小羚羊」直升機,結果只買了8架;C130大型運輸機,由於種種原因沒有引進;英國的「獵迷」預警直升機、「鷂」式垂直起降機、42型飛彈驅逐艦、法國的「幻影2000」戰鬥機、德國的「豹2」坦克等等,基本相當於西方武器庫向我國完全開放,只要有錢就能購買,但最終因為沒錢而沒有引進。最為可惜的,還是美國的CH-47「支奴干」運輸直升機。
我國雖然沒有引進F-16和「幻影2000」,但在長期摸索米格-21的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經驗,最終走了自主研發的路子,研發出了後來的殲-10系列戰機。而重裝直升機方面卻是最大短板,直到今天都沒能研發出能比肩「黑鷹」的通用直升機,更別說像「阿帕奇」那樣的重裝直升機,重型運輸直升機也嚴重缺乏。假如當年引進了運輸能力驚人的「支奴干」,那麼在當年汶川救災中就不會面臨無機可用、需要租外國直升機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