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200萬年薪招應屆博士,任正非:值!

(文章轉自網絡)

前幾天,華為總裁任正非親自簽發了《關於對部分2019屆頂尖學生實行年薪制管理》的通知。

在這份內部郵件里,公司決定對8位2019屆博士實行年薪制方案。

其中年薪最低為89.6萬元,最高為201萬元!

但是,這僅僅是個開始。

華為計劃從明年起,在世界範圍招進 200-300 名「天才少年」,來擴充自家的人才隊伍。

要知道,任正非曾經透露,華為公司至少有700多個數學家,800多個物理學家,6000多個基礎研究專家...

為什麼人才都這麼多,華為還要全世界招收「天才少年」呢?其中有三個主要原因。

第一個,華為博士離職率居高不下。

此前有數據顯示,華為研發體系博士類員工近 5 年累計平均離職率高達 21.8%,待滿四年的博士比例不足六成。

華為總裁辦曾經連發過三份電郵,來反思博士人才的流失情況。

華為還在郵件里分析了博士管理存在的一些問題,認為造成博士離職率高的原因包括:

工作安排隨意,用非所學;轉崗難,無法人盡其才;領導、管理水平落後等。

而想要改變這些存在的問題,華為還有大量的內部工作需要完成,才能吸引更多的博士人才加入。

第二個,博士作為高精尖端人才,不斷輸入企業可以為創新帶來無限活力。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碩士能帶你去到以前到過的地方,但博士,能帶你去到以前沒去過的地方。

從這句話我們不難看出博士在探索未知、全新領域時的重要作用。

所以你會看到,任正非在今年年初的企業內部郵件中表態,說未來或將培養組建新的「華為博士軍團」。

人以類聚,藉此吸引更多優秀的年輕人進來華為,一起去解決一些真正的難題。

第三個,科技企業的競爭,說到底就是人才的競爭。

用「頂級」薪酬搶奪人才,是全球高科技企業的常見操作。

任正非就曾經感嘆過,世界計算機競賽的冠軍、亞軍,都被Google 用五、六倍的工資給挖走了,華為以後要開出更高的薪酬挖他們來。

所以,斥重金搶奪優秀人才,來提高創新實力和科研競爭力,才是華為200萬聘用博士應屆生的主要原因。

實際上,在華為之前,就已經有不少企業家嘗試過花大價錢請高端人才。

只不過,這種做法所帶來的效果並不理想。

舉個例子,華為當年從哈佛法學院請了幾個博士。

可他們帶來的一些工作方式和理念,華為員工根本適應不了,最後華為的競爭力一樣沒得到提升。

儘管如此,還是有很多老闆表示,請空降兵確實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一來公司確實沒有可以帶好團隊的優秀人才,二來就算有那麼幾個精英,也總是留不住。

那麼,人才到底去哪找呢?

實際上,好的人才不在外邊,而在身邊。

外聘的空降兵很厲害,這沒有錯,但始終比不過自己培養起來的子弟兵。

更何況,企業發展的的速度,跟內部人才培養的速度是成正比的。

過去很多中小企業沒能做大做強,不是沒機會、沒資源,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老闆沒有培養人才的意識。

關鍵時刻沒人可用,錯失很多發展的機會。

只不過,內部人才的培養並不簡單,具體應該怎麼做呢?我們不妨跟順豐學習一下。

第一,打通員工上升空間,給員工提供明確的晉升通道。

順豐的員工有兩個發展方向可選,一個是專業路線,一個是管理路線。

其中管理路線分為基層、中層、高層等3個層級6個職位。

比如點部主管、副高級經理、總監等;專業路線則分為初做者、有經驗者、業務骨幹、行業專家等4個層級12個職位。

如果員工的能力非常突出,還能跳級,直接進入「快速通道」,贏得更多的實踐機會。

比如擔任副總裁、總經理的秘書,或者和高管一起工作之類的。

第二,建立完善的培訓機制,讓員工有針對性地學習。

很多快遞員想要進入順豐,不只是因為它的高工資,更多的是順豐有自己的內部大學。

也有獨立開發的課程以及在線學習系統,而且它的課程都是根據員工的不同發展階段來設置的。

比如順豐大學就有四個學院,像科學新生π、極客π、實力π以及職業π,一聽名字你就知道該把哪個員工派去哪個學院。

另外,順豐也會組織一些主題分享、專家講堂或者是技能比武之類的,就是為了幫助員工更快地提升他們的能力。

所以順豐的儲備幹部一直很充裕,如果有中高層離職了,其他人分分鐘就能頂上。

當然,很多中小企業並沒有這麼完善的培訓體系,這時候,聰明的老闆就會把一些有潛力的員工送去外面培訓。

比如我們的很多學員會帶著員工來參加課程,藉此讓員工學習到更多管理層面的知識和技能。

又或者是讓員工來學習網絡營銷知識,幫助他們提升自己的專業操作能力。

我就發現,那些願意帶著員工一起學習的老闆,通常企業發展也會更快一些。

原因無他,有舍才有得。

而當企業快速發展起來的時候,這群培養起來的「子弟兵」,就能派上用場。

說回華為,雖然它也看重學歷,但絕不會只為了學歷就招一個人。

他們為選人、用人所建立的考核和篩選機制,才是真正值得其他企業學習的。

此外,當企業在人才選聘上不再只看學歷,也能倒逼教育評價體系的改革。

(文章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e9SWG0BJleJMoPMeYm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