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檢測危險又費時,新檢測方法短時間就能完成,篩查不用等

2020-02-15     胡洋

今天在網上獲知一個好消息。

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對外透露,在鍾南山院士的指導下,該實驗室聯合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廣州再生醫學與健康廣東省實驗室等單位最新研發出新型冠狀病毒IgM抗體快速檢測試劑盒。這種試劑盒應用膠體金免疫層析技術,採用間接法檢測人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IgM抗體,僅需採取一滴血就有望在15分鐘內肉眼觀察獲得檢測結果,且患者的血漿稀釋500至1000倍後,仍能檢測出陽性條帶。


一滴血15分鐘就可以檢測出是否感染新冠病毒,面對龐大的可疑患病人群,這的確是個好消息。可以使檢測更加簡單高效,能夠有效突破現有檢測技術對人員、場所的限制,縮短檢測時間,可以實現疑似患者的快速診斷和密切接觸人群的現場篩查。前期的研究顯示,對部分湖北臨床診斷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但PCR核酸檢測陰性的患者,采血進行復檢,通過這個試劑盒能檢出相當部分IgM陽性。可見IgM抗體快速檢測試劑盒可與呼吸道標本的核酸檢測形成互補。


2019新型冠狀病毒,這種從未在人類中發現的病毒,傳播迅速,傳染性強,人群普遍易感。而確診依據是新冠病毒RNA核酸檢測陽性。現有的新冠病毒疑似病例的核酸檢測多採用上呼吸道樣本,包括咽拭子、鼻咽拭子、鼻咽抽取物、痰液、呼吸道抽取物、支氣管灌洗液、肺泡灌洗液等均可。目前臨床上採集多以咽拭子為主。針對目前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存在三個問題。

第一,呼吸道標本採集過程對於醫護人員暴露風險極大,採集的醫護人員可以說是直接暴露於病毒之下。

第二,現有的PCR核酸檢測平台有很高的技術門檻,需要配備專業實驗室、專用儀器和技術人員,最快也需要兩個多小時左右的檢測時間,這就是為何武漢很多病人來不及檢測,或者檢測數天之後才拿到報告的原因。

第三,存在一定的假陰性率,這個與不同病人病情發展階段有關,也與採集流程是否規範、檢測過程、試劑盒的質量等都相關。不少病人經過三四次核酸檢測,最終才確診新冠病毒陽性。


2月3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影像科主任醫師張笑春發布了一條主題為「別再迷信核酸檢測」的朋友圈。她建議CT應該作為目前新冠肺炎診斷的主要依據。所以,現在湖北各地只要胸部CT或者胸片上出現病毒感染的表現,一律按照臨床確診病例收治,不再等待核算檢測結果。在新冠病毒感染者中,並非所有人CT上都有肺炎表現,對於這些疑似病人,通過這個快速血樣檢測試劑盒能夠更高效、快速的獲得診斷。目前該試劑盒(科研用)樣品已大批送至湖北省武漢市、黃岡市、大冶市等地基層衛生機構等,與核酸檢測等技術聯合用於檢測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測試評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cdLSnAB3uTiws8Kn1L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