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返城人潮,城市需要做出選擇。選擇關門或敞開大門,城市面臨的風險壓力截然不同。
南京的選擇是什麼?
留守南京城內的人發現,這兩天小區的人多了。根據江蘇和南京的復工時間安排,不早於2月9日24時。今天復工,大批的人流陸續進入南京。
國內所有的城市,尤其是大城市,面對復工的挑戰,誰都難言輕鬆。南京是東部重要中心城市,全國重要交通樞紐,人流集散重鎮,人口密度就是在江蘇這樣的人口密集地區也是高居首位,主城區人口密度每平公里超過兩萬人,甚至高過香港。
往年春節來寧或途經南京的人流量超過2000萬人次。相對於南京如此多的風險點,如此大的防控壓力,截至8日24時,南京累計報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71例,出院22例,前期防控可謂頗見成效,網上各種點贊。
現在,南京面臨更大的的挑戰,甚至可以預測,即將到來的防控形勢將很有可能成為南京整個疫情防控期間最為嚴峻的挑戰。
大氣南京 永遠歡迎您
當然,面對嚴峻挑戰,南京也可以像有的城市那樣,選擇「一拒了之」的做法。比如這種
通告中,一個接一個的「凡是」,一個接一個的「一律」,確實體現該市對防控病毒的嚴厲,但更能讀出字裡行間對外來人口的決絕和居高臨下的傲慢。
這是對外來人該有的語氣嗎?昨天,我還是你需要的勞動力,是你歡迎的人才,還在為這座城市的消費活力做貢獻,還在為你創造稅收,還是你的新市民,轉眼間,你就要嚴防死守,只怕我踏進一步。否則,按有關規定嚴肅處理。
如果不是因為這座城市有他生活所系的謀生的崗位,有他紮根的居所,有他熟悉的不願捨棄的東西,誰會在這非常時期,舟車勞頓,去往另一座城市?走到門口,卻得到一句「一律勸返」。
這樣做,好處只有一個,那就是政府省事了。一律勸返,一關了之,這最省心省事。如果抱著怎樣省事就怎樣來的理念來指導整個疫情防控,即便外人不來,一座城市能否守好本地人也要打個問號。
要知道,不光是小城市,甚至有些國家中心城市都在實施上述做法。扛著疫情防控的大旗,在眼下非常時期,採取上述趕人的做法,也並不會受到來自上級或社會的壓力。
南京沒有選擇關門,更沒有選擇封城。也沒有像有的城市那樣,只允許本地戶籍的人進來,更沒把非本地戶籍的人,把沒有本地房產的人,清出城。
看南京官方微博「南京發布」2月7日的一則解釋。
問:近期,有稱南京封城,是不是真的進不去也出不來了?
答:面對疫情,南京還是您心目中的「博愛之都」,陸海空等各類進出城通道都敞開著,您可以自由選擇飛機、高鐵、自駕等方式通行,沒有限制。疫情面前,生命重於泰山,南京始終把咱百姓的生命健康安全當做頭等大事。您來南京,我們會請您申報健康信息、幫您測量體溫。這會兒,南京正處於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面臨返城客流高峰,市防控指揮部專門就居住小區封閉管理髮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疫情防控期間小區管理的通告》(以下簡稱「通告」),就是要把疫情擋在我們的家園之外。
南京沒有封城,南京永遠歡迎您!
面對人流返城,杭州的做法甚是高明。這兩年,這座網紅城市屢屢收割外界好感,城市是下了功夫的。2月5日,杭州市政府新聞辦的微信公眾號「杭州發布」發出《致全體新杭州人的一封信》,信中對外來人口是這樣表述的,「你們甘於奉獻,默默堅守,成為這座城市的建設者、生力軍,杭州也與你們同成長、共呼吸。」
這封信關鍵的內容是這句,「在此,我們向廣大新杭州人鄭重呼籲和溫馨提醒,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安全,也為了和您朝夕相處的親朋好友的生命健康,請按捺住急切返杭之心,暫時停下返杭的腳步,留在家裡和親人再共度一段溫馨時光。」
這封信的重點是「勸返」,而這種「勸返」用了心動了腦。相信那些將要回到杭州的外來人口,看到這樣的言辭,也不會反感。
但如對比南京的表述,「陸海空等各類進出城通道都敞開著,您可以自由選擇飛機、高鐵、自駕等方式通行,沒有限制。」南京敞開大門,有好聽的話更有實際的行動,顯得更實誠。
南京對外來人員的管理有這幾點:從9日開始,南京開始對來自湖北和溫州疫情重點地區的車輛有條件進行勸返。所有進城人員,進行體溫檢測,從外省返寧者進行申報。除此,南京沒有其它限制人員進城的規定。
實力南京 多層網編織城市防護衣
面對企業復工和返寧潮的到來,南京面臨的壓力前所未有。在嚴峻形勢面前,可以說,南京展現了一座特大城市的氣度。城市的胸襟體現著城市的首位度。
看一組數據:南京的工業企業有1.63萬家、約130萬職工;有2000多個在建工地,有近25萬的在冊建築工人;在城市,還有300多萬的服務業從業人員。接下來的這段時間,這批人員中有超過一半的人要從外地陸續回到南京工作和生活,人員的流動性、集聚性將明顯增強。
截至2月8日24時的數據,當天所有進入南京的人員47.56萬人,比4天前增加了20%多。
如果南京也拿出幾個「凡是」,拿出幾個「一律」(南京也有七個「一律」,是指「一律」一盯到底、逐一建檔、一律查體溫,有興趣的可上網查。南京的「一律」是面對居民的防護義務,面對黨政機關的防控工作,是刀刃向內。),那南京的挑戰要小很多,風險點要少很多。
大門敞開,通道敞開,這是南京的選擇。
是南京為了「博愛之都」的美譽要鋌而走險嗎?是南京拎不清疫情防控進入關鍵期而把不住重點?還是南京沒有把居民的生命健康置於至高無上的地位?
對這場返寧高峰,南京主政者這樣形容,「這是對城市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是堅決打贏這次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關鍵戰役。所以,全市上下必須高度重視、嚴陣以待,在前期良好工作基礎上,用過硬擔當、過硬作風、過硬行動迎接新的考驗。」
這是大考。大考就是要面對,就要答題。治理能力肯定不等同於「關門」的能力。
從各方面得到的信息看,南京的城市治理有這幾張網比較突出,成為疫情防控的四梁八柱。
南京大數據。這方面公開披露的信息很少。2月7日《新華日報》的頭版頭條介紹了南京前期疫情防控工作,提到「南京公安和多部門聯手,在全國第一時間比對出全城重點人員名單。」全國第一時間,這能看出南京公安的信息技術水平。
依靠大數據追蹤,南京對外來人員的行程軌跡估計能把握個八九不離十。據大數據分析預測,未來3天,從公路抵達南京的人數每天將達到12萬人。南京設立了67個重要關卡,凡車必檢,所有人員接受體溫檢測。一旦查出發熱人員將由醫務人員陪同由專車送往就近發熱門診按規定進行診療。
從檢測結果看,2月8日,檢測了40多萬人,體溫異常者10人。南京從開始體溫檢測至8日24時,南京交通關口共檢測人次464.49萬人次,體溫異常者累計377人。
到2月9日24時,全國除湖北以外地區新增確診病例連續第6日呈下降態勢,過去6日這一數據分別為:890例、731例、707例、696例和558例、406例。從全國形勢看,湖北以外的地區擴散勢頭得到遏制。
所以,這麼多人湧進南京城,大家大可不必恐慌。
南京除了大數據等技術編織的防護網,還有社區網格這張緊密之網。
2月4日,南京全面實施小區封閉管理,社區這張網收得更緊了。全市有1.2萬個社區,各類社工1.4萬名。在社區的基礎上,南京整個市域空間劃分成1.2萬個網格,實現網格空間全覆蓋、劃分無盲區。南京有專職和兼職網格員3萬餘名。社工、網格員平常就在小區,街巷轉,情況熟、訓練有素,這次社區和網格員先後摸排核實近期往返武漢人員兩萬多人。
各類場所的巡查,發現人員集聚及時疏導上報,勸導群眾佩戴口罩,服務居家隔離戶、駐守門禁關卡、確保來往人員安全可控,這些工作看似尋常卻極為重要。當很多人抱怨宅在家要宅出病時,這些有家不能回,要守在別人家樓下的基層一線人員是多羨慕那些能留在家裡的人。有的社工小姑娘從未買過菜,卻為隔離戶精心挑選各類菜品。在別人害怕時,他們卻要迎著風險往前沖。
一個武漢人與南京人的對話截圖
南京還在編織一張信用網。要求有疫情重點地區行程史,或與來自疫情重點地區人員有接觸史,外省來寧人員都要自行申報,按要求做好隔離和每日健康情況通報。所有隱而不報者,一律記入個人誠信檔案。這個「一律」筆者非常贊同。
這場防疫大戰,不是政府一方的戰爭,我們每一個都是戰士,都責無旁貸。政府做好政府該做的,公民做好公民要做的。
面對返城人員,大門敞開只是開始。重點人員的隔離,企業的防控方案和落實、防護物資的籌集……無數的細節,這不是一個人員回來的問題,這是一個大的系統工程,比如企業,光買快餐盒估計就要費不少功夫。
這麼多的「難」,南京還是讓你「回來自由」,但你一定要「信守承諾」。
南京也有狠招。9日上午,南京市委防控領導小組召開視頻會議,南京主政者提出,從10日開始,市委將加大對各板塊防控成效的考核力度,凡因防控不力導致病例增加的,都要視情追究主要領導的責任。具體來說,就是每一例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都要追蹤行程,核查情況,若有部門失責,一律追責。又一個「一律」。南京選擇了這種「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