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大名古城規劃
李明德/文
李明德北京巔峰智業高級顧問/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從來沒有來過大名,雖然大名在我心中很重要。重要到什麼地方?它在《水滸》中體現過,我讀過《水滸》這部小說,家裡有版本很多。由於小時候對《水滸》的印象,所以我對大名嚮往之。一直是嚮往,我來到這兒才弄清楚好多事兒。原來認為大名在山東。為了這事兒,我昨天還打電話給河北地理研究所打電話,我說你給我講講大名。他們在電話里給我講了半天,所以非常抱歉,雖然嚮往之,但是不了解,來到這兒草草看了一下,還是不了解,或者說,了解得不夠深刻。所以先抱歉,我這個發言也可能得罪某些人,規劃公司啊,都有可能,先請你們原諒。
今天我們討論這件事兒,特別是對於縣裡來說,是一件非常大的事兒,前面得加一個「特」字,它跟我們一般的發展經濟、發展文化、注意民生,不是在一個水平線上。這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也是會引起社會廣泛爭論的事兒。我這次來,是巔峰智業邀請我來的,實際上我還代表著他們的一些意見。
首先我們必須得弄清楚三大背景。這是國家政策的背景,這是中國社會主義特色思想的新背景。
第一,我們正在申報歷史文化名城,而且目前批准的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我們的老街道也已申報了歷史文化街區。最近震驚全國的一條消息,就是有關部門對大同、洛陽、韓城的歷史文化名城提出質疑,或者叫警告性質疑,認為他們在發展旅遊,發展文化的過程中,沒有完全地按照歷史文化名城的要求去做,在報紙上公開點了三個城市的名。
那麼問題出在什麼地方呢?就是搞的這些東西是不是歷史文化名城,以恢復為主,搞的東西叫不叫歷史文化名城。既然問題出在這兒,我們就要很好地研究這個背景,不要重蹈覆轍。因為你重蹈覆轍的結果是申報不成,或者保不位歷史文化名城。所以要高度重視,這可是個大事兒。發展到今天,在對待歷史文化,特別是對待遺產文化上,中國是落後的。我非常嚴肅地指出這個問題。我們只是因為貧窮落後,有些地方被迫保護保存了現在的遺址,不是主動保護!如何對待歷史文化和遺存文化,世界旅遊組織已經連續十多年,提倡的第一旅遊是遺產旅遊,到現在仍然是。所以如何對待這件事情,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這是我想說的第一個大趨勢。
第二個大趨勢。我們強調我們的思想行為,要跟中央的步伐合拍,這就是主旋律,就是文化的主旋律。希望大家務必注意,允許不允許你規模性地修寺廟,你們得想清楚這個事兒。我們中國所有的歷史文化名城,宗教都是最核心的內容之一,沒有一個不是這樣的。北京剛解放的時候。關帝廟就有40多座。天安門、正陽門的城樓底下就是關帝廟。
第三,就是我們提出的方針是文旅融合發展,包括發展旅遊業。提出這麼一個大的方針,是我們的指導性方針。因此,文化和旅遊都在未來的發展中,把這兩件事兒講融合了。儘管事實上很多融合不了,但是總體上是往一起走的,特別對旅遊業而言,文化和旅遊部希望旅遊業能夠沿著這條道路走下去。我們有文化,但無論如何文化不能成為我們的包袱。現在各省,包括我老家山西省也在提出三大文化板塊。因此,我們考慮大名古城改造、艾家口和魏州古鎮的這三個規劃,我們站的角度是文旅融合,不僅是文物保護和加強文化自信,還站在一個發展的角度。我們要發展,發展什麼呢?發展文化,發展旅遊,這個大政策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講這三個背景,是想表達清楚,就是我們隨時隨地,不管做什麼事情,要和中央保持一致,要重視大背景。這是我想表達的第一層意思。
我想表達的第二層意思,就是關於我們古城這個項目。這個項目對於大名縣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項目,而且就大名縣總體的資源,包括自然資源、文化資源,這個項目我個人認為是對的。就是說我們今後的發展,如果沒有能夠非常重視和發揚本土的地域文化,那麼發展旅遊業也好,提升整體的社會經濟發展也好,整體上是不可取的。因此,這個方向是完全正確的。這點沒有異議,而且我非常敬佩我們歷屆的大名縣委、縣政府領導,一屆接著一屆干,大家都在向一個方向努力。所以在這兒,我對咱們縣委、縣政府,包括在座的諸位,能夠堅持不懈地努力弘揚我們的文化,表示欽佩。同時,我要指出以下幾個事情。我一個一個說。
第一個事情,我不大同意梁洪博士的軍事要衝的總體定位。你說這塊兒是個軍事要衝,歷來的兵家必爭之地。這個地方,除了馬陵道,發生過著名戰役,其他的沒有。沒有著名戰役,沒有著名戰爭人物。以軍事為主題,一定要有著名的人物,要有著名的戰役,一定要有,否則你這故事講不下去,你怎麼講啊?你講什麼呀?這裡總體的文化,我看還是衙署文化。衙署文化是第一位的。因為曾經或者在相當長時間,是政治的中心,不是軍事的中心。當然,在歷史的年代裡,軍政合一,所以講政治也有軍事,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它反映出來的我們的文化最精華的是衙署文化。政治中心轉移之後,我們這兒就衰落了,而且衰落的速度非常快,衙署文化也發生了歷史變遷。因此,如果我們選擇文化的主線,應該是衙署文化。這是我個人的觀點,不一定正確。
第二個意思,就是我上午聽了三個規劃,最大的問題,你們三個規劃在旅遊發展業態上是一樣的,都是商鋪,都是特色街道。除了環境在設計上考慮到歷史的原因,有所不同。比方說那個碼頭,水系做的比較多,環境有所不同。古城裡邊兒,屬於衙署和私家花園類的做得比較多。除了這個區別之外,在旅遊的業態上,基本上是一致的。這種基本一致,就造成一個什麼問題呢?我到底選擇什麼為主!在旅遊發展的過程中,常常出現的就是我這塊兒也搞這個,那邊也搞,那個起來,這個就衰落,常常如此。而且我們搞那麼多的美食,我們搞那麼多的手工業生產、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沒有必要?因此,對這三個規劃,我表態,如果你們要發展,先集中搞一個。至於說古城跟外部的聯繫,先集中在道路、環境這些方面,而不是集中在業態。如果我下決心還要發展那個,就控制性發展,預留出來空間,這樣比較好。這是我要表達的第二個意見。
第三個意見,我們這個古城風貌,如果按照世界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的觀點,基本上達不到遺產的要求。因為遺產的要求就兩條,非常簡單,一個是完整性,一個是原真性。首先,遺存的歷史建築完整性不夠; 如果我們再恢復,就不叫原真了。從整體上看,我們最大的優點就是我們城市布局沒有變,這大概是最大的優點。但是,布局沒變,對旅遊來說,遊客主要追求的是感官感覺,就是說,我看到的這個,是不是古城啊?因此布局對規劃和建築學家來說太重要了,對旅遊者來說,不重要。我們的原真性跟完整性,我直截了當地說不是非常好。我們這裡面有沒有好東西呢?我特別欣賞東街天主教堂,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可是,我看只有這一家獨秀,這樣文物保護的連片價值是不高的。我想表達的意思是什麼呢?我們保護文物是個非常複雜的問題,今天沒法在這兒詳細地表達。即使是大同,在恢復的過程中,除了對重點文物,恢復街區就有個問題,找不到找不全當時的資料。就按著現代人的想像,明清時期,這塊兒應該是這樣的;那塊兒應該是那樣的。完了,生活發生變化了,又植入現代生活的東西,所以那街區看不出來是什麼街區。比方說古玩一條街,跟北京古玩市場聯繫,也弄個古玩一條街。我相信歷史上不會有這個東西,因此我想表達的意思就是恢復一些東西,也不是說絕對不應該做。但是我們恢復一個,看它文化的地位,看它文物的價值,看它的歷史,當然也看它在現代經濟中的作用。因此這種整體的恢復,規模性的恢復,我不大同意。且不說投資大,關鍵是到底怎麼做?我認為沒必要整體恢復,但如果沒有恢復一些節點,你這個歷史文化名城也沒有落腳點。因此,我還是同意有限恢復。分成建設期,以造就市場為主,造就部分繁榮的放在第一位的恢復。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讓跟我們投資的企業最後有回報。只有對發展有好處才能掛起鉤來。這是我表達的第三點意見。
第四點,大家都知道,恢復古蹟最大最大的難點在什麼地方,就是你那些屋子幹什麼。我們改革開放,好些地方都爭相恢復古蹟,沒有古蹟的,像珠海,把圓明圓十景搬過去了。搬過去之後就傻眼了,到底幹什麼啊?不能都開成博物館啊,開博物館一個古蹟就夠了。餘下那些幹什麼?比方說改成劇場,它跟古蹟原來的歷史又不相吻合,發愁了。開過好多研討會,我都參加過,不知道該幹什麼。所以我希望在恢復古蹟的過程之中,規劃比較難的就是經營者跟規劃者並不是完全站在一條線上。如果我們的規劃者能夠設想這些古蹟,比方說中軸線,五進、六進那個房子幹什麼?你把這事兒說清楚,規劃就是好規劃;這事兒說不清楚,對於恢復古蹟來說,非常麻煩,連故宮都頭疼。頭疼什麼呢?故宮幸虧有大量的藏品,可以辦這個展覽,辦那個展覽。三宮六院多少房子啊,從這兒進去,從那兒出來,一模一樣,審美就發生疲勞了。因此我無論如何希望你們認真地考慮這件事情。比方說內鄉府衙(縣衙),現在被認為中國第一府衙,這個那個,我不承認這事兒。但是他自個宣傳的是這個。好多空房子不知道該幹什麼,這兒辦一個廉政展覽,那兒辦一個什麼展,非常麻煩的事情,因為功能發生變化了。所以希望認真考慮這些事情。
第五個意見,講旅遊。旅遊和文化,我完全贊成,不是反對。但是作為旅遊者來說,對於一輩子都在研究旅遊來說,旅遊跟文化自古以來就是融合在一起的,沒有說今天你提倡融合,才開始融合。但是發展的重點不一樣,特別是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商業走向世界,走向各個角落的時候,全世界的商業化就成了一種普遍現象,而且誰也阻擋不了。就是你說的那隻看不見的手,哪兒都伸。因此,旅遊迅速成長為一個經濟事業,而且在當代社會中間,主要特徵首先是經濟性。經濟性是第一特徵,在發展的道路上選擇與文化融合,這沒問題。但是如果沒有這個經濟性,不要賺錢,不要對這個國家三產做出貢獻,我們要它幹什麼?!你可以自然發展嘛,走到大自然,走到原生態,可以自由。所以我們要發展旅遊業,是因為它產生經濟,而且產生民生式的經濟,產生消費式的經濟。所謂產生民生式的經濟,就是跟文化融合了,人們追求中間有文化。但是,發展過程中,旅遊不管設想什麼項目,不管領導提出的,還是下面的同志提出的,我們最終要讓投資者、要讓經營者、要讓管理者從中得利,從而讓全社會得利,這就是我們的目的。因此考慮到規劃的同時,我們現在(要考慮到這些)。為什麼中央反覆講要多規合一啊?多規合一很難做到,非常難。你說做一個規劃,你把經營也給我報了,那做不來。旅遊是根據市場發展而來的,所以這個事兒非常複雜。很多人說旅遊現代化就是「鬼話」,有一定道理。道理在哪兒?你手裡沒錢,做規劃幹什麼?你得有錢,你有多少錢,能幹多少事兒,你得知道啊。你講的那招商引資就屬於這個。招商引資,「招」才來了「商」。在沒有「招」之前,是在做規劃,你規劃怎麼能設想招多少錢來?所以在這個意義上,旅遊規劃是市場性的規劃。做市場為主的這種規劃,很難做到十全十美,完完整整,始終如一。所以我們講旅遊,在發展旅遊經濟的同時,無論如何要重視(經營):一方面要營造旅遊吸引力,而另一方面要懂得經營和管理,它是同時的,同步的。因此,希望我們能夠多設想一些,經營是在市場過程中經營,發生什麼事兒也不知道,因此我們能夠在做規劃的同時,重視經營與管理。我走過好多的地方,大部分地方討論規劃就是討論規劃,經營放到一邊,所以規劃失敗了。這個失敗是因為市場的失敗。就想著這是什麼規劃公司啊?給我們做的什麼東西?怎麼就不成?指責它,可沒想到是經營這一部分缺失了。
第六個事情,所有的旅遊者都是兩大目的,沒有一個目的獨立存在的。第一就是有追求,按理論上就是旅遊動機,我想看看山、看看水,看看大名府。我想看,這是動機,所以在發展旅遊的過程中,首先要營造吸引物,有什麼東西吸引他。對於大名來說,就是要營造核心吸引力。很多事情可以放給社會,放給積極性,我們政府主抓,或者說委託企業主抓,是給我們營造一個核心吸引力,讓大名出名,讓旅遊者喜歡這個地方,知道這個地方,願意來這個地方。這只是旅遊者的一部分,旅遊者還有另外一部分,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就是旅遊是一種生活方式,它所有的追求都是伴隨著旅遊生活而存在的。因此,以生活為核心的業態是最重要的,你們提出大名美食,提出民宿,精品住宿,而且提出購物,提娛樂,這都是非常好的,沒有這些就沒有旅遊產業,解決不了旅遊者生活的事兒,解決不了興趣愛好。因此我們思考到營造核心吸引力的同時,要考慮旅遊生活要素的滿足。想清楚了,到底我們要布置什麼業態,而且我前面已經說了,業態最好「不重要、不重複」就是特色,就是品牌。比如碼頭,我不搞業態行不行?就是一個光光的、美麗的地方行不行?我把那些東西放在城裡行不行啊?我們考慮問題的時候,一定要從這個角度考慮問題,這樣,問題才能解決得非常好,非常到位。
第七個事,發展旅遊。我們這個規劃是個總體規劃,如果就做規劃而言,因為旅遊是個服務產業,最缺的可能不是你應該做的,這有可能,不是甲方委託你要做的,最缺的就是服務。我們之所以搞全域旅遊,提出這樣的概念,主要是解決社會對旅遊的支持,解決把旅遊業劃入整體社會。解決這個問題最核心的,最主要的,就是搞好公共服務。本規劃沒有涉及這個。這些事兒太重要了,你們談了在城外搞遊客中心,這個本身也是公共服務。比方說我今天走的這個街上,公共廁所在什麼地方?道路要不要修整?這些事兒沒有解決,沒有說,而且重點的那個沒有標示,文物保護沒有標示啊。諸如此類的事情,你總得解決吧?哪怕殘存的東西。像國外遺產保護,殘存在哪兒,立一個標牌,它就是景點,它就是我們的吸引物。哪怕是年代、歷史變遷,你都得說清楚啊。類似於這些事情怎麼解決,都得考慮。你們這個項目可是特大型項目,別說拿到河北省,拿到全國也是特大型項目,一定要認真對待,慎之又慎。要注重公共服務,注重公共服務這種理念,因為遊客秩序問題,解決旅遊發展的制度問題,這些事兒納入進來,可能就會更好一點。
第八個事,在旅遊發展過程中,我為什麼一開始就說我們這種選擇的方向是對的,旅遊產品除去公共產品之外的這種要素類、生活類產品之外,對於吸引力產品,現在全世界最火的就是四大產品。第一大產品,世界旅遊組織認為就是遺產旅遊。我們能不能打這個牌子?第二是聚落型旅遊,小鎮、鄉村,這些東西也是非常火。我不願意去看名山大川,不願意看歷史文化,我是尋找一種特殊的生活方式,到農村住兩天。你們創意的那些文旅項目中,我最欣賞的是麗君小鎮。且不說我個人是鄧麗君的崇拜者,我為什麼欣賞這個項目,是因為跟現代文化緊密融合了,非常自然地把現代文化融入到我們這個目標中。它容易成功,容易找到市場,容易找到表現形式。第三就是人造,或者叫做主題公園。這個在世界上非常火,迪士尼啊,環球影視城啊,我們國家也全引進了。我們這個古城不適合搞這些東西,但是局部可以出現,比如我們的三省(總督)衙門,可以搞點活動,簡單的,可以活躍我們的旅遊氣氛,這些東西就可以搞。第四是專項旅遊,滑雪啊,低空旅遊啊,遊輪啊,火極了。這四大類東西,我是希望你們搞的,因為(古城)面積比較大,儘管比原先的大名府城小很多,但是總體面積還是比較大的。我們的市場光十字街是不夠的,我希望你們考慮問題更全面一些。
最後,關於老百姓的利益。在中國非常重視民生,我們通過了《物權法》。當地老百姓的利益,也包括我們在古城改造中參與的中小企業。希望我們在把這件事情也放在心上,處理好,都兼顧到,這事兒就圓滿了。
(本文系作者在大名縣古城保護改造規劃研討會上的發言,根據錄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