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鄰國日本一條關於養老的新聞登上了熱搜。
據央視財經頻道報道,面對越來越嚴重的老齡化,日本推出一個新的養老模式「托老所」,受到日本民眾的熱烈歡迎。「托老所」就跟我們熟知的託兒所類似,白天,托老所出班車接老人過去「吃喝玩」、接受專業的照顧,晚上再與家人團聚,享受家庭的溫暖。
這樣的養老模式太適合喜歡居家養老、子女無暇照顧的老人們了,難怪國內網友們看完報道後,直呼「想去。」
白天吃喝晚上回家,日本的「托老所」火了!
據報道,這樣的托老所一般建在社區民宅內,「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一般情況下,20人的托老所會安排6-7名工作人員。老人們根據個人情況,每周來托老所2、3天,接受膳食管理、康復訓練、洗浴護理等全方位的照料。
通常情況下,老人8點半由班車接到托老所,進行吃飯、洗澡、體檢、健身、娛樂等十幾項活動,晚上4點多再由班車送回家,回歸家庭與親人們團聚。
經過20多年的發展,托老所在日本已經發展到4.3萬多家,成為日本養老服務中增長最快的養老模式之一。
近年來,受日本養老大環境的影響,日本托老所的功能也有所轉變。
據報道,日本托老所協會理事長齊藤正行表示,「日本護理支出已經上漲到最初的三倍多」。由於費用的增加,托老所的定位有所改變,從全面照顧轉為預防為主,儘可能幫助老年人實現生活自理。而且這已經發展成為全行業的大方向。
一家位於千葉的托老所,主打就是運動健身。這裡的老人雖然平均年齡高達81歲,但每天的運動時間都達到1到2個小時。五年來,已經有500位老人通過堅持運動實現了生活自理。
受宗教文化的影響,日本老人和中國老人一樣,不願意去陌生的養老院,而是更希望在家養老,70%的日本老人都選擇居家養老。
日本的托老所床位以20-30張左右居多,通常建立在社區之中,與社區無縫融合。所以托老所能做到接送老人,其實跟平時幼兒園接送小孩一樣,並不需要很大的成本。
實際上,托老所也不只有日托一種形式,大部分的托老所,除了日托外,還提供居家上門服務、長期或短期入住等。居家上門服務只要為在家養老的老人提供上門體檢、幫助洗浴、康復護理等服務;長期入住面向失獨或者年長老人,提供機能康復、心理治療諮詢等服務,類似國內的養老院;短期入住則提供一周至一兩個月不等的護理和照料,等家人來接回家。
相比國內單一養老院,日本的托老服務和功能更加多樣化,能夠滿足不同群體的需求,因此政府也大力提倡。
在日本養老是否如想像般幸福?
無論從養老保障還是細節上,日本的養老服務都堪稱逆天,日本可以稱得上是「養老天堂」了吧?
某些方面還真是,日本1960年就建立了養老金制度;日本2000年開始實施《介護保險法》,根據介護保險法,65歲以上的老人可以根據自身情況確定需要護理的等級,老人可獲得相應的介護服務,在托老所接受服務的老人一般只需要付10%的費用,剩下的全部由政府負擔。
不過羊毛出在羊身上,即使在日本,普通老人要想實現體面養老,除了介護保險,還得有充足的積蓄才行。
日本規定,40歲以上的日本人和在日外國人都必須購買介護保險。不過,伴隨著經濟下行、生育率逐年走低(最新數據顯示,日本2019年新生人口或跌破90萬,甚至比2019年河南省高考報名人數還少8萬)、物價上漲以及中年失業等問題,養老金出現嚴重不足,如果沒有足夠的積蓄,僅僅依靠介護保險,恐怕連日常生活都難以為繼,很多老人甚至連自費的10-20%的介護費用都負擔不起。
為了貼補家用,很多老人選擇重返職場,2017年在2000多萬日本老人中,有800多萬高齡者依然在工作,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長。看來養老服務再好再細緻,也得有足夠的資金才能享受啊~
國內類似「托老所」早已布局
事實上,日本「托老所」養老模式,中國也早已布局。
山東某家日間照料中心 圖源自網絡
有北京網友表示,類似於日本「托老所」的養老模式,幾乎每一個北京社區都有,不一樣的是,我們收費更低。
而重慶的學田灣社區,也在前幾年就成立了專門托老的日間養老中心,老年人可以將一日三餐都託付給日間養老中心,每月餐費在600元-800元之間,包括早餐的雞蛋、牛奶、果盤,中餐和晚餐都是兩葷兩素,還可以按營養需要單獨配餐。
其實,近些年在國內一些城市,已有類似日本托老所這樣的機構存在,比如日間照料中心、社區養老中心、愛心托老所等,但由於種種原因,目前沒有大規模的普及,希望未來國內也能夠像日本「托老所」一樣發展壯大。
您家附近有「托老所」嗎?
您對這樣的養老模式怎麼看?
編輯 | 老伴旅
圖文綜合自央視財經頻道、上海熱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