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家的肖像漫畫

2019-08-25     天下新鮮事

漫畫家創作肖像漫畫,常常把自己首先作為描繪對象,或許是畫好了作為自娛自樂,畫差了亦不會得罪人。在這樣的創作心態下,卻創作出了精彩之作。

黃文農自繪漫像 1927年

具有經典意義的漫畫家自繪肖像漫畫,是黃文農於1927年自繪的肖像漫畫。那粗放自由的寥寥幾筆,畫出了蓬鬆飄逸的頭髮,粗眉的眼睛,小嘴巴,隨意的下巴下的一團墨暈代表西裝的領帶,構成了黃文農這位漫畫家和善又充滿睿智的形象特徵。黃文農(1903-1934)是有「上海之根」之稱的上海松江人,自幼生活於上海市區,亦即地地道道土生土長的上海人。他是上海早期的傑出漫畫家之一,是1926年12月在上海成立的中國第一個漫畫家團體「漫畫會」的發起人之一和主將之一,所以晚輩漫畫家都對他懷有敬意,自然,對他創作的自繪肖像漫畫視作肖像漫畫的範本。

葉淺予晚年自繪漫像《我中有他,他中有我》

葉淺予(1907-1991)晚年(1987年)自繪肖像漫畫《我中有他,他中有我》,以調侃的漫畫筆法,表現自己頭腦中始終忘不了早年(1928年開始)創作的長篇連環漫畫《王先生》中的兩個主角人物(王先生和小陳)。這正好表明,藝術形象是藝術家生命的一部分。藝術家用心血創造的藝術形象,是藝術家感受生活的靈感的產物,是融進藝術家生命伴隨一生的。

張仃晚年自繪漫像

漫畫家自繪肖像漫畫,張仃(1917-2010,新中國誕生後出任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院長),於晚年自繪的肖像漫畫,與上面說的黃文農自繪肖像,有異曲同工之妙。瀟洒的枯筆粗線,只用少到不能再少的線條,只繪自己鼻子以上半個頭部的側面形象,卻形神兼備地表現出飽經風霜、善於思考和有著豐富藝術想像力,令人敬重的智者老人形象,予人留下深刻印象。

張光宇漫像 葉淺予作 1936年

在漫畫家之間相互作的肖像漫畫,葉淺予於1936年為張光宇作的肖像漫畫,是公認的出眾之作。他運用中國畫的水墨筆法,把張光宇這位在「漫畫會」中有「老大哥」之稱,一團和氣、樂於助人、可親可愛,猶如無錫泥人玩具「大阿福」的形象,十分傳神地表現了出來。

丁聰漫像 胡考作 1935年

在漫畫界以「小丁」筆名著稱的漫畫家丁聰(1916-2009),為人謙虛,善待每一位朋友,人緣好,人脈廣,所以漫畫界朋友都樂意為他作肖像漫畫。例如,萬籟鳴為他作肖像剪影,胡考、張樂平、張光宇、吳作人等都為他作肖像漫畫。於是,留下了呈現藝術異彩、各具風格的丁聰這位上海楓涇鎮人的肖像漫畫。其中胡考於1935年作的丁聰肖像漫畫,尤其顯得奪目。作品運用中國傳統毛筆,以濃墨枯筆的簡筆法,稍帶誇張地勾勒出了丁聰青年時的朝氣蓬勃、神采飛揚的氣質。

張樂平漫像 江帆作

張樂平(1910-1992)自1935年起創作的長篇連環漫畫《三毛》,歷經半個多世紀一直在堅持創作、塑造「三毛」藝術形象,成為幾代人心目中所喜愛的藝術偶象,所以無論是廣大讀者或漫畫界都對張樂平懷著深深的敬意。正因為如此,在漫畫界無論是張樂平的同輩或晚輩,不約而同地為張樂平所作肖像漫畫有數十幅之多。而張樂平酷愛喝酒,幾乎天天不離酒,這自然對身體健康無益,漫畫界同人亦一直在勸他戒酒。有趣的是,漫畫家江帆為張樂平作的肖像漫畫,描繪三毛揭發張樂平褲腰帶上藏著小酒瓶,寓意是張樂平實在捨不得戒酒,真是酒癮太深。

漫畫漫畫家

高莽繪「返老還嬰」圖 畫上人物為丁沈夫婦

華君武

方成自畫像

方成自畫像

丁聰自畫像

廖冰兄自畫像

廖冰兄

武建軍自畫像

張樂平

畢克官漫像

華君武漫像

繆印堂漫像

中國肖像漫畫的老祖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PFn32wBJleJMoPMDOY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