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否已經具備有效的海上核威懾力量?

2020-05-31     楓葉說世界

原標題:我國是否已經具備有效的海上核威懾力量?

彈道飛彈核潛艇(SSBN)可以隱藏在廣闊的海洋中,幾乎無法預測可能在哪裡或根本不可能檢測到它。–麥可·麥克德維特(美國海軍分析中心高級研究員)

眾所周知我國奉行的核戰略是「不首先使用」的自衛型核戰略,也就是說,核武庫必須要能夠承受住第一次核打擊後還具備第二次反擊能力,而這就要求核武庫具備強大的生存能力,陸基洲際彈道飛彈(ICBM)雖然可以藏在我國廣大領土上,但其生存能力無論如何不能與隱逸在大洋深處的彈道飛彈核潛艇相比,而空基投射工具受限制的地方太多,根本沒有可比性,因此,隨著我國正在繼續進行的多方位軍事現代化,最受關注的計劃之一,是我國是否發展出了新型彈道飛彈核潛艇,是否具備高度可靠的海基戰略核威懾能力。

中國海軍第一型攻擊核潛艇

部署「可靠」的海基核威懾力量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首先需要具備建造大型艦艇的能力,還要擁有性能可靠的潛射彈道飛彈和水下發射技術,且必須保證飛彈的有效載荷和足夠的射程,最主要的是要有能力為其提供安全隱逸的活動空間和發射陣地,合適的發射方位角可以避開對方的飛彈防禦系統,安全隱逸的活動空間意味著其核威懾的可靠性和的生存能力,要知道現代反潛兵器的強度是非常恐怖的,即使是一艘小型反潛艦艇也不是一艘彈道飛彈核潛艇可以輕易挑戰的,並且彈道飛彈核潛艇的任務只有一個,就是「隱藏自己」,因為一旦被對方反潛兵力或偵查衛星發現,那麼就意味著核威懾暫時失效。

中國海軍第一型彈道飛彈核潛艇

我國對彈道飛彈核潛艇的首次嘗試源於1980年代的092「夏級」彈道飛彈核潛艇,該級艦於1988年成功進行了巨浪-1型潛射彈道飛彈的試射,並開始進行戰備巡邏,在2009年舉行的中國海軍成立60周年閱艦式上首次亮相,不過,092畢竟是我國第一代彈道飛彈核潛艇,技術性能不高加上巨浪-1飛彈射程有限,並不能為我國提供可靠的海基核威懾能力,只是解決了用無問題。

中國海軍094「晉」級彈道飛彈核潛艇

當然,在很多事情上只要解決了有無問題,那一切就好辦了,2007年,在某民用衛星地圖上,海南三亞的海軍基地內出現了兩艘型號不明的新型潛艇,特殊的龜背特徵證明這是一型過去沒有見過的彈道飛彈潛艇,這也就是094「晉」級彈道飛彈核潛艇,2018年2艘該級艦的改進型參加了南海閱艦式,後來的資料稱,該級艦研發於1980年代,1990年代末建造的首艦,到2018年已經建造服役了6艘,分別部署在北海和南海艦隊,該級艦的技術特徵目前沒有公布,但其12個發射筒內搭載的有射程超過8000公里的巨浪-2潛射彈道飛彈一直被官方反覆強調。

各國彈道飛彈核潛艇

根據公開的衛星圖像和照片,分析認為094核潛艇的長度大約為137米,與法國的「凱旋」級彈道飛彈核潛艇相當,比美國的「俄亥俄」和俄羅斯的「北風之神」級短50米,其排水量大約為8000噸,相比美俄法上述三級核潛艇要少一半以上,可以搭載12枚巨浪-2或巨浪2改,比較美俄法上上述核潛艇的16-24枚有較大差距,但在射程上相差不大,估計在8000公里以上。

閱兵式中出現的巨浪-2潛射彈道飛彈

「晉」級加巨浪-2的組合也標誌著我國第一個「可靠的海基核威懾」力量,不過,我國海軍當然不會停下腳步,據悉,下一代彈道飛彈核潛艇096型和巨浪-3型彈道飛彈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相比於094,096的技術水準將會有一個非常巨大的提升,屆時我國的海基戰略核威懾力量也將達到一個相當高的地步。

本文資料和圖片素材均來自於網絡,由作者整理髮出,如有不嚴謹之處或侵權行為,請聯繫修改或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NGibnIBfGB4SiUwDar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