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誠意招順使党項人獲得了千載難逢的好機遇,這機遇讓党項人有了實現夢想的沃土,有了展翅高飛的跳板。
歸順後,党項人得到了大唐豐厚的獎賞,誓言忠於大唐,不再有二心。党項人有野心,也有誠信,他們有仇必報,有恩也必報。
往昔,在青藏高原上,被別的部族侵襲搶掠的那些歲月里,每當親人遭殘殺,党項人為親人復仇期間,不吃一嘴肉,不穿一件新衣,直到仇復。足見党項人的堅強的意志,信念。
劃封了獨自管轄的區域,當了西戎州大都督,拓跋赤辭坐擁前所未有的權力和地盤,成了大唐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安頓好各部落,拓跋赤辭召集各部首領開會商議新政府發展規劃,編制党項部族人事資料上交大唐管理部門。夯牆築城,建設新的家園,党項人的根在中原大地上越扎越深。
拓跋赤辭領導著党項軍民,和中原庶民一起建設大唐帝國,和大唐將士一起訓練,一起巡守邊疆,融為了一體,親如一家。
通過和大唐軍隊的「親密」接觸,拓跋赤辭發現大唐軍隊嚴密的管理制度,先進的武器裝備,科學的訓練方法, 使這支軍隊作戰能力,機動性極強,鎧甲橫刀,武功火器,戰無不勝,所向披靡。
無論是近距離拼殺,如山地野外作戰,城池攻堅戰,還是長途奔襲,西上高原,東進濕地,他們都表現的不畏生死,強悍無比,和党項軍的差距不是一點點,雖然馬背上長大的党項軍也不是吃素的。
中原培育的戰馬也很優秀,適應得了各種氣候環境作戰,和党項馬相差無幾。更神奇的是大唐將士各個懂排兵布陣,作戰部署。怪不得大唐軍隊叱吒中原、蕩平四海、征服西域,厲害的如神兵天降。
拓跋赤辭清新的認識到,不學習漢文化,不學習大唐先進的科學技術,不武裝集訓軍隊,党項人的夢想實現不了,党項軍強大不起來。他要讓党項部族人勤學苦練,一步一個腳印跟著大唐人民提高自己。
不得不說,党項人自強不息,勤奮好學的精神,真值得點贊。西夏王朝能崛起,跟党項人的這種優良品質密不可分。
大唐帝國疆域遼闊,人口眾多,唐太宗李世民時期,興科舉,廣攬人才資源,開言路讓能人志士大膽提意見,接受大臣們的批評和規勸,寬鬆的輿論環境下,皇廷預防了很多錯政實施。
舉武功,公開招聘社會民間功武達人,裁軍優軍減負軍費,練精兵,備民兵,使作戰成本降到最低,用最少的投入養一流的軍隊。
嚴法令,各規章制度,條條框框寫的清清楚楚,賞罰分明,嚴格執行法令,安定社會。
與各邦交國通商貿易,重新布局河西走廊,開闢絲綢之路,唐人的茶葉、瓷器出現在了歐洲人的餐飲中,西域商使頻繁往來中原。
公元649年,唐高宗李治即位,李治繼續傳承父輩政策,理念。之後中國第一個女皇帝武則天上位成功,雖然武則天動作頻頻,大唐還是穩定的。接下來的韋皇后政變、安樂公主政變,都沒有引起社會動盪,党項人也沒有牽扯其中,畢竟人家的家務事,外人也插不上手。
三個女人三台戲唱吧後,唐玄宗開啟了大唐盛世,一時,世界經濟、思想、文明中心——大唐帝國屹立東方,這裡文化繁榮 ,百姓富庶,政通賢達,商貿四海,萬邦來朝,成了世界人民嚮往聖地。
近百年,大唐帝國的興盛歷程,党項人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一邊學習,一邊發展,大唐的榮耀深深影響著党項人,融進了他們的基因里,在後來西夏王朝創造的文明中清晰可見。
生活在大唐盛世的中原文明中,党項人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再也沒有了草原上的貧窮落後,夜不能眠的擔心了。「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杜甫這首詩真實地反映了大唐盛世的繁榮景象。
同大唐一起成長的歷程中,党項人學到了中原先進的科技,接受了中原超前的開明思想,武裝了自己的軍事力量。馬背上的民族,高原上的部落蛻變成了歷史的開拓者。
大唐文化的絢麗多彩,包容開放環境中,党項人黑髮白衣,樸素聖潔,美在中原。雪山、白河引領著党項人離夢想越來越近。
文/遇見涼州 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