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開區近11萬平商業用地將於11月15日掛牌出讓

2019-10-13   棟察瀋陽

10月13日瀋陽自然資源局公布了沈土掛[2019]21號掛牌交易公告;共有四宗地塊將於11月15日掛牌出讓。其中大東G-69號大東區沈北路北地塊、大東G-70號大東區東躍一街西地塊、渾南HNG-1911號GN-MT-01-06-5地塊為工業用地。

JK2019-017號中法15地塊四至範圍為東至規劃綠線,南至大堤路規劃綠線,西至渾河四街規劃綠線,北至開發二十五號路規劃綠線。為商業用地,商業比例100%,土地面積109710.39平,起拍價格為1200元。

掛牌公告詳情:

經瀋陽市人民政府批准,瀋陽市自然資源局(瀋陽市土地儲備服務中心承辦)組織掛牌交易JK2019-017號中法15等4宗地塊,現將有關事項公告如下:

一、掛牌公告時間:

2019年10月13日(星期六 )—2019年11月1日(星期五)。

二、掛牌交易時間:

2019年11月4日(星期一)—2019年11月15日(星期五)14時。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均可報名參加。

四、競買人需持有效身份證明文件、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身份證明書、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身份證及複印件、法定代表人(負責人)委託書、委託代理人身份證及複印件、董事會/股東會決定(或上級主管部門批准文件)、公司章程(加蓋註冊地工商管理部門查檔專用章)、擋光補償承諾書、競買保證金不屬於銀行貸款、股東借款、轉貸和募集資金的承諾書及商業金融機構出具的資信證明等相關資料辦理報名手續。

香港地區競買人按照上述規定提交的有關文件,應按規定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認可的香港的中國委託公證人出具證明並由中國法律服務(香港)有限公司審核簽章轉遞並附以附件確認本。

澳門、台灣地區比照香港地區執行。

境外競買人按照上述規定提交的有關競買人(公司、企業、組織)身份證明及其他相關文件,應由所在國公證機關予以證明並經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該國使領館認證。

以上文件以外文文字書寫的,必須附有中文譯本。所有文件以中文為準。

五、意向競買人提交競買申請、辦理資格審查並將競買保證金支付到指定帳戶的截止時間為2019年11月13日14時整。若以外幣支付,實際到帳數額按照外幣到達指定帳戶日人民幣與所支付外幣的兌換比率(中間價)計算後的數額為準。

六、本次土地掛牌交易採用有底價增價方式,按照價高者得原則確定競得人。

七、競得人需在掛牌交易結束後,現場對《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中的成交信息及相關條款進行確認,當場簽字、蓋章。

八、關於裝配式建築及成品住宅建設要求詳見《瀋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瀋陽市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工作方案的通知》(沈政辦發[2018]28號)。

九、有意向參與地塊競買的競買人於2019年10月17日起到以下地點領取《競買文件》等相關材料,辦理報名手續。

JK2019-017號中法15地塊:瀋陽市自然資源局經濟技術開發區分局(地址:瀋陽經濟技術開發區中央大街十四號路25-38號)聯繫人:趙紅飛 電話:(024)25373551

大東G-69號大東區沈北路北地塊、大東G-70號大東區東躍一街西地塊:瀋陽市自然資源局大東分局(地址:大東區滂江街73號)聯繫人:胡悅 電話:(024)62199974

HNG-1911號GN-MT-01-06-5地塊:瀋陽市自然資源局渾南分局(地址:渾南區世紀路15號)聯繫人:張佳寧 電話:(024)24230075

十、掛牌事項如有變更及補充,以瀋陽市自然資源局的通知、補充公告為準。

十一、地塊基本情況、規劃條件等詳見瀋陽市自然資源局網站(zrzyj.shenyang.gov.cn)和中國土地市場網(www.landchina.com)。

瀋陽市土地交易市場地址:瀋陽市渾南區世紀路一號21世紀大廈A座。

瀋陽市自然資源局

2019年10月13日

相關連結:

中法生態城控制性詳細規劃及城市設計 ——生態城落實城市戰略預留區的控規應對

一、項目背景

中法生態城是中法兩國商務部推動下確立的生態示範合作項目,是致力於打造成全面體現綠色、環保、生態理念的國際化合作先導區。如何在規劃中協調生態保護與城市建設之間的關係,助力中法合作、推動區域國際化發展是一大挑戰。

鐵西區是承載著推動老工業基地轉型發展、參與國際產業競爭合作的核心載體。生態城作為銜接主城和鐵西新城的紐帶和橋樑,肩負著促進區域轉型發展、產城融合的重任。同時,瀋陽總規在該區域確定了城市戰略預留區作為未來發展空間。如何在規劃中推動區域性產城融合、有效落實城市戰略預留區是一大難點。


二、技術路線

規劃以政策背景和城市戰略為指引,以實現中法合作、生態低碳、產城融合、戰略響應為根本出發點,通過梳理現狀提出問題,利用生態城案例和生態指標體系兩個專題深入研究對策,最終結合研究結論提出控規方案和城市設計方案,並建立了用地細分導則和城市設計導則以保障規劃的落地實施。

三、主要內容

1、現狀梳理,明確三大矛盾

通過對多個現狀要素的AHP系統分析,明確了該地區是典型「發展不平衡與不充分」的空間板塊,具有:良好生態區位與現狀環境不斷惡化的突出矛盾;傳統動能衰退與發展接續功能斷裂的突出矛盾;人口不斷積聚與公共服務供給缺位的突出矛盾。

2、專題研究,建立對標機制

對生態城典型案例進行專題研究,借鑑生態城的共性發展特徵,包括用地布局、產業選擇、低碳引領、配套服務、支撐體系等多項內容;對生態指標體系進行專題研究,分析借鑑生態城的目標體系、指標構成及相關指標在控規中的實現途徑。

3、有地放矢,建立目標體系

確定基地重點發展國際合作、生態示範、工業服務、品質宜居四項功能,將基地定位為:瀋陽國際化發展先導區、中法合作共建生態示範城、西部副城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渾河北岸高品質生活中心。

4、生態為魂,科學用地布局

結合生態城規劃定位,協調基地水系充沛的自然條件,構建 「一主兩副、生態引領;十字結構、雙軸架構;三水縈繞、北國風光;自然延展、南產北居」的規劃結構。

5、品質為脈,構建支撐體系

公共服務方面結合「留住人、 吸引人、發展人「的發展要求,以面向國際化、設施品質化、服務便捷化為原則,打造15分鐘生活圈。

綜合交通方面採取「密路網、小街區」模式,提高道路通達性,降低碳排量,豐富沿街介面,引導人性化街區尺度和低碳出行。

綠地系統方面通過河+渠+濕地,環狀綠地+口袋公園+附屬綠地等多方式結合,建設海綿城市,減少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市政系統方面規划水資源管理中心和能源中心,優先發展可再生能源與清潔能源,建立能源綜合利用模式。

6、細化導則,落實實施保障

開展了用地細分導則和城市設計導則,建立10餘個子系統的控制目標原則、控制要素、控制要求、項目設計指引,形成分期動態的建設安排,指導工程設計與實施。

四、規劃創新

1、三重手段,執行生態低碳理念

bridges理念全方位構建生態體系:打破傳統的單一自然生態城建設模式,從建築生態、設施生態、自然生態、產業循環、出行生態、能源生態和公平活力七方面入手,全方位構建生態示範區。

應用CFD和日照模擬技術:通過微氣候模擬分別對溫度、風速、日照、空氣齡、熱舒適度等方面模擬,調整城市道路、居住區的形狀和布局,反覆推演以保障日照需求和公共空間的使用舒適度,減少能源消耗,降低溫室效應。

低碳生態指標融入法定圖則:首次將非傳統的低碳控制體系與控規相結合,領先性提出19項具體指標,並將其融入土地利用、雨水回用、再生能源、碳氧轉換等內容進行有效控制。

2、協同創新,明確中法合作路徑

通過與SBA、AECOM、法國領事館、法國企業、同濟大學等多單位的合作研究,建立協同辦公機制,確定從融入法國文化元素、引入法國優勢產業雙路徑構建中法合作方向。

3、量化指標,實現區域職住平衡

對生態城內部及周邊區域的居住與就業人口進行量化分析,通過合理布局用地,控制基地內部及五公里範圍內的就業住房平衡指數分別≮50%和75%,以此加強居職空間統籌,促進區域職住平衡。

4、有機生長,落實城市戰略預留區

首創性設置R0、B0、G0等用地,明確允許及禁止建設的用地類別及相應的生態指標。使規劃既滿足法定規劃,又能夠實現遠期規劃目標。

五、規劃實施

規劃通過融合城市設計與控規方案兩套體系,滿足了中法生態城在規劃本土化、設施國際化、產城融合化、未來生態化的發展需求。

規劃有效的扭轉了城市跳躍開發、建設四面開花、項目散亂選址的問題,目前已在市政設施、交通配套、生態環境、土地開發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市政設施方面綜合管廊、雨水泵站、熱源廠正在建設;交通配套方面多條區域性主要道路正在緊張施工;生態環境方面細河小流域整治正在開展;土地開發方面助力多個地塊的土地出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