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分享我的淮安之行。在河下古鎮旁的客棧里,和老闆閒聊時,老闆建議我去老城區的關天培祠去看看,周邊還有韓侯祠、韓侯胯下橋等景點,淮安區的眾多景點非常集中,可以安排一起逛。
淮安是敬愛的周恩來總理的出生地,也走出了軍事家韓信、民族英雄關天培、《西遊記》作者吳承恩等歷史人物。淮安是久負盛名的運河之都、名人輩出的文脈之地、聞名遐邇的美食之鄉。淮安的公交系統很發達,特別是「游」字頭旅遊專線,更是方便快捷。今天我要去的關天培祠,就在這條叫做縣東街的小巷子裡。
前日在駙馬巷周總理故居的圖片展中,有這樣一幅圖文,印象深刻。在關天培祠堂,周恩來聽聞了清廷的腐敗、列強的貪婪,及出生在淮安的民族英雄關天培殉國的壯烈。這猶如驚雷入耳,震顫著周恩來幼小的心靈。
淮安區縣東街的關忠節公祠,是為紀念在鴉片戰爭中為國捐軀的關天培將軍而建造的。大門處懸掛著慶祝新中國華誕的橫幅,讓人精神一振。當年規模非常宏大,有大殿3間,西廂6間,西廂的前後各有一個小院子,東廂3間,東廂南頭有廚房,門廳與大殿對稱。庭院中間建有碑亭一座,刻有道光皇帝的諭祭文,故稱為「諭祭文碑」。門廳西邊塑有兩戰馬,面北檐口有3塊匾牌,正中對著塑像的匾額為「諡忠節」,左首為「敕封振威將軍」,右首為「法福靈阿巴圖魯」(滿語意為對英雄的美稱)。
大殿中間是放置關天培塑像,在塑像的上方中間有塊匾,上書「為國捐軀」4個字,匾上有御印1方,時間是道光26年。在「為國捐軀」下邊還有一塊匾,上書「威震華夷」。大殿門外有青石板平台,是供官員們祭拜用的。很可惜的是,原祠大殿已在抗日戰爭中被侵華日軍飛機炸毀,現祠是1953年末1954年初由政府撥款修建的。
步入關天培祠,院內莊嚴肅穆。如今的祠堂有大殿3間,殿中有塑像。庭院大門口上方有「關忠節公祠」匾額,門前掛有林則徐撰的輓聯。這幅輓聯還有一段曲折的經歷。當年林則徐聽到關天培殉難的噩耗,悲痛欲絕,憤而揮筆寫下的一副輓聯:六載固金湯,問何人忽壞長城,孤注空教躬盡瘁;雙忠同坎土稟,聞異類亦欽偉節,歸魂相送面如生。
各位仔細觀瞧現在的這幅輓聯,上聯中的「何人」被改成了「何時」,這又是怎麼回事?原來當年的對聯矛頭直指琦善等一夥賣國賊。關氏後裔建關忠節公祠製作此聯懸於祠堂中時,為了避免惹起禍端,請當時淮安的大書法家周木齋重新書寫此聯時,策略地將「何人」改成「何時」。現懸於關祠的林則徐的輓聯就是修改後的了。
祠堂殿內神台上內安放著關天培官服塑像,正氣凜然,神采奕奕,栩栩如生。兩旁是兩個侍從塑像,一侍從手持寶劍,一侍從手托兵書。
神台兩側有珍貴文物和圖文介紹。
祠堂內展出了朝廷嘉獎關天培的聖旨。
祠堂里有關天培墓的圖文介紹。關天培墓在城東鄉南窯村。墓園為圓形,直徑24米,墓盤直徑4.3米,高1.35米,前有墓碑,高1.75米,寬0.5米,上刻「關忠節公天培之墓」。
祠堂院內的長廊的牆上,懸掛著十二幅圖文,介紹了民族英雄關天培的生平事跡。關天培,字仲因,號滋圃,1781年生於淮安府山陽縣(今淮安區),1803年考取武庠生,後入伍當兵。1834年受命任廣東水師提督。林則徐到廣東禁煙後,關天培積極配合林則徐收繳、銷毀英商鴉片。
1839年11月,侵華英軍挑起穿鼻洋海戰,關天培身先士卒,屢創英軍,大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1841年2月25日,英軍乘海水漲潮,發動進攻。關天培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率部死戰,親操火炮,怒呼殺賊,壯烈犧牲。
待續,我在偉人故里淮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