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天刷微博,無意中刷到這一則熱搜:#吳京張譯用吸油紙的樣子#。
不得不說,吳京和張譯實力演繹什麼是直男式吸油。他們倆一個把吸油紙用成了擦嘴紙,一個好像在擤鼻涕,完全沒有偶像包袱。
《戰狼》、《流浪地球》、《攀登者》三部電影大火後,吳京主演的電影累積票房超過150億,被譽為「150億先生」,妥妥的中國電影票房第一人。
從《太極宗師》的白面小生到《戰狼》的硬核軍人,吳京成功hold住所有角色。但是看他的微博,沒有半點影帝和演員的裝扮,搖身一變成了搞笑逗比的段子手。
偶像包袱是什麼?人設是什麼?對於吳京來說,這些都是不存在的。
但觀眾喜歡的,就是這樣真實的他。
人設就像炒股,攢得越多,崩盤的可能性越大。
02
前段時間,懷孕的唐嫣發了幾張圖片。照片中的她肩膀消瘦,身穿藍色娃娃領針織衫,頭上有粉紅色的發卡,看上去青春可愛,沒想到引起了網友們的爭議。
有人說:「這位36歲的准媽媽還是這麼有少女感,皮膚保養真好」;也有人吐槽:「一把年紀了還裝嫩?」言下之意是唐嫣故意凹造型,突出自己的少女感人設。
我想到了前段時間,海清喊話年輕導演,呼籲給身處中年危機的女演員一條生路。不夠青春派、不適合偶像劇的女演員,好像真的進入了無戲可拍的狀態。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少女感」一詞成了褒獎女明星的慣用詞彙,甚至有些明星開始以「少女感」為人設,並精心包裝自己,進而穩定形象,吸引流量。
對於她們來說,人設就意味著標籤,就意味著存在感。
她們不敢老,不敢胖,不敢丑。如果有誰的生圖流露出來,出現眼角皺紋、法令紋或者駝背等表現,就會讓很多人大失所望。
然而現實是,用人設換流量,只能換來加倍的失望。
就像翟天臨的學霸人設、吳秀波的暖男人設、靳東的老幹部人設、迪麗熱巴的吃貨人設、吳宣儀的奶茶人設、楊超越的錦鯉人設等等。
無一例外,不被吐槽。真的應了演員韓雪說的那句話:「只要是人設,哪有不崩的。」
第三期《圓桌派》有這麼一個觀點:「明星人設,是全社會的一場共謀。同樣東西的反噬,它一定會反噬過來。」
用人設換來的成功終不長久,大多數人最初成於人設,但最終毀於人設。
03
作家李尚龍曾經講過一個故事:
曾經有一次,他第一次見到那位帥氣的明星。聊了兩句,喝了兩杯,彼此的話匣子就打開了。喝了酒的帥氣男明星有點恍惚,剛拿起筷子夾了塊肉,坐在他對面的經紀人給他做了個OK的手勢。
這位男明星很快放下了筷子。
又過了一會,經紀人提前走了,李尚龍借著酒勁兒問他,這個OK的手勢是什麼意思?是批准你吃肉嗎?
男明星說,不是。手勢的意思是:今天已經吃了三塊肉了,不能再吃了。後來他吃著吃著就哭了,講述了自己從練習生一路走來的難處,哭得讓人心疼。
一個台上陽光燦爛的大男孩,粉絲無數,名譽在手,但竟然連吃塊肉都要被團隊限制,幕後台前是多麼大的反差啊。
你看到了風光無限的明星,卻沒看到工作和人情的一地雞毛;你看到了叱吒風雲的商務總監,卻沒看到未滿周歲的孩子嗷嗷待哺;你看到了一人活成隊伍的創業者,卻沒看到他們深陷資金鍊鍛鍊的焦躁;......
讓人知道的外在生活,叫人設;而不被人知道的內在生活,才是人生。
美國總統林肯曾經說過:「我的生活經驗告訴我,沒有缺點的人往往優點也很少」。
十全十美的人是不存在的。
有時候,你想展示給別人看的,只是自己幻想或別人期待的完美存在。時間長了,自己也以為這一切是真的。
然而,理想有多豐滿,現實就有多骨感,一旦無法面對自己的瑕疵和不足,這巨大的落差足以成為壓垮很多人的最後一根稻草。
《無聲告白》里有這麼一句話:「我們終其一生,就是為了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扯掉人設的遮羞布,才能坦然面對真實的自己。
04
很多人被人設局限,就導致一個結果:永遠在自己既定人設的認知下,只做自己擅長的東西。
但這恰好是對自己最大的束縛。
拒絕標籤,打破人設,嘗試更多突破,才是一個人指數型成長的最好方式。
前段時間和一個朋友聊天,時隔半年,他已經從粉絲不到10萬、每天都在焦慮漲粉的小公眾號博主,搖身一變,成了年入百萬的mcn負責人。
時間倒回到半年前,他問我要不要發展一項副業——開啟知識星球,提供有償的問答和職業指導等服務。
我舉雙手贊成,因為畢業於北大的他,讀書夠多,認知夠廣,在給別人提供價值的同時也能讓自己得到成長,這不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但是他卻猶豫了。因為他引以自豪的優點,也恰恰是他最忌諱的地方。有知識分子包袱的他,總想維護自己的高冷形象,實在不想把錢和學識劃等號。
發自內心想掙錢是真的,羞於談錢也是真的。橫豎之下,左右為難,說白了,還是人設在作祟。
但實際上,只有關閉人設,才能開啟人生。
後來,他想明白了,向網紅經濟學家薛兆豐學習。
薛兆豐沒有局限於北大教授的學者身份,反而在多個領域都有嘗試,事業全面開花。現在的薛兆豐,是得到銷量第一的專欄作者、知名綜藝節目《奇葩說》的導師,早已實現財務自由,成為知識界的「網紅」。
在此之前,有哪位學者和教授能想像憑藉所學成為千萬富豪?根本不敢想,但是薛兆豐教授做到了。
面對很多人的指責,他也有自己的看法:商人和知識分子並不衝突,傳播者應該適應時代傳播的變化。
《能力陷阱》中有這麼一個觀點:很多時候大家把人設擺在那裡,然後告訴自己,做這事不合我的風格,做這事很假,其實你只是在掩飾你自己某方面的無能而已。
真正厲害的人,從來不說「不合適」,也不說「做不到」,在他們眼裡,突破人設,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05
前段時間,電影《中國機長》大火,袁泉的演技也為眾人所折服。
但她極少宣傳自己,不參加綜藝,也很少接受訪問。大多時候的她,不是在排練話劇,就是在安靜地閱讀。不蹭熱搜,不炒緋聞,沒有中年危機,也不炫耀演技。
在最近一次的採訪中,她說:「我不想要任何人設,人設是一件太累的事情。作為演員,你認真地塑造一個角色,然後觀眾相信了你塑造的這個角色,這是最大的收穫。
除此之外,回歸到你生活中,你真的生活中,特別真實的樣子,這個樣子並不需要去塑造,並不需要每天都光鮮亮麗,有那麼多光環,其實沒有,自己真的很普通的。
但是演員其實需要這樣的普通生活,要不然你去塑造角色的時候,哪來的這麼多養分,如果你不踏踏實實的去生活的話。」
袁泉和吳京,都是不擔心人設崩塌的人,像他們這樣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特點:本職工作出色。
持續精進,持續突破。對他們來說,人設不是捷徑,而是枷鎖,影響了別人,也阻礙了自己。
裝出來的人設,遲早都要還。
想獲得更多認知突破,歡迎關注@新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