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的龍井山,既能欣賞西湖的美景,又因坡陡彎多能體驗到「秋名山道」的刺激,被騎行一族列為「打卡」佳地。
前天晚上近7點,在龍井山的煙霞洞車站附近,一年輕男子騎著山地自行車「飛」出路面,沿山坡掉落,導致左腿骨折、右腿和手臂不同程度受傷。
」
//
快遞小哥開車送貨
發現有人在「飛」
//
記者從杭州景區消防救援大隊了解到,他們最早接到的報警電話是一名快遞小哥打來的。
在電話里,小哥說,在與同事開車送貨的路上,途經西湖景區龍井山滿覺隴路煙霞洞公交站時,發現有一男子騎著山地自行車,從兩棵大樹之間「飛」了出去,情況十分危急。
接警後,靈隱消防救援站的救援人員立即趕赴現場。當他們到達現場時,快遞小哥還站在煙霞洞公交站等候。
「我另外3個同事已經在山坡下找到騎車男子了,但是他好像摔得有點嚴重,一直說痛,我同事不敢輕易碰他,已經打了120。」
消防救援人員告訴記者,從現場快遞小哥的描述來看,男子是從一段長距離的下坡位置跌落到坡下的。這個下坡處在滿覺隴路下山的彎道位置。
圖片來自網友@淡然煙雨, 圖文無關
消防救援人員馬上跟著快遞小哥前往男子摔落的地方。為了防止地面濕滑,消防救援人員沿路還設置了安全繩。
//
男子自述剎車失靈
山地自行車「失蹤」
//
「哎喲,醫生來了嗎?」當消防救援人員看到摔落的男子時,他正躺在茂密的樹叢里,不時地哀嚎著。在他的身邊,蹲著3名快遞小哥,他們輕聲地安撫著他。
救援人員說,受傷的男子30歲左右, 穿著一件灰色短袖、一條白色短褲,沒有穿專業騎行服,現場也並未看到頭盔。
男子所處的位置距離滿覺隴路大概15米,那裡雜草叢生,散落著許多大小不一的石頭。因此,男子的右腿和手臂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擦傷,
但最嚴重的傷口是在他的左腿。「儘管左小腿骨沒有穿破皮膚表層,但是能看到腿骨和膝蓋已經發生了錯位。」 救援人員說。
沒多久,120趕到了現場。救護人員在安全繩的幫助下來到受傷男子身邊,醫生使用夾板固定住男子的左小腿,並做好止血包紮。隨後大家合力將騎友抬到了擔架上,安全地將他送上了救護車。
救援人員說,在抬受傷男子上坡的過程中,男子說自行車剎車失靈了,這才出的事故。「他還說,本來要撞向護欄了,他怕傷得嚴重就想摔進草叢裡,結果沒想到竟沖向了山坡下。」
在上救護車前,受傷男子對一直守護他的快遞小哥連說「謝謝」。
3名救人的順豐快遞小哥(左起)黃棋賓、楊志剛、陳鈺。圖片來自都市快報
不過,與騎友被安全救護相比,他的山地自行車就沒那麼「幸運」了。「我們在附近找了一下,沒有找到他當時騎的山地車。」救援人員說。
//
經典路線中
常常會出現緊急意外
//
救援人員告訴記者,在他們整理器材準備歸隊時,發現龍井山路沿線有不少騎行愛好者結伴出行。
杭州一騎行愛好者告訴記者,龍井山至滿覺隴這條山路是不少自行車騎行愛好者圈內流行的「打卡」地點。無論是工作日還是周末休息,都能看到不少自行車騎行愛好者在這裡「穿梭」。
中國騎友網的負責人張先生告訴記者,這段路是杭州的經典騎行道路,坡陡彎多。一般晚上八九點鐘,是騎友集中「上路」的時間。
「五老峰隧道接線交叉口,有一塊寫著『春夏秋冬』的石碑,一般是大家集合出發的地方。」張先生說,然後往西南至龍井路再到滿覺隴路,最後到達滿覺隴路和虎跑路的路口,全程都是山路。
這條經典的騎行路線,在張先生看來,對於初級「入門」的騎友來說是個小挑戰。「建議新人最好在『前輩』的帶領下,跟車前行,摸熟了路況再進行單獨訓練。」
圖片來自網友@淡然煙雨
張先生說,這條路經過茶村,所以沿途會有不少公交車和汽車通行,常常出現一些緊急的情況;外加有些新人缺少安全意識,不穿騎行服、不佩戴頭盔,一旦出了事情,很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
//
外出騎行時
這些裝備必不可少
//
「正常情況下,騎行服、頭盔、眼鏡、手套、水壺是騎行者必要的裝備。」張先生說。「就拿有些騎友容易忽視的眼鏡來說,它可以防雨防沙,還可以在白天遮擋陽光。手套也是容易忽略的,但手套是防汗的,可以避免握久了打滑。」
另外,張先生提醒市民和騎行愛好者,千萬不能用共享單車或普通自行車進行山坡挑戰,一定要騎行專業自行車或山地自行車。
圖片來自網友@淡然煙雨
騎行中突然出現「剎車失靈」怎麼辦?張先生表示,關於剎車失靈有這樣一種情況,就是騎友騎行中遇到緊急情況,且行駛在下坡路,一些騎友就會死捏剎車,將剎車一捏到底。這種情況易造成剎車突然失靈,也易造成騎友受慣性影響,從車座上「飛出去」。
正確做法應該是適度多次捏住剎車,慢慢將車速減弱,直至穩定停車。
每次山路騎行都是一次冒險,
一定要有安全意識啊!
來源:時報記者 韓中美 通訊員 李炳賢 余楊
編輯:十二
轉載須申請授權並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