驕傲!龍岩籍「北斗將星」王飛雪,願付一生摯北斗!

2020-06-23   閩西日報

原標題:驕傲!龍岩籍「北斗將星」王飛雪,願付一生摯北斗!

相信很多朋友

剛剛經歷了激動人心的時刻,

9時43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

噴薄著烈焰拔地而起!

北斗第55顆,

也是組網的最後一顆衛星

發射成功!

26年,55顆北斗衛星環繞瓊宇,

正式宣告中國第一「巨星天團

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星座部署宣告全面完成。

北斗衛星太陽能翼成功打開的瞬間 反射出金色的光

然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

55顆北斗「出道」的背後,

還有一個中國當之無愧的

「天團」級別的隊伍!

這支隊伍中

有一顆北斗將星

就是龍岩長汀籍的王飛雪

王飛雪

王飛雪,龍岩長汀人,1982年至1988年就讀於長汀一中,8月考入國防科技大學, 1998年博士畢業留校任教,於1999年和2002年破格晉升副教授和教授,2003年遴選為博士生導師,是當時全軍最年輕的教授和博士生導師之一。

現為國防科技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衛星導航定位技術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博導生導師,中國第二代衛星導航系統頂層設計專家,中國第二代衛星導航系統重大科技專項導航技術專家組組長,中美、中歐、中俄衛星導航兼容與互操作技術工作組(TWG)專家,863專家,專業領域多個期刊編委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航空科學基金同行評議專家,軍隊科技進步獎評委。

王飛雪,北斗的一顆將星

衛星導航定位系統是國家和軍隊時空定位領域的重要基礎設施,系統的建設具有巨大的技術挑戰性。王飛雪從95年起從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研究,是國防科技大學衛星導航學科的主要創立者和學術帶頭人之一,帶領團隊從3個人的課題組發展為近300人的北斗建設國家隊,承擔完成數十項重大關鍵技術攻關和型號裝備研製任務,突破了北斗一號、北斗二號和北斗全球系統建設中多項制約性的關鍵技術瓶頸,被北斗系統總師孫家棟院士譽為「李雲龍式的團隊」,為我國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建設和應用作出了突出貢獻。

2013年11月15日,習近平主席視察國防科技大學,王飛雪作為專家代表向習主席彙報科研成果,習主席了解到王飛雪是福建長汀人,風趣地說「楊成武老鄉」。

願付一生摯北斗

1971年出生的王飛雪在上世紀90年代還是一個毛頭小伙子,那時他在國防科技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1995年,得知我國北斗導航衛星工程地面設備研製遇到重大技術瓶頸後,王飛雪和2名同學主動請纓,創造性地拿出一套全數字快捕精跟技術方案,「冒昧」地闖進我國衛星測量控制技術奠基人、中科院院士陳芳允的家中,請求承擔攻關任務。

而這個曾被一些專家認為「不可能實現」的技術方案,被他們歷時3年、在一間10平米的小屋中一舉攻克,成功研製出北斗一號全數字快捕與信號接收系統,突破了長期制約北斗一號衛星導航定位工程的瓶頸,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那一年,王飛雪24歲,解決了一眾專家十數年止步不前的技術難題,從此聲名鵲起。與北斗結緣後,這一干就超過了20年。這些年裡,王飛雪不但是北斗的見證者,更是奉獻者。

在新華社的報道中曾這樣描述這位「北斗功臣」:「在北斗問天征程上,每一個耀眼的年輪、每一座矗立的豐碑,都鐫刻著一個名字:王飛雪。」

汀州,是人才的搖籃

在這裡 走出了劉國軒、上官周等歷代名人

走出了楊成武、傅連暲、塗通今等13位開國將軍

走出了「北斗功臣」王飛雪……

這是閩西兒女偉大的歷史功績

是我們龍岩人的驕傲!

在今天這個激動人心的日子裡

掌聲再次獻給這位「北斗功臣」!

為他點贊!

綜合央視新聞、北洋之家、福建省長汀第一中學官網

整理:陳良錦 賴莉蓉

檢查:羅愛萍 邱婷

審核:陳良錦

監製:林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