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他率隊抗擊非典,帶領團隊在致病原因不明確、沒有特效藥的情況下,短時間內摸索到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17年後,2020年,84歲的他再次挂帥,率領團隊行走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的道路上。
他就是鍾南山院士。
很多人應該不知道鍾院士的父親母親都是非常優秀的醫療工作者,而且原生家庭對他的從醫之路影響非常大。
鍾南山與父母的故事
鍾南山的父親是中國著名兒科醫學專家,國家一級教授。
鍾南山的母親是廣東省腫瘤醫院的創始人,中山醫科大學腫瘤醫院副院長。
在鍾南山的印象里,父親是一名嚴父,在飯桌上都不太說話,但只要說話便是非常有分量的;母親要隨和一些,是非常善良賢惠的。
其實鍾南山院士小時候也很調皮。
他曾經學著武俠人物,在自己樓下撐著傘從三樓跳下,好在樓底是一大片草坪,才沒有發生危險。
鍾南山三年級的時候,母親跟隨他去學校問交費情況。鍾南山很是害怕,因為他把要交給學校的錢全部買東西吃了。
到學校老師跟母親說了情況後,母親回家告訴了父親。鍾南山以為父親會狠狠責備自己,誰知父親只說了一句:你想一想這樣做對嗎?
鍾南山說自己聽完這句話,一夜沒睡,真心覺得自己錯了。
2019年8月31日,在一架從新加坡飛往廣州的飛機上,一名小男孩突然過敏,狀況很不穩定。
當機組求助乘客時,很多人都來關心這位小男孩,這裡面就有鍾南山院士。
孩子的父親說:沒想到鍾南山院士還親自來問診,聽到他說孩子沒有危險時,我懸著的心才平靜下來。
其實對於鍾南山來說,幫助他人是很平常的事情,這也是母親身體力行告訴他的道理。
中學時,鍾南山班上一位困難同學考取了北京大學物理系,但這位同學沒有錢付學費。
鍾南山把情況告訴了母親,母親猶豫了一會,因為當時鐘南山的家庭條件也不好,後來母親還是給了鍾南山十塊錢,讓他給同學。
鍾南山很感動,之後也一直踐行著幫人助人。
其實大家有所不知,鍾南山院士35歲前還並沒有接觸到臨床醫學。後來也是因為鍾南山愛人的關係,才被調到廣州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當醫生。
有一天,父親問鍾南山:你多大了。
鍾南山回答:35了。
父親說:咳,都35歲了。真可怕。
這一句「真可怕」,刺激了鍾南山。鍾南山當時立下志願,一定要追求醫學事業,把逝去的時間搶回來。
1979年,43歲的鐘南山,去英國留學。這時候突然出現了一個新的問題:鍾南山的英語太差了。
鍾南山決定給父親用英語寫信鍛鍊英語能力,每一次父親的回信都非常厚。
回信里還夾雜著鍾南山之前的信,父親用紅筆仔細地幫鍾南山修改信中語法的錯誤。
鍾南山說他很感動,就這樣堅持了一年,英語水平就非常流利了。
在英國幾年時間裡,鍾南山謹記父親的教誨,努力工作,還被英國的醫療團隊誇讚。
鍾南山把誇讚轉達到父親那裡,父親生平第一次誇讚他:你終於還是讓他們認識到了,中國人不是一無是處。
鍾南山的父親是一位非常厲害的兒科學家,在七十高齡的時候,他還堅持去圖書館查閱資料,即使眼睛患有疾病,還捂著一隻眼睛,完成了40萬字的兒科著作。
鍾南山有一次問父親:您年紀這麼大了,還出去幹嘛?
父親回答:我不寫我幹什麼,我等死嗎?
父親的一言一行對鍾南山的影響是非常大的,鍾南山至今還記得,父親說:一個人要給這個世界留下點東西,才算沒有白活。
鍾南山與兒女們
這些話不僅影響著鍾南山,還影響著鍾南山的兒女們。鍾南山對待兒女的教育也是傳承的父親的精神。
鍾南山的兒子和女兒同樣優秀。
他的兒子鍾帷德是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的教授,也是中國泌尿醫學科的專家級人物,獲得過中國泌尿外科最高榮譽「吳階平泌尿外科獎」。
他的女兒鍾帷月,則是一位非常優秀的游泳運動員,曾獲得過短池游泳世界冠軍。
記者曾採訪過他的兒子和女兒,兒子說鍾南山的教育比較嚴厲,小時候調皮會有懲罰。
但是鍾南山對他的醫學事業也非常支持,帷德表示有這樣的父輩指引是非常幸福的事情。
鍾南山曾經讚賞兒子,在處理與病人的關係上,比他做得好,言語中滿是驕傲。
女兒鍾帷月說,鍾南山對待病人非常好,這也讓她明白了應該如何做人。
鍾南山把父親對他的教育,很好地傳承給了下一代,他的兒子和女兒都很優秀。
家風代代相傳
鍾南山曾經公開說過自己對兒子、女兒、孫子、孫女的勉勵:
1、永遠要有執著的追求;
2、辦事要嚴謹實在。
他說相信只要把這兩件事情做好,一定能夠做出更好的成績。
不僅對自己的兒女教導有方,鍾南山還致力於培養更多的年輕醫學人才。
還記得網上有一段視頻:鍾南山在講課時,對90後的學生說,我是80後,你們是90後,我們都差不多。
鍾南山至今還擔任廣州醫科大學南山班的班主任,只要有時間就會回到校園向年輕人傳授知識和經驗。
作為他的學生無疑是幸福的。
鍾家一家三代把鍾家「執著追求、腳踏實地、真誠做人」的家風很好地傳承了下來。
有人說:真正決定一個人教養的不是他的家境,而是他的家風。
鍾家的一家三代無疑把這句道理體現得淋漓盡致。
現在的我們每天都在竭力尋找快速讓孩子成材的辦法,似乎教育孩子是有捷徑的。
但我們又會說,優秀的孩子總是傳承了家長優秀的基因。
其實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鍾家一家三代的故事告訴我們,所謂教育和傳承無非就是尊重、激勵和以身作則。
我是兜媽,是一位母嬰作者,也是一個小寶寶的母親,每天記錄和分享有溫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育兒經驗與趣談,為您提供科學靠譜的育兒乾貨!想獲取更多母嬰知識,就勞煩各位小手關注一下~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