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的時候,我們總想著長大,覺得長大之後不用上學、不用寫作業,自己想買什麼就買什麼。但是長大之後,才發現並不是這麼一回事。每個年齡段有每個年齡段應該做的事情,還有應該承擔的責任。
2
出了社會你才發現,有很多的人生道理,其實在我們很小的時候就已經教給我們了,只是我們當時年紀小,只是當做故事聽聽就完了,沒有深思其中的道理。現在我們就來捋一捋,小學課本中教過我們哪些道理。
3
一:刻舟求劍
小時候覺得,刻舟求劍的人,真是個大傻瓜。長大後才發現有時人也一樣,明明人已經走了,可是還是會看著留下的絲絲痕跡,睹物思人。然後渴望著有一天會回來。想想有時候,我們不也是和刻舟求劍的人一樣傻嗎?
4
二:孟母三遷
孟母為了孟子能夠有一個良好的環境教育孩子,曾經多次遷居。其實,現在我們也是,都說環境能夠影響一個人,其實身邊的朋友也是。你如果和正能量的人待在一起,每天都產生源源不斷的動力。可是,若是和負能量的人呆在一起,你就會很消極,沒有動力。
5
三:亡羊補牢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失去了羊,便趕緊修補圍欄的漏洞,一切都還不晚。小時候覺得這就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長大了才發現人有的時候是很脆弱,有時走錯一步,就會崩潰,然後破罐子破摔。其實在我們發現錯誤的時候,就要及時止損,這樣才能重新來過,不至於犯下重大的錯誤,不可回頭。
6
四:駱駝和羊
駱駝和羊,一個高,一個矮。他們都做了一件事,拚命向對方證明,自己的身高才是最完美的,卻看不見對方有自己沒有的長處。長大後,我們對於潛在的競爭對手,心中總有一萬個「憑什麼」、「為什麼」。其實承認對方的優點、正視自己的缺點真的有那麼難?
現在回想過去的課本,其實記憶也已經泛黃,只是這些道理,卻是我們現在實實在在經歷的。我們不得不承認,過去我們當做故事聽的那些道理,現在也成了我們人生本來的模樣。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