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的種植,要學會預防這些病害,避免損失,快來了解一下

2019-08-26     玥蔚說農業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水稻的主要病害防治和治療,下面列出了惡苗病,條紋葉枯病,紋枯病,快來看看你有沒有遇到,希望我的這篇文章對你有所幫助。

一、惡苗病

又稱徒長病,田和本田發生,一般在秩田期嚴重發生。該病早期感染的菌源將菌附著在種子上,菌附著在稻種上,隨著播種科的出苗,病菌侵入,苗變弱,生長死亡。不良苗病發生的輕重與初次感染菌源數量密切相關,同時受到氣候條件、品種抗性和栽培管理的影響.發病與地溫有著密切的關係。一般來說,水稻與軸稻相比更容易生病,脫粒時受傷的種子或移植時受傷的苗容易發病。早期苗培育比濕苗發病重,培養滋潤的苗比培育水重;長期間種植深水灌溉或老苗,深插秧,白天插秧或種植夜苗是嚴重的。惡性苗病主要是種子傳染病,應採用以無病種子和播種前種子處理為主的綜合防治措施。

1、 使用無病種子

不要在與病田相近的水田中留下種子,選擇強健的稻穀,去除谷或受傷的稻。

2、 消毒種子

播前用3000倍的藥液浸泡25%的保克乳油1~2天;或者按6公斤的稻品種浸泡20g17%的惡線清可濕性粉劑20g,對水8升,浸泡60小時,取出稻種,利用清水催芽,對惡性苗病有很好的預防。具有治療效果。在浸泡之前,只要能在晴天下乾燥1~2天,就更有效果。

3、 處理病稻草

不能將患病稻秸作為催芽或乾旱的苗的覆蓋物使用。

二、 條紋葉枯病

是由灰飛虱傳播的病毒病的一種。水稻播種後,稻飛虱在病麥上吸它的毒素,然後送到水稻幼苗中。發病的輕重或流行的有無主要是由於海飛虱的發生數量、帶毒率、傳染品種的種植面積和氣候條件等因素。毒源的多樣性主要是看冬作的大小、小麥條紋葉斑病的發生的輕重。如果冬天,春天灰飛虱成活率高,繁殖數大,傳播機率高。因此,應採取以預防和治療白粉虱為主的綜合防治措施。

(1) 優質抗病品種廣泛普及,提倡連續栽培,減少插花田:條紋葉病強鹽6號,鎮稻8,選擇香49及優質中袖水稻等水稻品種。

(2) 適宜延緩水稻的栽培時間:通過延緩栽培時期,避免水飛虱的移動高峰,減輕了苗圃中藥劑的防治壓力,通過沿著蘇南等有條件的地區推遲種植的時期,可避免灰飛武成蟲人的高峰,病害的發生程度可以顯著減輕。

(3) 肥料和田間種植技術的普及:的移動量明顯低於水培育地,強化了肥料的管理,促進了水稻壯株的分集,提高對苗疾病的抵抗力。同時,去除旱田雜草,減少毒源。

(4) 堅持幼苗預防和治療期,保護本田期;預防和治療早稻田大學的原則。重點進行藥劑的浸漬作業,用吡蟲啉、銳特等有效藥劑浸泡,抑制了苗田灰飛蟲的量,減輕了發病。另外,5月末,灰飛虱進入了秧田代高峰,6月上旬需要掌握2代孵化高峰,使用5%銳勁特30~50ml或10%吡蟲啉20g進行了預防治療。另外,對於苗代周邊的50米範圍內的田地的塊,一起用藥預防治療,減少蟲口基數。蘇南、江地區於7月中旬與塞吉隆卡結合,用維泊茶鹼防治第三代的女貞虱,必須進行治療。

三、 紋枯病

在水稻生育期均可發生,主要危害葉銷和葉,嚴重時也危害稻穗和莖,主要前期症狀輕,發病緩慢,中後期發展快,病情加重,其典型症狀為雲紋狀的病斑和菌核。紋枯病的發生和流行品種影響了抗病性、菌源數量、氣候條件、栽培管理等因素。粳稻比秈稻更容易生病,糯稻最容易生病,生育期短的品種比生育期長,比晚熟品種的發病更嚴重。一般地,旱田是分櫱盛,未期的病情開始上升,只有從妊娠的穗到出穗期都是發病期。

田間菌核數量與早期發病的輕重有密切的關係。連作水田每年都要栽培,田間累積的紋枯病菌核數量多,發病比較嚴重。在栽培管理方面,寄主施氮肥的水田中,稻株的若綠成長勢頭良好,葉深的綠色下垂,莖弱,脆弱,抗病性低。同時,過早封閉,田地的氣差,濕度增大,菌絲生長蔓延,特別是倒伏的稻株的病情加重。淺水灌溉、濕潤管理、廣行栽培可以減輕病害的發生。其綜合防治措施如下:

1、清除菌核 在秋季深耕,深入整理了散布在地表的菌核。喝水、澆水、生根後,撈取浮利菌的核、填滿、擺攤、擺布等。病稻草又不能還田除雜草

2、進行栽培和疾病的預防 合理施肥,充分施肥基肥,儘早實施追肥,避免在後期實施氮肥,使水稻株不增加青徒長。水漿的管理需要前淺、中干、後濕的原則,其中中期的旱田是重要的,促進水稻的生長健康,用水控制疾病,提高抗病能力。合理密植,使旱田通風透過,降低田地的濕度,減輕發病程度。

3、及時給藥 預防和治療目前紋斑的最主要措施,在發病初期提前預防,進行治療。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全部內容了,如果大家對上面有什麼疑問的,或者對水稻種植方面有問題的,都可以在下面評論留言,我們會儘可能的回覆您,謝謝大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t380mwBJleJMoPMKBi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