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種種因素,我們過往在評價CBA球員的場上表現時,一直缺乏合理的論據來支持自己的觀點。
在更多的時候,我們的球迷甚至評論員在評價球員表現時,只能引用場均得分+籃板+助攻的形式來作為論據。但不幸的是,每一名球員的場均出場時間很難完全相同,這種簡單的比較方法會有很多缺陷。
一個相對靠譜的方法是,把這些轉換成單位時間內的數據,會讓兩名甚至多名球員在進攻端的比較更有價值。
相對而言,球員在防守端的表現就很難評價了。由於防守是一項複雜、動態、被動的團隊工作,每個球員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也完全不同,僅僅用搶斷+蓋帽+防守籃板這些數據,其實很難還原出球員在防守端的表現。
好消息是,近年來隨著數據的完善,我們終於可以查到CBA球員在場與不在場時的球隊防守效率(每百回合失分)。當然,這種比較方法也會有自己的缺陷(受到球隊具體配置、輪換策略的影響),但把這些數據和場面結合起來,我們還是能夠找到評價防守的更好辦法。
下面,筆者就為大家找到了三個比較典型的防守案例。
長久以來,遼寧隊中鋒韓德君並不是人們眼中的防守核心,主要原因是:韓德君防擋拆的時候無法防出來。
但實際上,我們僅僅用這一缺點評價韓德君的防守就屬於【以偏概全】了。韓德君確實存在這個缺陷,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韓德君身上的那些防守優點:
第一、韓德君護筐熱情和護筐效果很棒。
儘管韓德君會在某些比賽里被對方的小外援用擋拆持球投針對,他總是在籃下還是會儘可能讓對方的球員遠離合理衝撞區——要知道,合理衝撞區的出手永遠是球場上性價比最高的區域,而非三分線外或者中距離。
而且,即便對方真的突到了籃下區域,韓德君也有著極強的護筐熱情,他總會儘可能地靠自己的身高和臂展去降低對方在籃下的命中率。同樣執行這種守在籃下的防守策略,CBA賽場就有些中鋒在護筐方面缺乏相應的熱情。
第二、韓德君也有較強的保護防守籃板意識。
韓德君也有著很強的保護防守籃板意識,他搶籃板並不是只靠自己的身高優勢,而是會儘可能地去卡位。世界盃上,中國男籃在保護防守籃板方面屢屢吃虧,就有部分球員不去卡位的因素。
第三、很少犯規和頂防低位的價值。
相比於以上兩點,這兩點才是韓德君在防守端最容易被人低估的優秀之處。
韓德君很少犯規的價值在於,對方的造罰球率會被降低;韓德君頂防低位,也會讓對方的中鋒很難在低位獲得優勢——易建聯在對陣遼寧隊時經常嘗試距離更遠的跳投,正是韓德君在防守端的價值。
韓德君在防守端的這些優點,我們都可以在on-off中找到論據。本賽季至今,當韓德君在場的658分鐘內,遼寧隊百回合只丟109.1分:
這是什麼概念?和防守最好的北控相當。而在韓德君下場的486.1分鐘內,遼寧隊每百回合失分立刻上升到了120分:
這又是什麼概念?相當於防守倒數第5的八一隊。
考慮到之前提及的韓德君防守端的幾大優點以及中鋒對於防守的重要性,我們有理由相信:韓德君是遼寧隊當之無愧的防守核心;遼寧隊今年防守下滑,應該多從其他球員身上找原因,而不是韓德君。
韓德君的防守被人低估,而易建聯的防守一直是得到眾人認可的,他上個賽季也榮膺CBA最佳防守球員獎項。那麼,易建聯的on-off數據如何呢?
數據顯示,今年易建聯在場的771.5分鐘里,廣東每百回合只丟106.4分(正如前文所述,防守效率最高的北控每百回合也要丟109.1分):
其實與上個賽季相比,易建聯在場時的球隊防守效率已經有所下滑(去年易建聯在場時廣東每百回合只丟101.3分)。這裡面的主因,我們不應該簡單歸結於【易建聯老了】,而是應該分析具體的人員和輪換因素:
第一、周鵬至今沒有復出。
周鵬在防守端的最大作用,是他的協防而非單防。身為一名搖擺在3-4號位的球員,周鵬去籃下協防的熱情極高,也有很強的造失誤能力。易建聯無法和他搭檔時,廣東隊的護筐力量和造失誤能力肯定會受到影響,防守效率有所下降自然也是可以被理解的事情。
第二、杜鋒很注重輪換的時機。
由於周鵬無法出戰,杜鋒在輪換的時候,會儘可能在杜潤旺身邊安排更好的協防力量,最簡單直接的辦法自然是:儘可能讓杜潤旺和易建聯同時出場,不讓杜潤旺的防守弱點被無限放大。
賽季至今,杜潤旺一共出戰了415.8分鐘,其中有324.8分鐘是和易建聯同時在場的。換言之,杜潤旺本賽季有78.1%的時間是在和易建聯同時在場的,而在上個賽季,這個數據是43.3%。易建聯長時間和杜潤旺搭檔的前提條件自然是,他無法和防守更好的任駿飛長時間搭檔。
綜合以上兩點,我們應該可以理解易建聯在場時球隊防守效率有所下滑的原因。但需要指出的時,即便是在和杜潤旺搭檔的324.8分鐘里,廣東每百回合也只丟110.9分(和防守第4好的廣廈相同):
由此可見:易建聯在防守端的作用依然是無可替代的。
另一名防守表現和自己名聲相稱的球員,是易建聯在國家隊時的隊友——孫悅。
正如某些文章里所提到的那樣,馬布里治下的北控是一支防守風格非常激進的球隊。在馬布里的授意下,球隊的4-5號位會頻繁提到上線去延誤對方的擋拆手。
要知道,真正能夠延誤之後及時回到籃下的CBA內線屈指可數(比如:北京的兩個外援)。
馬布里極度強調這種策略,其實是要冒著漏空籃下風險的。而和多數球隊的教練一樣,在執行這種策略時,馬布里會極度強調其他位置的球員馳援籃下的護筐。
但按照正常的理念,1-3號位甚至是4號位的球員去籃下護筐,起到的作用是無法和5號位球員相比的。而北控擁有的,是孫悅——憑藉著自己出色的身體條件和出色的協防意識,3號位的孫悅起到的護筐作用更像一個4號位。
雖然這種策略也會讓北控付出漏掉大量定點三分球的代價(北控的對手三分球出手比重高居CBA第5),但正如前文所述:合理衝撞區以里永遠是比三分球性價比更高的出手區域。
從最終的結果看,孫悅執行這種策略的價值也是值得被肯定的。有他在場的時候,北控每百回合只丟104分:
而一旦他下場,北控每百回合要丟119分(只是略優於防守倒數第6的四川):
換言之,孫悅在場時的球隊百回合失分要比他不在場時少15分。當然,這中間也並非孫悅一個人的功勞。但另一個現象是,北控其他任何一名球員在不在場的這份差值也沒有達到孫悅這個級別。由此可見,孫悅在防守端的影響力是名副其實的。
在評價防守的時候,我們還是會受制於種種因素無法給出一個完美無瑕的評價。但通過合理的錄像分析和目前擁有的on-off值,我們還是能夠得到一個相對合適的結論,而不是無限放大球員在防守端的某個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