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認識不一樣的三國
ID:shuosanguo
赤壁之戰後,劉備占據荊南四郡,又從孫權處借得半個南郡。劉備的人生開始轉向,他真正成為了一方諸侯,真正有實力與其他人扳手腕了。但當時劉備的處境也是十分之微妙,北有實力最強之曹操,東有孫權對荊州的垂涎欲滴,西面則是鐵壁防禦的同宗劉璋。正所謂四戰之地,正是荊州!
對於劉備來說,滿足於荊州四郡意味著坐等滅亡,他需要一個突破口。曹操?太過強大,沒戲!孫權?已簽盟約,但實力仍強於劉備,幹不了……南方的士燮?打了等於白打,地廣人稀不說,還遠離權力的中心。那只有益州了,這也是諸葛亮在茅廬中的三分天下之策,只是歷來「蜀道難於上青天」,要從荊入蜀,真如登天之難。
不得不說,上天對劉備還是十分眷顧的。正在他苦惱於無計入川之時,益州之主劉璋卻來信主動引狼入室。於是,在沒有抵抗的情況下,劉備入蜀建立的根據地,而劉璋進入了倒計時。兩年時間,劉備進入成都,三國鼎立的局面遂成。
這是劉備入川的簡單介紹。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劉備入川時的四大功臣,正是因為他們的存在,劉備才得以入川,三分天下。
法正與張松的人氣一直不高,但此二人正是劉備入川的策劃者和推動者。從向劉璋獻上請劉備入蜀的餿主意開始,兩個人一唱一和,成功給劉璋挖了個填不滿的坑。張松還給劉備送上《西川地理圖》,把劉璋全部家底都抖落得一清二楚。
正既宣旨,陰獻策於先主曰:「以明將軍之英才,乘劉牧之懦弱;張松,州之股肱,以響應於內;然後資益州之殷富,馮天府之險阻,以此成業,猶反掌也。」
——《三國志 法正傳》
而在計劃敗露,張松被處死之後,法正一躍成為劉備入川之後的最大謀主。憑藉著他在蜀中的人脈關係,以及對劉璋的了解,幫助劉備奪取成都、籠絡人心、掌控局勢,堪稱劉備陣中的基石!
此二人從策劃到實施,幾乎一手導演了劉備的入川行動。正可謂居功至偉!
如果說諸葛亮助劉備拿下荊州,那龐統就是在入川之時居功至偉。在入川之前,劉備向龐統問入川之計,龐統的回答是這樣的。
璋既還成都,先主當為璋北征漢中,統復說曰:「陰選精兵,晝夜兼道,徑襲成都,璋既不武,又素無預備,大軍卒至,一舉便定,此上計也。楊懷、高沛,璋之名將,各仗強兵,據守關頭,聞數有箋諫璋,使發遣將軍還荊州。將軍未至,遣與相聞,說荊州有急,欲還救之,並使裝束,外作歸形;此二子既服將軍英名,又喜將軍之去,計必乘輕騎來見,將軍因此執之,進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計也。退還白帝,連引荊州,徐還圖之,此下計也。若沉吟不去,將致大困,不可久矣。」
——《三國志 龐統傳》
上,中,下三計,龐統替劉備準備充分。而劉備也採納了龐統所獻的中策,斬楊懷、高沛,回軍成都,才成就了入主關中的大業。只可惜,龐統英年早逝,落鳳坡下鳳雛落啊。
霍峻這個名字在三國中屬於無名之輩,不過正是他在葭萌關上以一敵百死守一年,劉備的身後早就出現張魯的援軍了。
在劉備南下攻成都之後,張魯也對益州產生了興趣。張魯部將楊帛假意用協助霍峻守城的計策,企圖奪取葭萌城,結果被霍峻識破。楊帛無奈,只能退去。
張魯遣將楊帛誘峻,求共守城,峻曰:「小人頭可得,城不可得。」帛乃退去。
——《三國志 霍峻傳》
其後,劉璋在得知劉備叛變之後,派大將扶禁、向存率領萬人去圍攻葭萌城。霍峻知道自己身負重任,他親率800將士守城一年之久。不但堅守城池不丟,霍峻還趁劉璋軍疲憊之時,挑選精銳,待機出動,大破劉璋軍,並斬殺了劉璋大將向存的首級!一戰解劉備的後顧之憂!
後璋將扶禁、向存等帥萬餘人由閬水上,攻圍攻峻,且一年,不能下。峻城中兵才數百人,伺其怠隙,選精銳出擊,大破之,即斬存首。
——《三國志 霍峻傳》
而在劉備消滅劉璋後,因為霍峻守城有功,封霍峻為梓潼太守,裨將軍,成為蜀漢北方的長城!在他去世之後,劉備還親率大臣弔喪。
除此之外,隨劉備入川的黃忠魏延,逼降劉璋的馬超,率軍從荊州入川的諸葛亮張飛等人都在劉備入川的戰役中起到了巨大作用。而在小編看來,法正,張松,龐統,霍峻四人的功勞最大!
正是有了法正和張松,才給了劉備入川開啟了一扇門;
正是有了龐統的入川三策,劉備才有了入川的戰略;
正是有了霍峻死守葭萌關,劉備才有足夠的兵力和時間進攻成都!
這些人,缺一不可。這就是劉備入川的四大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