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科學育兒?這幾個數字和寶寶的生長發育息息相關

2019-11-22     崔玉濤育學園

我昨天看了個段子。

問:「人逼急了什麼都做得出來嗎?」

答:「數學題恐怕不行。」

我雖然已經當媽了,但仍舊逃脫不了被數學支配的恐懼。

因為科學育兒的過程中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數字,比如2,4,6,8,9,12,15……你們知道這些數字在育兒知識中都代表什麼嗎?

高斯曾說過:「只要數學學得好,帶娃啥心都不操。」

咳咳……總之,讓我們一起來解開育兒中這些數字的奧秘吧!

寶寶滿2歲就可以吃大人的飯菜了,「小灶」也終於能併到「大鍋」里了。

不過也別一天天的「君問歸期未有期,火鍋燒烤配炸雞」,飯菜依然要保證少油少鹽,清淡為主。

畢竟不是讓寶寶適應我們的口味,而是儘量我們去遷就寶寶。

在吃飯這件事上,我們要做的就是「向下兼容」。

美國兒科協會(AAP)提出,不建議給4歲以下的孩子使用復方感冒藥,容易增加孩子肝腎的代謝負擔,甚至造成肝腎損傷。

普通感冒通常都會自愈,只要對症護理就行,高燒用退燒藥,鼻塞用海鹽水噴鼻,咳嗽就霧化生理鹽水。

一感冒就吃藥,坊間戲稱為:「吃藥1周好,不吃藥7天好。」

首先明確一下概念,除了母乳和配方奶以外的食物皆為輔食。

包括大人用筷子蘸一蘸的飯湯、專門熬制的愛心米湯和愛心菜湯等。

輔食添加的4大原則如下:

種類從一種到多種、添加量從少到多、沖調從稀到稠、製作食材從細到粗

另外,孩子的第一口輔食要吃含鐵的營養米粉而不是蛋黃,之後逐漸添加菜泥、果泥等。

最後請記住這句話「輔食添加滿六月,等夠180天」。

晚上要照顧寶寶,肯定不能跟哆啦A夢的手似的,伸手不見五指,所以小夜燈是必須的。

但要注意不能超過8瓦,也不要長時間的開,否則會影響褪黑素的分泌。小夜燈和床面齊平,不要直射寶寶的臉。

除此之外,也不要在寶寶旁邊玩手機,電子螢幕在黑暗中散發的藍光也會影響激素的分泌。如果你的肺活量允許的話,躲在被窩裡玩兒是可以的。

當然,以上是理想狀態,不排除寶寶「開最暗的燈,蹦最野的迪」這種特殊情況。

溫馨提示:

總睡眠時長包括晚上睡的覺和白天的小睡加起來的總時長。

0~3個月的寶寶推薦的睡眠總時長是14~17小時,不能少於11小時,也不能多於19小時;

4~11個月的寶寶推薦的睡眠總時長是12~15小時,不能少於10小時,也不能多於18小時;

1~2歲的寶寶推薦的睡眠總時長是11~14小時,不能少於9小時,也不能多於16小時;

3~5歲的寶寶推薦的睡眠總時長是10~13小時,不能少於8小時,也不能多於14小時;

睡眠,對孩子來說是最好的充電方式

對老母親來說,是最好的續命方式

孩子滿12月齡後,很多食物就可以解禁了。

比如牛奶及奶製品、大豆及豆製品、海鮮貝殼類等海產品、蜂蜜、磨碎的堅果、雞蛋清及含雞蛋清的食物等,都可以少量地開始給孩子嘗試吃了。

1歲和18歲對吃貨來說,是兩個重要的里程碑。

前者是因為很多食物解禁了,後者是因為你是個成年人了,可以對自己的胃負責了

「補鈣還是補維D?」這個問題在育兒界,那是堪比「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段位。

不過我可以肯定地告訴大家,只要飲食均衡,補充維D就夠了。

因為維生素D是鈣質的「專屬搬運工」,負責把血液中的鈣質運輸到骨骼中沉積,要是沒有這個「搬運工」,補再多的鈣都沒用。

就好比你和雙十一買的快遞之間,差的那個快遞小哥一樣。

孩子在9~15個月開始學走路都算正常,美國兒科學會提出孩子最晚要在18個月之前學會獨立走。

所以不要拔苗助長過早地人為扶走,順其自然,把主動權交給孩子。

學步期間,不要給孩子用「兩圈一帶」的學步車,可以用「兩輪一推」的助步車。

孩子走路晚的家長也不要太過擔心,再等等,畢竟以後要走路的日子還長著呢,不差這幾個月。

一般來說,孩子會在4~10個月開始出牙,當然也有些孩子出牙比較晚,這通常和遺傳等因素有關,缺鈣不背這個鍋。

美國兒科學會提出,孩子只要在13個月之內萌出第一顆乳牙就算正常。

萌出第一顆乳牙後就需要用含氟牙膏刷牙了,0~3歲的孩子每次用米粒大小,每次刷牙不超過2次,就算把牙膏沫吞了也不用擔心氟過量。

雖然乳牙遲早會換,但也請好好愛護它們。畢竟它們只占了娃人生中的十多年,但是娃擁有的是它們的「一生」啊!

發燒後要不要用退燒藥一切以孩子的狀態為準,不是說體溫一到「38.5℃」就一定要用藥,體溫只是一個沒有感情的參考線。

泰諾林(對乙醯氨基酚)是嬰幼兒首選的退燒藥,如果是6個月以上的孩子,且服用泰諾林退燒效果不明顯時,可以考慮選擇美林(布洛芬)。

這50種食材里不包括調味料,不然燉一次肉就齊活兒了。

不過大家也別絕望,你想想你點一次麻辣燙就能湊到十幾種食材,一周吃夠50周其實也沒有那麼難。

你品,你細細地品,是不是這個道理?

除了數量要上去,也得注意營養均衡,葷素搭配。蔬菜水果肉蛋奶主食哪個都不能少,主食要占每頓飯的一半,也就是說主食:蔬菜:肉=2:1:1

我們正常說話的聲音,是在40~60分貝之間,談話聲音比較吵鬧的話,會在60分貝左右,汽車經過的聲音在60~80分貝之間。

所以大家注意不要帶孩子去特別吵鬧的場合,平時也注意不要在孩子耳邊大聲說話,電視機聲音別開太大。

雖然噪音影響聽力發育,但我們也別跟開了靜音模式似的一點聲音都沒有,太過安靜對孩子聽力發育也不利。

1歲以上的寶寶每天要補充600IU的維D。

IU是國際單位,μg是微克,注意區分單位。

400IU=10μg,600IU=15μg。

大劑量服用維生素D可引起中毒,所以每天的補充量不要超過以下劑量。

<6個月,1000IU/天;6個月~1歲,1500IU/天;1~3歲,2500IU/天;

如果第一天不小心補多了,第二天可以停一停,第三天再正常補。

從飲食中就能獲取足夠的鈣質,補鈣的主力軍還是母乳、配方奶或者牛奶。

那么喝多少才算夠呢?《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中提出:

0~6月齡,每天母乳8~10次;

7~9月齡,每天保持600ml以上的奶量;

10~12月齡,每天保持600ml的奶量;

13~24月齡,每天保持約500ml的奶量;

2~5歲,每天保持約300~400ml的奶量。

再添加富含鈣的輔食比如蝦皮、豆製品、綠葉菜等,這樣攝入的鈣質就是足夠的了。

生命早期1000天指的就是母親開始懷孕(精卵結合)到孩子滿2周歲的這接近1000天的時間。

這段時間母親的飲食、孩子所接受的喂養方式、飲食結構等,不僅會影響孩子當前的體格和智力的發育,還會影響孩子一生的健康

好了,今天的「科學育兒之數字解密」到這兒就結束了,帶大家重新在數學的海洋里遨遊了一番,不知道大家現在心情如何?

反正我現在感覺自己晃晃腦袋就能聽到海浪的聲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fVBmW4BMH2_cNUgEx1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