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北京的商辦市場,一提起來就給人以無力感。
兩年過去了,北京商辦市場既沒有像之前業內預計的那樣,取消或放鬆326政策,也沒有在一片沉寂中,打破僵局,找到破題之策。期間,偶有新品冒出,但很快如流星般划過;偶有熱銷傳出,但多為靈光一現,激不起任何樓市風浪。
終極問題依然旋繞樓市上空:商辦項目到底該怎麼做?如何在新周期邏輯下走向健康去化?
今年我們看到一些開發商在嘗試創新,有的是打造商辦平台,集合企業所有商辦項目統一亮相、統一發聲、統一推介,試圖以定製化服務和資源整合撕開市場裂縫;有的則在醞釀「新物種」,介於個人工作室、企業會所、商務辦公的融合產品形態,意圖創造新的需求。
所有的努力都值得點贊,所有的踐行都滿懷期待。只不過前路不明,結果未知,各種探索還沒有得到市場驗證,經驗還不能提純為有效的規律。
平日,『地產營銷人』除了住宅,也十分關注商辦動態。特別對整售消息、新品入市、營銷創新等,保持著高度關注。畢竟這是一個潛藏機會,孕育能量,瞬間可改變樓市生態的細分市場。
正因如此,跟蹤、分析、點評市場中表現優異的商辦項目,可以給同業帶來啟發和借鑑,對總結商辦操盤的規律,找到有效方法,幫助良多,大有裨益。
過去兩年,北京有一個頗為低調的商辦項目,在營銷上獲得了巨大成功。100億!這個只有在住宅項目才可能誕生的銷售金額,卻在通州運河CBD的復地中心變為現實。不得不說,是一個被市場掩藏的奇蹟!
據了解,復地中心在完成三個大單,四棟寫字樓和一棟公寓樓的整售後,還有最後一棟一線臨河寫字樓和一線臨河現房商業目前在售,正在接受客戶及業內人士的諮詢。
很多同行非常好奇:為何在商辦市場如此艱難的低谷期,復地中心能獲得如此耀眼的營銷業績?其經驗能給行業帶來什麼啟發?做好商辦的秘密又在哪裡?
下面,『地產營銷人』從三個方面做個分析,希望這些觀點能給諸位帶來思考:
1、 戰略定力,從不搖擺,堅持整售
首先,我們對復地中心有個大致了解。
復地中心位於北京城市副中心運河CBD核心區,是由復地產發依託復星資源傾力打造的首個資源綜合體。項目總建築面積約43萬平方米,涵蓋5A甲級寫字樓、商務公寓、商業三種業態,是展現運河天際線的標誌性建築,也被視作為通州商務重地的旗艦形象。
不過,在副中心核心商務區沿運河一線,不只有復地中心一座綜合體,還有很多其他房企打造的項目,但從過去幾年整體打造和營銷上看,復地中心無疑是最耀眼的。
該項目在兩年多時間裡,分別與北京銀行、建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等重量級金融企業簽訂整售大單,有次序、有步驟的完成了百億業績。可以說,復地中心是城市副中心乃至全北京上運作最為成功的商務綜合體。
經『地產營銷人』深入了解,復地中心所採取的不搖擺、不偏離、走正道,堅持整售的策略,是差異化勝出的關鍵因素。
其實,在326政策之前,通州的商住市場就十分火爆,多數項目都採取商改住產品定位,把戶型面積做小,總價做低,以面向投資者散售的方式快速去化,短期內獲得速銷,但政策祭出之後,後續普遍遇到困難,營銷皆停滯不前。
相比之下,復地中心沒有走捷徑,堅持按照純商務定位對項目進行品質打造,並從一開始就堅定大單路線,尋找大型品牌企業進駐。經歷一段不可或缺的溝通期、磨合期之後,終於贏來大客戶認可,大牌金融企業連續購入,成為區域內集中度最高、最受追捧的項目。
復地中心打造產品的邏輯是品質為先、形象為先,不能在優質地段因產品定位的偏差拉低整體調性,影響城市副中心的形象。
即使整售路線可能會慢一點、難一點,但產品的價值因此守恆,差異化的定位和策略反而在一眾項目中脫穎而出,獲得客戶青睞和首肯,在堅守和進取中,終獲碩果。
由此我們看到,做商辦在定位和策略上不能糾結,不能短視、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中間搖擺,游移不定。瞄準一個正確的方向,鼓足信念走下去,用主動而積極的心態去迎戰,往往成為笑到最後的贏家。
2、 政策協同,洞悉方向,步調一致
商辦項目產品定位和整售策略的貫徹,離不開區域政策導向和產業環境,沒有外部氛圍和規劃條件的成熟,其運作推進也是困難重重。
復地中心過去兩年金融大型企業的不斷引入,除了復地產發在產業資源和產品開發上的優勢,整個城市副中心的快速進化和產業升級,也為其創造了絕好的外部條件,清晰了政府規劃產業方向和企業目標。
按照副中心產業規劃,未來將以綠色金融和財富管理為重點,發展新興金融服務功能,積極引進創新型企業總部和跨國公司地區總部。
由此看到,城市副中心產業門檻設定非常苛刻,堅持高位引進。大的原則為:金融服務向金融街看齊,商務服務向CBD聯動看齊,科技創新向中關村聯動看齊。
在政策東風和區域前景助力下,復地中心先於其他商辦項目與金融類大型品牌企業積極接觸、溝通、推介。一方面,副中心整體的建設進度和城市介面的改變給人以充足信心;另一方面,運河CBD有限的商辦供應和稀缺景觀資源也給予企業進駐的緊迫感,加快了決策流程。
在多股力量作用下,復地中心緊緊把握趨勢,採取與政策協同的步調,清晰目標、御風而行、穩紮穩打,實現了較快的整售節奏,引入企業既符合城市副中心定位,同時也創造了商辦市場的營銷奇蹟。
3、 產業後盾,蜂巢體系,互為賦能
說完策略與外部條件,商辦項目的運作成功,更是開發企業內在資源與產業基因所施加的關鍵作用。這一點,往往是多數房企所不具備的。
簡單說,商辦項目已經過了蓋好樓,到處找賣家的階段,如今是開發企業以自身產業實力向商辦項目賦能的新階段。背後邏輯上的變化,意味著多元化、復合型的地產集團在操作商辦項目上,擁有先天且不可複製的優勢。
復地中心之所以實現為城市副中心首個標杆業績創造者,與復地產發提供的全球資源產業動力密切相關。
與眾多傳統開發商快周轉模式不同,作為復星生態系統的重要成員,以及豫園股份旗下的城市功能產業板塊,復地產發連結產業資源打造項目的思路和模式,獨樹一幟。
經過10多年的全球拓展,迄今復星在健康、快樂、富足生態的戰略布局漸成規模。從復星醫藥、復宏漢霖、禪城醫院、微醫到復星旅文、Club Med地中海俱樂部、三亞·亞特蘭蒂斯、豫園股份、太陽馬戲、青島啤酒、三元股份……上述品牌在各自細分行業大多處於領先地位。
在深耕中國27載,布局25城的復地產發看來,「產城一體」,是迎合不斷升級的城市發展及管理需求創造性提出的,契合時代發展特徵。
其內核是通過復地卓越的地產開發能力和豐富的產業資源,科學有效的與項目嫁接,探索新型城市建設模式,在提升城市功能和管理水平的同時,也實現了商辦項目從開發到運營,完整鏈條的閉環。
早在2013年,復地就根據需求,運用專業產業運營能力,將地產作為物理連接點,導入全球化的服務資源,引蜂築巢,形成「地產+」的蜂巢城市商業模式。
而復地中心正是復地產發戰略布局內的重要項目,被定義為「金融蜂巢」。憑藉優質資源,輔助區域金融產業提升,積極配合城市副中心產業規劃,優先發展財富管理與總部經濟的戰略部署,放大區域經濟,助力金融中心核心區形成,加速城市發展。
由此就內部而言,復地中心是依靠復星深厚的產業背景、專業的團隊能力,以及前瞻創新的開發模式,獲得了絕大多數房企不具備的商辦市場開拓能力和運作能力。
當然,從另外一個維度講,進入復地中心的企業,也有機會與復地涉足的產業交合融匯,產生美妙的化學反應,擴大發展格局的同時,贏得未來先機。因此選擇商辦,也是選擇產業資源,更是選擇合作夥伴,這一點過去所沒有意識到的洞見。
據悉,復地中心最後的產品仍堅持整售,以保持項目的高品質和統一形象。
『地產營銷人』相信,願意與北京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為鄰的下一個實力企業即將到來,復地中心作為近三年經典商辦項目案例,傳奇故事未完待續,看點還在後面。
從今年看明年,北京商辦市場不會掀起大風浪,但肯定會有小波瀾。高度專注、勇於創新、堅守品質的商辦項目有可能突破重圍,造出小高潮行情。關注這些動態,發掘其中的經驗,對推動商辦市場的發展,尋找新模式,建立新思維,將十分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