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超的真誠和熱情應該被群嘲嗎?

2019-07-23     徐叫獸的貓



電影《銀河補習班》上映前一周,《鳳凰網.非常道》與鄧超進行了一次深入的交流。關於這部電影誕生的台前幕後,我們從作為創作者和親歷者鄧超身上了解了很多。

一周後,《銀河補習班》正式上映,口碑陷入了兩極化的漩渦,鄧超和俞白眉也被推到了漩渦中心。

很多人給出差評的同時,甚至極盡嘲諷。

回想一周前這次長達127分鐘的交流,《非常道》從鄧超身上感受最多的,是他對於做電影的真誠和熱情。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橋」,這是鄧超在《銀河補習班》中的一句台詞。

至少,他用這部電影修建,或者加固著四座橋:和電影、和自己、和家人、和觀眾之間,對話的橋。


《銀河補習班》里鄧超飾演的馬皓文是一名橋樑設計師。電影開篇,作為傑出人才的他在自己設計的大橋前,以火炬手的身份傳遞亞運火炬。

然而在人生的高光時刻,大橋轟然崩塌,隨之崩塌的還有他在公眾、在妻兒,甚至是在自己心中的形象。

有形的橋塌了,需要重修無形的橋,通往心裡的橋。


(《銀河補習班》劇照)

很多人一定會覺得,這只是鄧超在電影中「賣慘」。

畢竟回歸現實,他是華語三金電影獎的座上客,是手握金爵獎影帝頭銜的實力派,是執導過兩部賣座喜劇片的導演,是長在觀眾笑點上的「跑男一哥」,是家庭和美、兒女雙全的人生贏家……

從任何一個維度看過去,鄧超的人生皆是高光時刻。

但去年下半年,尤其是《奔跑吧》收官之後,鄧超忽然轉了個身,在公眾視野里身影越來越淡。

直到一個多月前,《銀河補習班》正式進入宣傳期,開啟大規模全國路演。重新走進高光的鄧超,難以掩飾的疲憊之下,是同樣無法掩蓋的真誠。

他用這部電影告訴大家,轉過身的這段時間,他究竟做了什麼?

與電影之間的橋


時間倒回到2014年6月27日,鄧超和俞白眉執導的第一部電影《分手大師》上映。正值暑期檔,全國各地的很多影院裡都排起了長隊,不過不是因為《分手大師》,是為了同天上映的另一部好萊塢大片《變形金剛4》。

有些影院經理可能還記得,當時他們會給尖峰時段搶不上《變4》好位置的年輕人,推薦一部叫做《分手大師》的愛情喜劇,鄧超楊冪主演,很甜,很好笑。


(《分手大師》劇照)

「虎口拔牙」的局面,是鄧超俞白眉早就預料到的。

當時的鄧超在普通觀眾眼裡,只是一名好演員,沒當過綜藝MC,跟流量沾不上邊,甚至剛開通微博沒幾天;女主楊冪,剛剛生完孩子,缺席了《分手大師》整個宣傳期。

為了多少撼動《變形金剛4》這棵大樹,鄧超和俞白眉花了一個月時間跑了全國20多個城市,觀影見面會從最早場排到午夜,中間還穿插高校活動。放映間隙,哥倆兒逮到機會就會坐在台側,掰著手指頭數觀眾笑的次數、拍手的次數。

這種瘋狂路演模式,後來被很多國產片效仿。但鄧超可能沒想到,他當年這些玩命親近觀眾、取悅觀眾的做法,五年後會成為部分影評人口中的笑柄。


(《分手大師》路演)

後來的結果大家都知道:《分手大師》代替了一眾撤檔的國產片以卵擊石,在上映當天就實現了上座率的碾壓,最終從《變形金剛4》口中分得了6.66億的票房,而對手最後的成績是19.76億。

回憶起五年前這場戰役,鄧超想到的,卻不是自己在台側掰著指頭數笑聲,而是偷偷跑到隔壁影廳看《變形金剛》,「你去看他們的工業,就會覺得,我真的是個小學生。」

這樣的記憶讓鄧超痛徹心扉,所以到了第二部電影《惡棍天使》,鄧超開始注重影片的工業水準。開場的冰山場景算是他最初野心的體現。「所以《分手大師》和《惡棍》特別像我們之前的兩個橋墩子,沒有那兩個橋墩子是不可能會有《銀河補習班》的。」


(《惡棍天使》劇照)

前兩部電影在商業上的成功、觀眾緣的提升,為鄧超帶來了豐富的資源。這些資源被悉數配置給了《銀河補習班》。

面對90年代城市面貌的還原、98年特大洪水的再現,以及太空飛船場景的模擬這些難題的時候,憋足了勁的鄧超選擇跟最top的團隊合作:

剪輯師是奧斯卡評委《摔跤吧爸爸》的巴魯;音效師是 《指環王》《金剛》導演彼得傑克遜御用團隊;配樂找到了《盜夢空間》《加勒比海盜》的傳奇配樂大師漢斯季默。


(《銀河補習班》劇照)

在維也納錄製電影配樂時,有一個場景讓鄧超印象非常深。

來自當地的百人交響樂團,在音樂廳演奏配樂時,旁邊有一個大銀幕會播放相應的電影片段,中文對白,沒有字幕。

第一天大家按部就班;第二天,鄧超發現會有樂手開小差,「很多人開始不太拉琴,看那個故事,再下去的時候他們會說很喜歡馬皓文這個角色」。

整個錄製結束後,樂團的指揮家找到鄧超,拍著他的肩膀告訴他:我指揮的時候一直在哭。


(鄧超微博配圖)

觀眾對《銀河補習班》故事本身的評價可能見仁見智,但在工業水準上,鄧超始終可以底氣十足的回答:這是一部非常成熟的工業化流程製作出來的電影。

五年時間,三部電影,他搭了一座和成熟工業電影之間的橋,這座橋也通向了很多國際電影人的內心。

與自己之間的橋


和《非常道》的這次交流中,鄧超有句很讓人意外的話:「真的不再自戀,已經過了自戀的年齡。」



(《非常道》截圖)

在表演領域,有一種說法:好演員不可能不自戀。但在以往的鄧超身上,「自戀」和「好演員」的標籤,好像永遠被割裂在兩個次元。

作為「好演員」的鄧超,一直活在別人的戲裡:遠的有劉恆的《少年天子》、高希希的《幸福像花兒一樣》;近的有周星馳的《美人魚》、曹保平的《烈日灼心》、張藝謀的《影》。

很多資深影迷至今還會對鄧超早年的話劇津津樂道,比如《翠花上酸菜》。後來自導自演的《分手大師》、《惡棍天使》中,他誇張的表演風格很大程度上就是從話劇延續而來。那是盛產表情包的鄧超,是「自戀」的鄧超。


(《惡棍天使》劇照)

不可否認,公眾對「自戀」的鄧超接受度,遠沒有對「好演員」鄧超來得高。而在這兩者之間,他本人最在乎,甚至可以說痴迷的另一個身份,卻是「導演」鄧超。



(孫儷微博截圖)

《銀河補習班》里,浮誇怪異的鄧超確實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有過意氣風發,大部分時間落魄失意的父親馬皓文。鄧超為此剝離的,不光是自戀的自己。

去年9月,《銀河》開機前,鄧超選擇退出自己領跑了四年的「跑男團」,跟消耗了大眾對自己其他身份認知的綜藝說再見;除了割捨自己的人設和流量,翻看《銀河補習班》的演員表,即使是最有流量的白宇,鄧超選中他演男二,也是看重了白宇身上沒有流量氣。




(《銀河補習班》劇照、《我和我的經紀人》截圖)

不再自戀,放棄人設,忘記流量,《銀河補習班》鄧超破釜沉舟搭著一座通往自己內心電影夢想的橋。

與家人之間的橋


「對父親:「最大的遺憾是他看不到了」」

《銀河補習班》是鄧超和俞白眉執導的第三部電影,題材不再是他們飽受非議的類型喜劇,而是來源於他倆最真實的人生體驗,已經在心裡盤算了好多年。

電影結尾和海報上有八個字「獻給父親,送給孩子」,這句話其實是鄧超在和俞白眉一起去拜訪楊利偉的路上隨口說的。

「我說完回頭一看,他開始哭了。因為白眉很理性,很少會流淚,他平時總罵我是愛哭鬼,我說什麼情況?

他說:首映典禮的時候我一定會請我的父親去,我一想到你父親去不了,我就受不了。然後我們倆就在那嚎啕大哭。」


(《銀河補習班》劇照)

作為獻給父親的禮物,影片路演的第一站,鄧超選擇從家鄉江西南昌開始。路演當天上午,他特意到父親靈前陪父親喝酒。「第一站就從老家南昌出發,我也會為你在觀眾席留個空座位,希望你喜歡,愛你爸爸。」



(鄧超微博截圖)

《銀河補習班》成為鄧超與父親兩個時空的連接,是整部影片的起點,也是最終要抵達的目的地。



(鄧超與父母合影)

「對孩子:彌補不可錯過的美好時光」


拍攝《銀河補習班》的半年裡,鄧超唯一沒有割捨的公共平台是微博,而他的微博大部分獻給了自己的家人,尤其是兩個孩子。提到他們,鄧超的表現跟我們身邊的「曬娃狂魔」一模一樣。



(鄧超微博配圖)

7月11日,鄧超一家四口集體出現在《銀河補習班》的上海首映禮現場。這也是等等和小花首次亮相在媒體的鏡頭下。


(一家四口亮相上海首映禮)

影片中馬皓文與兒子馬飛錯過了七年的時光,戲外,鄧超稱這個時刻是彌補一段不可錯過的時光。

「想告訴他們經常走一百多天的爸爸在做什麼,是一名演員,也是一名導演,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非常道》截圖)

家人對《銀河補習班》的貢獻,還有最真實的人生體驗。影片中很多父子相處的情節,既來源於父親,也是鄧超和等等、小花之間的相處模式。

「我爸胳膊裡面這一側有顆一痣,小時候我們一塊洗澡的時候,我手特欠,他一洗頭,我就拉那顆痣,然後他就抽我一下,我心裡其實特別爽。


(《非常道》截圖)

後來回想這些細節,比如我跟小花玩,忽然她一停我就知道她有什麼壞水:爸爸抹指甲油!我嘴上說:不要!其實心裡很享受;包括等等也一樣,他會鑽到我懷裡,像泥鰍一樣,要我用鬍子埋在他脖子裡扎他。我們把很多這樣的情節放進了片子裡。」

這些溫馨鬼馬的互動,鄧超稱它們是「父子間最美的遊戲」。


(《非常道》截圖)

「對孫儷:「將來會有一部電影獻給媽媽」」

鄧超把最多的感謝,留給了另一個重要的家人——孫儷。

現實生活中,在《銀河補習班》的主題:孩子教育問題上,孫儷的功勞就比鄧超大的多。影片中有句台詞「人生就像射箭,夢想就是箭靶子」,在鄧超的四口之家,負責給孩子立靶子的就一直是孫儷。



(孫儷微博配圖)

孫儷也會像普通媽媽一樣加入各種家長群、興趣群,探討教育孩子的方法。



(《非常道》截圖)

結合妻子和路演過程中了解到的很多媽媽的經歷,鄧超很肯定,將來也會拍一部專門獻給媽媽們的電影。

「媽媽們太喜歡這個電影了,就拍案而起,我馬上讓我老公來看這個電影,帶著孩子來看這個電影,而且她經常會覺得,幫媽媽說出了很多話」。

與觀眾之間的橋


作為導演,鄧超一直非常樂於走進觀眾,但《銀河補習班》才是他真正離觀眾最近的一次。因為這次傾盡了自己的人生經歷,鄧超篤定要在電影與觀眾之間建一座橋。他相信電影中那些脫胎於真實人物關係的情節,才是抵達觀眾內心世界的源頭。



(《銀河補習班》路演)

路演中鄧超見了四、五萬觀眾,用他的話說:「中國人在情感表達上是啞巴」,而《銀河補習班》為很多人打開了情感表達的閘門。 「我們電影放完之後,最短都有40分鐘到一個小時的互動,甚至有時候是兩個小時」。

聽觀眾分享觀影感受,他又哭了無數次。「有孩子站起來,說我18歲了,我從來沒有跟爸爸媽媽說過我愛你,我待會兒回家要對他們說這句話」。

「還有一個老師,他說我就是戲裡的閻主任,我很自豪帶出了很多學生,但是我要對我女兒說,不管未來你做什麼選擇,媽媽都會對你溫柔一點。然後他吻了一下旁邊女兒的額頭。」



(《銀河補習班》路演)

感動歸感動,在面對「我們的孩子到底需要怎麼樣的教育?」這樣的終極命題時,鄧超和俞白眉又是相當清醒的。

我們不是專家, 我們也會有我們很多焦慮,我們也一併放在這個電影里,我們也提出一些疑問,而並不是答案。只是面對孩子,我覺得就是要讓他們獨立思考,而不是強調知識本身,我覺得這個是最重要,是這個電影要聊的。」







(《非常道》截圖)

從五年前第一部電影開始,嘗試調動自己能調動的所有資源,試圖縮短國產片在工業水準上與好萊塢的差距;

放棄綜藝人設,選擇背對高光,面對自己內心最純粹的電影夢想;

作為父親,也作為孩子,用工作成就,來彌補和家人之間那些被錯過的美好時光;

傾盡全部的人生體驗,和觀眾探討著教育的更多可能……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橋,鄧超用一部作品修了和電影、和自己、和家人、和觀眾之間的四座橋。


(《銀河補習班》劇照)

有影評人評價:從《銀河補習班》感受不到「匠心」,只感受到了「匠氣」。

然而,沒有「匠心」,何來「匠氣」?

匠氣,或許是鄧超在前往匠心的路上,一直在修的另一座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_vsKmwBmyVoG_1ZckU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