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魚鱗坑裡面的學問可不少,大家先熟悉這裡的山形,要眼工好,挖的時候確保每一行都在一個水平線上,還必須嚴格按照長1.2米,寬0.7米,深0.4米,造林密度每畝不少於111株的整地標準進行……」在位於榆中縣夏官營鎮白虎山片的榆中生態創新城周邊面山提質增效綠化工程項目二標段處,記者看到施工單位、監理單位的工作人員正在用捲尺測量挖好的魚鱗坑,榆中縣生態創新城綠化工程項目指揮部的工作人員叮囑他們要嚴格按照整地標準驗收,為綠化造林打牢基礎。目前,該項目招投標招入有資質的6家中標施工單位和2家中標監理單位已派工程隊進駐各自區域,在監理單位和甲方代表的嚴格監督下,按照中標設計單位造林作業圖紙,規範施工作業,確保整地質量。
項目建設防疫復工「兩手抓」
在位於榆中縣清水驛鄉青龍嶺片的榆中生態創新城周邊面山提質增效綠化工程項目六標段處,記者看到防疫檢測點的人員正在對上山進場的工人進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因工程項目建設施工人員以外來務工人員為主,疫情防控任務艱巨。榆中縣生態創新城綠化工程項目指揮部綜合部部長康發慧介紹說,目前綠化項目建設的6個標段每天有200人進場整地,計劃在3月1日後將有400—600名施工人員全部入場,4月中旬完成綠化整地工程的80%-90%,清明前後開始大面積造林,爭取完成側柏、雲杉、樟子松等17個樹種200萬株苗木12728餘畝的綠化任務。
在項目建設中,除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外,供水工程也是保證項目建設的關鍵。在位於榆中縣小康營鄉的項目供水工程一標段處,施工人員正在研究項目設計圖,緊張有序地開展項目建設。「我們在1月3日就進場施工,合同工期為2020年2月5日至8月2日,因受疫情影響項目建設推遲了近一個月。為不耽誤按期供水,上水工程採取倒排工期,施工隊邊進駐施工、邊辦理整地等相關手續,在確保項目建設保質保量的前提下,爭取在4月中旬完成標段輸水管道鋪設,保證林造到哪裡我們的水就供到哪裡。」榆中生態創新城周邊面山提質增效綠化項目供水工程一標段甘肅省水利水電工程局項目部負責人齊宏偉說。
已完成栽植植物15個品種4.6萬餘株
據悉,建設榆中生態創新城是甘肅省委省政府積極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戰略、蘭西城市群戰略以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通盤考慮省情、市情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是推動甘肅新舊動能轉換、實現創新發展、綠色崛起的重要抓手,是甘肅省加速趕超、跨越發展的大計大策,也是繼蘭州新區之後又一承接國家戰略、聚焦科技創新的戰略新高地、發展新引擎。自2018年8月榆中生態創新城規劃建設啟動以來,榆中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成立了榆中生態創新城綠化工程項目指揮部,按照「以水定林,林跟水走,提質增效,穩步推進」和「分片設計、分片實施」的原則,高質量、高標準、高要求完成了周邊面山提質增效綠化項目供水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將項目區劃分為白虎山、青龍嶺、清水驛段面山、宛川河面山一期和宛川河面山二期綠化供水5個區域,通過新建泵站、調蓄、管網和田間工程,灌溉面積可達到15871畝。截至目前,該項目完成了興隆山大道與省道夾地327畝重點綠化區綠化,共栽植樟子松、雲杉、紫葉稠李等15個品種4.6萬餘株。完成榆中生態創新城周邊面山提質增效綠化項目(萃英山)部分標段5500畝綠化,共栽植側柏、雲杉等鄉土樹種13.72萬株,點播檸條4000公斤,栽植山杏、山毛桃36萬株。
榆中生態創新城綠化工程項目指揮部副指揮錢玉紅介紹,按照省市相關要求,榆中縣緊扣「生態」和「創新」,突出「四園四創」,高質量、高標準抓好造林和供水兩項基礎性工作,目前造林的6個標段和供水的3個標段均已完成招投標,有序進入施工階段。「相信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我們一定能為榆中生態創新城建設成綠色生態宜居、配套功能完善、營商環境一流、創新活力迸發的『西部創新新平台,甘肅新興增長極,蘭州城市副中心』做出應有的貢獻。」
通訊員岳程 卞恩凱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李莉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