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開發模具之前3D產品結構以及2D圖面17項審核內容及流程

2019-08-08     模具小王子

1.首先分析2D圖面的公差要求,以及技術要求,正常公差在±0.05MM以內的情況下,模具上先做預留0.1MM以上,具體根據零件的大小以及收縮來確認,儘量先多留預量,方便修模。

2.如果零件是組裝配套的零件時,同部分析裝配要求以及裝配間隙,在模具加工時,是否需要提前做預留。

3. 分型面(分型線的走向),外觀分型夾線(含所有行位與斜頂夾線),如果分型面存在段差的情況下,正常情況下,公模側做偷膠0.05~0.1MM

4. 厚薄膠位分析;

5. 倒扣的檢查(前後模倒扣、行位運動方向的倒扣檢查),模玉披鋒鋼的評估,模具內部強度評估;

6. 進膠方式及位置;

7. 入水位和模具成型結構有衝突時應重點評審;

8. 是否要出鑲件,夾線位置是否接受,鑲件是否出膠位以及披鋒鋼的評估;

9. 產品是否能夠頂出,及頂出形式是否存在干涉和失效;

10. 重點分析出模結構的運動、出模結構的夾線及模具零件的壽命;

11. 將導致不能順利生產的問題,重點提出(做上標示「*」),儘量提出兩種以上的優方案與客戶進行二次檢討,如果沒有好的方案的情況下,模具上做鑲件處理,方便維修。

12. 成型時能否順利取件;

13、產品粘前模,要考慮工藝孔(如出斜頂、行位);

14、了解產品工藝(如噴塗、電鍍、省光、紋路);

15、外觀要求的部分要十分清楚;

16、強調產品公差;

17、優先保證司筒的強度,如果司筒針的壁厚在0.7MM以內的情況下,需要做雙節頂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VG3fWwBvvf6VcSZRN-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