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你從事什麼行業,下面30個商業變化,你如果能理解透徹,將使你如虎添翼!
1、網際網路進化的三個階段:
1. 信息網際網路(PC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
2. 物體網際網路(物聯網、人工智慧)
3. 價值網際網路(區塊鏈,5G等)
第一個階段的信息網際網路,解決了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信息不再被區隔,把那些以特殊渠道獲得信息並謀利的二道販子淘汰掉了。
第二個階段的物體網際網路,解決了產品生產不銜接的問題,產品由固定變成了能和人類互動;產品型號和設計由一刀切變成了定製化、個性化。
第三個階段的價值網際網路,解決了價值不對等的問題,人們的收益分配方式不再依靠職位、年薪、獎金等,比如區塊鏈能使每個人創造的價值都能得到精準記錄並隨時兌現。
5G則需要解決萬物互聯:數據自由共享、價值按需分配。幫助搭建一個底層建築,使上面的每一個人都可以迅速找到目標。無論是找客戶、找戀人還是找夥伴。
2、企業的三個等級:
今後企業的出路唯有升級成平台,平台化的本質就是給創造者提供創造價值的機會!
3、商業關係的突變
商家和消費者的關係,正在從「買賣關係」升級成為「服務關係」,未來比拼的是你的深度服務能力。
商業核心優勢正在從「價格」變成「服務」!未來萬物唯一的標準就是「人」,一切都因討好了「人」而存在。你討好「人」的程度,決定了你存在的價值。
消費者需要從對產品的滿意感,升級為精神層面的滿足感。以前是人隨物動,現在是物隨人心。屆時商家的文化、創新、體驗及情懷,都將英雄有用武之地!
4、電子商務進化論:
以前是商家生產什麼,消費就得去買什麼。現在是消費者需要什麼,生產者就得生產什麼,整個供應鏈都在被逆向打通,直到最好實現按需生產,每一件產品在生產之間都知道他的消費者是誰!
5、未來的社會只有三種企業:
1. 負責國計民生的資源型企業(國企、央企)
2. 負責商品流通的平台型企業(騰訊、阿里巴巴、百度等)
3. 在各種細分領域裡有獨特產品或深度服務的小公司(價值主體)
6、中國經濟結構進化論:
從「按計劃生產、按計劃消費」,到「按市場生產,按利潤分配」,再到「按消費生產,按價值分配」,未來中國一定會「按需求生產,按需求分配」,滿足人的一切需求。
7、產業鏈的流向正在逆襲。
傳統經銷商這個群體將消失,而能夠根據消費者想法而轉化成產品的設計師將大量出現。
8、廣告業態的進化論:
未來最好的廣告一定產品本身,最好的產品也一定具備廣告效應。
9、商業角逐的核心先後經歷了:
未來是「影響力」和「號召力」之爭,從經營產品向經營人群升級,社群思維是每一個企業的必修課!
10、中國媒體的進化論:
媒體正在由集中走向發散,由統一走向制衡。社會的話語權開始裂變,普通民眾迫切要求參與公共事務的決策權,比如春晚到底該邀請誰。而未來人人都是一個自媒體,信息流的產生讓媒體消亡。
11、社會行業將越來越細分:
傳統的木桶原理不再成立,今後我們將不不在彌補短板,而是在延展自己長處,你只需要將自己擅長的一方面發揮到極致,就會有其它人跟你協作,這叫長板原理。
12、未來講究的是「規則」而不是「關係」。
社會的傳統關係網被不斷撕裂,以價值分配為關係、新的連結正在形成,每個人都是一個節點,進行價值傳輸。新的社會架構講究的是「規則」而不是「關係」。而你所處的地位和層級,是由你所帶來的價值決定的。
13、中國人正在由外求變成內求。
外求即就求關係、求渠道、求資源、求人脈,求機會,內求即坦誠面對自己內心最真實的一面,激發起興趣、熱情、希望、理想,當你做好你自己,外界的東西就會被你吸引過來,這就是所謂的求人不如求己。
14、信用無價
對於未來每個人來說,有一個東西會變的很重要,那就是信用。行為——信用——能力——人格——財富。在大數據的幫助下,你的行為推導出了你的信用值,然後以信用度是支點,能力為槓桿,人格為動力,聯合撬動的力量範圍,就是你所掌控世界的大小。
15、財富創造的邏輯變了
之前,人們依託固定公司,在固定時間、固定地點重複固定的勞動,屬於被動式勞動。未來社會的總財富是這樣創造出來的:點對點的對接和完成每一個需求,充分融入到社會每一個環節,屬於主動式創造。
16、大量公司和集體都將消失,各種垂直的平台將誕生。
大量自由職業興起,每個人都將衝破傳統枷鎖的束縛,獲得重生的機會,關鍵就看你是否激發了自身潛在的能量,這才是一場真正解放運動!
17、未來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經濟體。
未來每一個人,即可以獨立完成某項任務,也可以依靠協作和組織去執行系統性工程。
18、未來如何擁有自己的產品?
當你有一個想法時,你可以先表達出來,然後在平台上進行展示(這樣的平台會越來越多),然後吸引喜歡的人去下單,拿到訂單後可以找工廠生產(不用擔心量太少,今後的生產一定會精細化和定製化),然後再送到消費者手裡。
19、今後將無工可打。
打工的本質是定價出賣自己的勞動力,並不承擔結果。隨著僱傭時代的結束,你必須主動思考和去解決問題,並竭力發揮自己的特長,為社會和他人創造價值,否則你就沒有存在的價值。水木然認為中國人的工作方式正在從「謀生」到「創造」升級。
20、今後將無生意可做。
之前,由於信息的不對稱,使社會的「供給」和「需求」始終是錯位的,這就需要商人的商業行為去對接他們,並從中謀利。而網際網路搭建起的商業基礎會越來越完善,今後兩者可以隨時精準連接。所有的中間環節都沒有了,賺差價的邏輯也就不存在了。
21、社會結構將越來越精密細緻。
以前每一個「需求」和「供給」都是由企業完成,今後都是由個人完成,可以做一個這樣的比喻:如果經濟是一場血液循環,那麼今後它的毛細血管會更加豐富,輸送和供氧能量會更加強大。
22、人們找回信仰的邏輯是這樣的:
社會正在建立一套完善而合理的秩序,讓每個人都能各盡其才,各取所需。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新秩序,而秩序的運轉將產生新的精神,比如契約精神。精神的碰撞激發起內心的嚮往,一旦我們心有所屬,這就是信仰。
23、中國正在進入自律型社會
什麼才是自律型社會?即依靠利益關聯進行互相制衡,在網際網路時代,每個人都與外界有無數個連接點,依靠這些連接點,每個人的處境都將直接綁定自己的行為,貪婪、懶惰、無知作為人性的負面,都將被自然克制。
24、未來十年內的商業主題:跨界互聯
從「網際網路+」到「+網際網路」,不同行業之間互相滲透、兼并、聯合,從而構成了商業新的上層建築。不同業態將互相制衡,最終達到一種平衡的狀態,從而形成新的商業生態系統。
25、未來社會的完善,離不開一批有「匠心」的人:
也就是那些腳踏實地的人,比如工匠、程式設計師、設計師、編劇、作家、藝術家等等,因為網際網路已經把社會的框架搭建完成,剩下的就是靈魂填充!所以即便是普通的工作崗位,他們的社會地位也將獲得提升,將獲得尊重。
26、未來只有現金流,沒有利潤率。
傳統商業是一環吃一環,在產品經過的各個環節中,每個環節都會加價,然後再出貨,這其實是一種單向的賺「差價」模式。
你的上游環節究竟賺了你多少差價,你是不知道的,當然你也不知道你的下游環節究竟能賺它的下游環節多少錢,所以大家都是在互相保密。
顯然,上下游環節是一種侵吞的關係,此消彼長,你賺的多我就賺的少,你賺的少我就賺的多,所以每個人都儘量使自己的利潤最大化。
而未來,由於網際網路的公共性和連結性,消費者有機會直接跟各種品牌方接觸,於是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能夠直接付錢給品牌方(生產方),這就導致現金會不增不減地直接到了品牌方手裡,不再像以前那樣被層層盤剝。
那麼渠道方和服務方該怎麼賺錢?品牌方拿到錢之後,再按照事先的協議把價值分配出去,(當然每個環節的價值回報是和其貢獻作用直接對等的),於是大家以契約條款為約束,組成了一條新的價值鏈,然後井水不犯河水。
於是,你的回報是由你提供的價值決定的,你的服務能力越強大,能吸引的人就越多,得到的回報也就越多。而且未來你能產生多少價值、能賺多少錢,都是公開、透明的,而不像以前被捂著,這就是點對點的價值鏈。
這冥冥之中也應了另外一句話:你只管努力,不求回報,上天會安排好一切的!
27、又一批人站起來!
在社會不斷向「平台+個體」的結構轉變過程中,平台先淘汰掉了一部分人:各級經銷商、中介、經紀人、銷售等二道販子等。
與此同時,平台又成全了很多個體戶:司機,設計師,律師,保姆,快遞員,送餐員等等。
也就是說,雖然大量中間商不存在了,但是大量服務個體卻出現了。
比如由於產品越來越趨向定製化,所以大量產品設計師出現了,比如由於產品的後期服務越來越重要,所以大量售後人員和客服出現了。
這就是變革時代的特徵:一批人倒下,必然又另外一批人站起來!
28、社會未來只有三種角色,自下而上依次是:
價值提供者是依靠個體勞動創造直接財富,比如:司機、醫生、律師等等,影響力大了可以靠名聲創富,比如明星、作家、大導演、名主持等等。價值整合者是依靠配置社會資源間接創造財富,主要指的是企業家和各種組織的領導者,他們促進社會資源向最需要的地方流動。
價值放大者是依靠平台或財富的力量去撬動企業和項目的成長,他們往往是大平台的擁有者或財團掌控者,比如馬雲、馬化騰、李彥宏、巴菲特、孫正義等等,他們促使社會財富呈爆髮式增長。三個階層不是固化的,而是可以流動的。
29、人財富形式的四個階段:
四個階段,未來的財富形式一定是估值或市值,趨於虛擬和抽象,只是一個數字。即:你擁有多少財富,並不代表你就可以隨便花這些錢,而是代表你有支配這些錢的權力,財富多少意味著調動資源的大小。究其本質,是整個社會越來越共享化、公開化、公共化。
30,社會變成四股流體:
社會會越來越趨向於流體化,線上有兩個流體:信息流,貨幣流,線下也有兩個流體:產品流,人群流。線上的兩股流體和線下的兩股流體互相依託。
世界的本質就是流體的,這個世界就在回歸它最本質的屬性:流動的,變化的,生生不息。
未來社會,產品、信息、貨幣、人群的流通會越來越快速,而中間所有的阻礙,也就是傳統那些存在卻不產生價值的節點,都會被衝擊掉,比如那些加價的代理商、經銷商、利用信息不對稱賺錢的商家、囤貨的投機者等等。
未來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要成為一個價值放大者,即:要使產品或服務流經你這裡時能把它的價值放大,這樣流體才有流經你這裡的價值。而不是成為一個阻隔,讓人家必須從你這裡流通,然後去收個買路錢。
在未來的價值鏈里,你要想獲得價值,自己首先得有存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