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廈門高達400萬人口的大軍里,外來人口占據了半壁江山,而這其中,河南大軍擁有姓名。
多年前就以號稱「河南的哥大本營」出道的前埔社區,因為金磚盛會,再次見到它時,已是跟記憶中不同的模樣。
而不變的,是駐紮在這裡的「河南大軍」,在廈門落地生活的模樣。
曾經廈門坊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十個的哥有九個住在前埔」,因為人員密集、拉客容易,很多車主把房子租在這裡。
為了交接車方便,更多的車主聚集到了這裡,於是久而久之,前埔就形成了所謂的「的哥大本營」。
而這其中的「主力軍」,是來自1000多公里外的河南老鄉。
靠近會展的前埔前村停車場,是很多的哥師傅的「根據地」,沒出車的時候,這裡,就是他們臨時的落腳點。
每天凌晨或者下午,的哥師傅們就在這裡往前的路口附近完成交接班。一個小包、一瓶水,是每個的哥師傅的標配。
一次的交接不會很快完成,一般都會閒聊個幾分鐘,講下今天的情況或者是交代一些其它的事情,的哥師傅這才緩緩地離去。
對於的哥師傅們而言,一輛車是他們共有的財產,也是共有的謀生手段。
只有在這條路上不停地跑著,生活才得以繼續下去。
滿街的胡辣湯、河南燴麵、河南飯店、河南口音……如果不是確定自己在廈門,恍惚間,會以為來到了河南的某個地方。
就連路口邊的大蒜,也是獨具北方風味的「超大size」。一口大蒜一碗面,是熟悉的河南味兒,中!
「噫~,今天晚上可以,跑了個大單……」
「唉!我今天不中,白忙活了一晚上。」
行走在巷子間,不時都能看到三五個人圍坐一起,操著一口地道的河南話,家長里短,濃烈的河南生活特色在這裡一覽無餘。
不經意的拐角口處,會遇到超正宗的河南燒餅。沒有招牌,也不知道它叫啥店名,就只有這個簡單的饃加肉的字樣。
現揉現烤的燒餅新鮮勁十足,濃濃的餅香聞著就很實在。
滿滿一鍋的滷料可以隨意添加到燒餅里,豆皮、香腸、滷肉、滷蛋……但是很多河南老鄉就喜歡買個燒餅,啥都不加,吃zui純粹的餅香。
老闆在這裡賣了十幾年的燒餅,比臉還大的個頭再加個豆皮,居然只要1塊錢,這真的不會虧本嗎?!
帶點甜味的燒餅泛著微微的焦香,加上豆皮帶有的咸香,簡單的搭配就能嘗到美食的滋味。
生活在這裡,怕是再不安的陌生感,也會被一口口熟悉的河南味治癒,然後開啟每一個新的明天。
入口處的電線桿上,貼得滿滿的租房廣告,可以說占據了絕佳的廣告位,相當醒目。
養活了前埔人的前埔農貿市場,蔬菜區、海鮮區、乾貨區……排得滿滿當當,幾乎沒有一個角落被遺忘。
旁邊就是前埔小學、前埔幼兒園,一到放學的點,擺攤的人、接孩子的父母、作宣傳的跆拳道館,嘰嘰喳喳,好不熱鬧!
放學路上,媽媽吩咐買的東西先翻開看看,再假裝不經意地偷吃幾口,這在小時候,是常乾的事兒。
就著三輪車吃燒餅的大娘,也許這就是她今天的晚飯。
丈夫在外面跑的士,妻子在家擺個小攤賺錢,兼顧家裡的一日三餐,在這裡是常有的夫妻搭配。
畢竟是在廈門唯一的「家」,再辛苦也得顧好。
這個「很不廈門」的前埔社區,容納了太多的河南靈魂,也鑄就了在廈門獨有的「河南味」。
不是非常繁華的所在,但生活無非就是有個讓疲倦的身體休息的地方,這個被「河南化」前埔社區,中得很!
今日話題
#你去過前埔嗎?#
#對它的印象是什麼?#
歡迎在下方留言告訴大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