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達洛尼?斯科拉里?其實中國隊需要的是他

2019-11-19   北京主場

里皮離開,國足是開啟一個新的時代,還是重新回到某些公司團體的掌控之下,這其實是對新的足協領導班子的一次大考。如果是前者,中國足球至少還值得讓人再次期待,而如果是後者,中國足球將繼續在萬劫不復中沉淪。

國足帥位空缺 恆大比足協著急

里皮辭職,不代表著「恆大一系」對國家隊的掌控中止,目前國家隊的副領隊仍舊是前恆大總經理康冰。而里皮走後留下的國足主帥的位置,已經有多名跟恆大關聯密切的教練員表態願意接手。

里皮走後,最先傳出可能執教國家隊的教練是里皮的助手馬達洛尼。但顯然這個消息提不起任何人的興趣,沒過兩天,前恆大主帥斯科拉里就在遙遠的巴西通過經紀人發聲,表達了對中國國家隊主教練的興趣。

斯科拉里將中國足球和中國球迷稱讚了一番,其阿諛之態,絲毫不見了二十多年前其詛咒中國足球時憤恨的表情。

雖然斯科拉里的這番表態是通過其經紀人傳達的,恆大並未參與其中但明眼人都知道是怎麼回事。

一個是里皮的助手,一個是前恆大主帥,很明顯,對於里皮的辭職,比中國足球更關心,比中國球迷更焦急的是廣州恆大。

與此同時,一些五毛水軍馬上就列舉了斯科拉里擔任國家隊主教練的諸多好處。比如,熟悉中超;比如熟悉亞洲;比如拿過世界冠軍;比如跟未來國家隊的諸多歸化巴西球員同宗,沒有語言文化差異。

其實,最後這個優點,才算是說出了事情的本質。

里皮兩次執教國家隊,期間馬達洛尼執教U23,卡納瓦羅帶隊中國杯。自從中國足協無奈的被高層空降來一個恆大教練後,中國足球就逃不脫恆大在背後的動作。如今,位於前台的里皮已經走了,而躲在後面的影子,比誰都害怕見到陽光。

恆大的這步棋,隨著那個身穿恆大球衣的總局領導去全國總工會赴任,其實已經失去了政治優勢。新任足協領導班子陳戌源、高洪波等人當初深受恆大模式其害,自然也不會再讓歷史的悲劇重演。

實際上,里皮的下台,可以說就是新足協班子的一個明確表態:中國國家隊,必須由一個中國足協遴選出的教練來負責。

別笑,這件事情,從2011年高洪波亞洲杯後下課至今,都沒有實現。卡馬喬是王健林出面送給足協的,佩蘭是某體育總局官員通過私人關係找來的,里皮是恆大與這位總局官員溝通後兼任的,卡納瓦羅是里皮推薦的。近八九年的中國足球,真正屬於足協選擇的教練只有兩個人,一個是傅博,他帶隊打了東亞杯和亞洲杯預選賽,另一個是李鐵,帶領國家選拔隊集訓了一周。包括第二次執教的高洪波,其實都是高層領導的牽線木偶。

現在,里皮的下課本來是一個撥亂反正的契機,是讓中國足球重新回到正確軌道上的一次良機。但某些勢力暗流洶湧的上躥下跳,如同《西遊記》里的潑猴:「你要不用我的教練,俺就不走了!」

國足主帥不能被派系左右

可能很多人會說,斯科拉里不好嗎?不好,其實很不好。

且不說斯科拉里忘記了當年對中國足球的咒罵,如今諂媚的面容有多麼令人作嘔。就是他背後的勢力,也無法令廣大中國球迷接受。斯科拉里若執教中國隊,結果與里皮並無二致。

斯科拉里看不起中國足球(20年前他曾親口咒罵中國足球永遠進不了世界盃),甚至都不是看不起,而是心裡討厭中國足球,反感中國足球。他不會給國家隊安排精緻的細節訓練,他也不會給國腳進行耐心的心理疏導,他只會等待著高拉特、阿蘭、洛國富這些人來到國家隊報道。

斯科拉里相對於里皮,他其實更加落後。他上一次成功還是2002年,那個時候中國隊年齡最小的朱辰傑才3歲。斯科拉里此後曾經闖蕩歐洲,毫無建樹。等他再回到巴西隊的時候,等待他的就是一場被德國隊的屠殺。

好高騖遠,好大喜功,絕對是斯科拉里身上的標籤。

最關鍵的是,作為中國隊的主教練,首先不能參與任何的派系爭鬥,應該把更多的心思投入到技戰術當中去。而斯科拉里巴西人、前恆大主帥的身份,必然無法做到一碗水端平。他與歸化的巴西幫之間,與恆大球員之間,必然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這必然導致國家隊的進一步分裂。

至於馬達洛尼,他是不過是個笑話而已。

中國隊需要什麼樣的教練?

中國隊的教練難找嗎,其實不難。只要沒有那些高層領導的過問,沒有那些財主們的炫耀,沒有官商的勾結,以陳戌源、高洪波、孫雯等人的專業能力,選擇一個適合中國隊的主教練並不困難。

其實,誰都知道中國足球的水平不算高,這裡面的因素很多,深層次的是體制,包括教育和體育的關係,甚至包括更深的層面。這些層面並不是一朝一夕所解決的。

請來外教,無論誰來都是「治標不治本」,沒錯,但即便這樣,我們也努力去「治標」,因為在沒有辦法「標本兼治」的情況下,「治標」總比放棄要好得多。

中國國家隊,就是「標」,中國國家隊要怎麼治?這時候就不要看病因,因為病因是「本」,要看的是病症,症狀是「標」。

中國隊目前暴露出的問題是什麼?可以分成兩大方面,即心理和技能。

心裡方面,中國隊內一直存在著一定的矛盾,比如不同地域俱樂部之間的矛盾,比如歸化球員與本土球員之間的矛盾等等。這些矛盾的存在即便球員在場上不會互相拆台,但也難以相互扶持幫助。同時,中國球員可能不會出現「出工不出力」,但擔心受傷影響俱樂部的比賽和狀態的心態必然存在。球員的國家榮譽感不強也是客觀的事實。

技能方面,中國隊始終沒有形成一個整體,技戰術思路不清晰,甚至很混亂。絕大部分或者說幾乎所有球員在國家隊的發揮都遠不如在俱樂部,球員對於各自的場上位置職責並不明確,對於進攻方式執行的不夠堅決,在防守端補位換位的順序也不清晰。

因此,國家隊的主帥,需要在心裡和技能兩方面下功夫。心理上,國家隊主帥要懂得團隊建設,要有辦法激發球員的國家榮譽感,還要在某些重大比賽前給球員減壓,卸下包袱。技戰術方面,國家隊主帥要善於打造整體足球,能夠將最優秀的球員捏合在一起,進攻套路要簡練實用,適合中國球員的特點,防守體系的搭建要精雕細琢。

最後,這名教練還要能夠跟中方教練團隊、領導官員等能夠儘可能的溝通,了解中國人的思維方式,熟悉中國的國情現狀。

至於說國家隊教練此前的執教履歷是否算得上世界名帥,其實並不重要。因為中國足球目前的目標並不是贏得世界冠軍,甚至不是亞洲冠軍。中國足球目前的目標如果實際一點的話,其實就是踢出自己應有的水平,讓自己在亞洲有一定的競爭力,能夠穩定在亞洲5-8名的二流或一二流之間的水準。

想想米盧吧

舉個例子來說,中國隊目前只是個小學六年級的學生,要面臨小升初的考試。而里皮這樣的世界名帥,其實是高中老師,他們的目標是讓學生在高考取得好的成績。所以,中國隊並不需要他們,需要的是優秀的小學老師。

以米盧蒂諾維奇為例,米盧來中國前雖然被稱為「神奇教練」,但他的神奇並不是帶隊奪得了多少個冠軍,而是連續帶領不同的球隊殺入世界盃:哥斯大黎加、墨西哥、喀麥隆、美國和奈及利亞。要論奪冠功底,米盧遠不如里皮,但要論帶弱隊殺入世界盃或者小組出線的能力,米盧的經驗比里皮豐富的多,方式方法也更實用的多。

米盧來到中國以後,其實著手解決的就是兩個問題,第一是心理,第二是技能。

心理方面:

1.提出「態度決定一切」的口號,讓球員認識到努力的重要性,讓球員不要過分的關注結果,而是享受過程,這在一定程度上給中國球員減壓,卻又督促他們努力。

2.提出「球場上可以不是朋友但必須是戰友」,用這句話緩解了當時隊內存在的東北和海派足球之間長期以來的矛盾。

3.任命馬明宇為隊長,平衡各方勢力。

4.利用中間人李明,調解兩位國足大佬郝海東和范志毅之間常年的積怨。最終促成了郝海東和范志毅在場上的擁抱。

5.對孫繼海、郝海東等刺頭胡蘿蔔加大棒,先封殺,再安撫,即便郝海東在央視公開炮轟米盧是「騙子」、「江湖郎中」,也大度的一笑了之。通過中國足協領導的斡旋,與郝海東、孫繼海達成了暫時的信任和諒解。

6.提拔邵佳一、徐雲龍、安琦、杜威等年輕球員,給老國腳們帶來危機感。

7.在關鍵比賽前給球隊打雞血,灌雞湯,觀看《英雄兒女》等抗日救國影片,提高球員榮譽感。

技戰術方面:

1.根據當時中國最好的十幾個球員的特點,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陣型和打法:4312。利用吳承瑛和孫繼海兩個邊後衛的助攻能力,讓郝海東和楊晨兩個扯動能力很強的前鋒更多的橫向移動,為中路祁宏、李霄鵬、于根偉等人的後插上製造機會。防守端考慮到孫繼海和吳承瑛的頻繁助攻可能留下的空擋,最後時刻用防守更好的李霄鵬取代李明,組成馬明宇、李鐵、李霄鵬的三後腰,保護後防線肋部空擋。

2.針對中國隊的強項定位球加以精細打磨,范志毅、李瑋鋒、楊晨、徐雲龍、謝暉等人都在定位球戰術中有不同的角色,但真正能夠事實終極打擊的還是祁宏或者于根偉。

3.針對中國球員場上位置感不好的問題,米盧在訓練中用繩子將球員相互之間連起來,一個球員移動,另一個球員就必須跟著動,每個球員之間的距離不能超過要求的碼數,通過這樣的強化訓練,讓中國隊每個球員之間的距離保持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並且形成一種身體潛意識。中國隊前中後、左中右三條線也就更加緊密。

4.網式足球是米盧的一大發明,在訓練中,網式足球既可以提高球員一腳傳球的意識,同時也放鬆了球員的心態,還增強了團隊的凝聚力,算是米盧針對中國隊一舉三得的訓練方式。

如果是經歷過2001年中國隊十強賽出線的球迷恐怕都會記得米盧當時做的這些事情,這些事情也通過當時的媒體如實的報道了出來。而後來的效果也顯而易見。中國隊空前團結,充滿戰鬥力又不緊張,打法清晰明確,套路簡單實用。

治本治不了,先治標也行啊

上面提到,中國隊目前的問題,要想從根本解決,還是需要體制的變更,需要對球員從小去教育,這才是「治本」。比如,我們不能要求球員的薪水馬上回歸到一個合理的水平,貧富差距是個社會問題;我們也不能要求幾個大俱樂部的球員相互之間不再有芥蒂,地域和階層的矛盾也是個社會問題;我們同樣不能要求說著葡語吃著西餐的外國人和中國人在一起相互信任的相處,中國不是移民國家不能強人所難。

但「治標」的方式並不是沒有。

比如,放棄無血統歸化球員,可以更提高中國球員的國家意識。

比如,借用米盧讓馬明宇當隊長的方法,讓不屬於BIG4,同時場上拼搏精神出色,國家隊經驗又很豐富的吳曦擔任隊長,平衡各方關係。

比如,由足協和領隊出面,出台一些政策安撫球員,打消他們代表國家隊比賽的後顧之憂

比如,重要比賽前給國腳們播放《亮劍》《我和我的祖國》等優秀愛國主義題材影片,激發國腳們的國家榮譽感。

在技戰術方面,中國球員的最大問題是創造力和執行力不夠。執行力不夠,跟相互的信任有關係,這可以通過以上的心理和團隊建設來完成。而創造力不夠,則是我們這個民族根深蒂固的問題所在,是多年來應試教育留下的弊端。

簡單來說,中國球員其實就是中國孩子的縮影。中國的孩子上學,老師會告訴他們怎麼做,而不會告訴他們為什麼這麼做,或者即便告訴他們為什麼,也不會給他們自己思考的空間。

中國球員就是這樣。當球在腳下的時候,持球隊員有無數種選擇,無球隊員也有無數種選擇。這時候需要場上球員,無論你有球還是沒球,都去做一個判斷,而且是要做一個最成功的判斷。

中國球員的選擇,往往並不合理。這是因為中國球員持球後的思維方式不同,教練沒有教過的方式中國球員往往就想不到,或者想到了又不敢嘗試。

在俱樂部的時候,當中國球員拿球而不知道怎麼辦的時候,會有外援挺身而出,他們會出現在一個最舒服的位置要球,拿到球後,他們有足夠出色的技術和身體控制住球,等待中國球員跑出一個更好的位置。

但是在國家隊,沒有外援。中國球員拿球後不知道怎麼辦,偶爾有技術出色的球員,也不能像外援那樣在兩三個對手的包圍下還能把球控好或者傳出來。

所以,中國球員不會踢比賽的問題,阿里漢說過,里皮也說過,希丁克也說過,但是他們解決的都不好。

因為這是個教育問題,這個問題要想治本,絕不是足球界或者體育界一朝一夕。可能需要成百上千年的努力。

但不能「治本」,並不代表不能「治標」。

米盧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第一步,簡化流程,開放型問題變成選擇題。第二步,告訴你正確答案,或者告訴你最好的答案,第二好的答案,第三好的答案。第三步,拿繩子拴著你,告訴你跑動在這個範圍內跑,只要你在這個範圍內跑,大概其都差不多。

其實類似的例子也在中國其他體育項目中。比如跳水、體操、舉重、射擊,包括桌球和羽毛球。他們跟足球、籃球最大的不同就在於,這些項目的技術動作很簡單,甚至都是成套的。教練告訴你這個動作怎麼練,你就自己去練,練一百遍不行就練一萬遍。到了場上,都不用動太多腦子,強化訓練後的身體記憶功能就足夠幫助運動員取得好成績。

而像里皮這樣的教練,只會告訴球員一個大概的理念原則,比如打身後,比如傳威脅球。但怎麼打身後,怎麼傳威脅球,里皮這樣的教練是不屑於去說的,說也說不清,因為太複雜。

別讓中國球員做論述題 要讓他們做選擇題

所以,中國隊的教練,要做到的第一步就是簡化踢法。讓球員在場上儘可能少的面臨開放式問題,而是讓球員在場上進行選擇題,最好是單項選擇題。

比如,重視邊路進攻,讓中國隊回到「兩翼齊飛、中路包抄」的老路上。

回歸原始不代表不好。其實無論是傳控球,還是全場高壓,或者是防守反擊,都有其現代的一面。比如,現代的防守反擊跟貝阿爾佐特時期的防守反擊肯定不一樣,現代的傳控球跟2010年西班牙時期的也不一樣。總的來說都是強調陣型的緊湊,前場的逼搶。

中國隊的中場不夠強大,中國隊也沒有技術特別出色的球員。張稀哲和蒿俊閔已經是國內頂尖的技術型中場,但他們都無法在前腰或者中場組織者的位置上踢出足以掌控亞洲比賽的能力。

與其如此,還不如讓中國隊回歸到邊中結合的套路上。

記得90年代中後期的時候,足球圈一直在討論中國隊的風格是什麼,說法不一。但仔細想想,中國隊的打法其實這麼多年從來沒有變過,從蘇永順時期就開始了:兩翼齊飛、中路包抄、防守反擊、抓定位球。

80年代中國隊憑藉著這種打法在亞洲也算是准一流的球隊,後來不知道為什麼,被人奚落成了「中國頭球隊」,於是中國隊開始放棄這種打法,成績就持續下滑了。

中國隊為什麼形成了這種風格,其實跟兩個方面有密切的關係。

第一,中國球員的優勢是身體,爆發力、速度、身高等等,爆發力和速度可以保證在邊路的犀利突破,而身高和對抗可以保證在禁區內搶點時的優勢。

第二,中國球員的劣勢是意識,而不是技術。中國球員的技術不算精細,但在亞洲尚可,阿里漢就說過,中國球員的技術並沒有問題,但問題是他們不會踢比賽。這裡指的就是場上如何去處理球。

足球有各種技術,頭上的、腳下的,胸部的,腳下的還有內側,外側,腳後跟,正腳面,假動作也很多,什麼牛尾巴,什麼馬賽迴旋,什麼踩單車,什麼插花腳,各種技術動作和動作部位加在一起,能有成百上千種處理球的方式。另外,足球場上對手有11個人,本方也有11個人,球卻只有一個。90分鐘比賽里,球能在某個球員腳下的時間也就是幾分鐘。其餘的時間都在無球跑動,怎麼跑,往哪跑,是去接應,還是去前插,傳球的人有幾百條路線可以選擇,跑動的人更是有上千個方向去跑動。

既然中國球員的弱點在於比賽中不知道用什麼技術,不知道往哪跑,也不知道往哪傳。那麼這個時候就需要教練告訴球員:當你不知道怎麼辦的時候,就把球往邊路傳。當你不知道怎麼進攻的時候,就把球傳到對方禁區里去。

這麼做的最大好處就是:直接(不用動腦子)且安全(不用費體能)。因為邊路距離本方球門相對較遠,而且有邊線作為保護,更容易把球搶下來,或者破壞掉,而對方即便反擊,也不會馬上直接面對你的球門。而進攻的時候,由於有了邊線的保護,更容易掌控球權,說白了,就算突破不成功,傳球不成功,球出了底線,球權還是自己的。

而傳中的優點也在於此。不知道怎麼進攻的時候就傳中,這是給對方造成威脅的最簡單的方式。因為中路滲透也好,打身後也好,都需要接球的球員有很好的無球跑位能力,也需要傳球球員有很好的腳法和洞察力。

對不起,中國球員不具備這兩種能力。

但中國球員有好的身體,有好的速度,在邊路賽跑強行傳中是中國球員的強項,在禁區內利用身體強行衝擊,是中國球員的強項。那麼就不用管傳中的質量好壞,也不用管包抄的落點選擇是否合理。總歸次數多了,機會就出來了。如果再強化幾個套路,讓球員的跑動變成一種機械化,戰術執行力也就強了。

現在中國隊要想在亞洲有所突破,就是要找回自己過去的打法,這其實是一種傳承,也是一種必然。因為中國隊沒有中場大師,也沒有善於跑空位的前鋒,但中國隊仍舊有著相對不錯的邊路球員,以及身材高大的前鋒和中衛。

即便是張稀哲和蒿俊閔,其實他們也是在邊前衛位置踢得最為順手,這兩個人算是技術型邊前衛的代表。此外,曹贇定、馮勁、韋世豪有一定的邊路技術,劉彬彬、吳興涵、謝鵬飛有一定邊路速度。他們出現在邊路,跟邊後衛形成攻防的相互扶持,對於中國隊來說才是最有效的。

在前鋒位置上,中國隊沒有皮耶羅、巴喬、托蒂這樣的技術型前鋒,也沒有蒙特拉、因扎吉、西格諾里這種意識流的殺手。中國隊的前鋒都是衝擊型的,無論是利用速度衝擊的武磊、韋世豪、楊立瑜,還是利用身體衝擊的肖智、楊旭、于大寶、董學升、王子銘和張玉寧。

平行442,其實是現階段最適合中國隊的打法,雖然看起來老舊毫無新意,甚至可以說有些粗糙,但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別說什麼瓜迪奧拉的傳控,也別說什麼克洛普的全場高壓,中國隊完成不了,最後只能踢成亂七八糟。

最適合國足的其實是他

說了這麼多,其實中國隊的主教練最佳人選也就浮出了水面。很多人可能也會想到這個人,他就是曼薩諾。

為什麼我們這麼推崇曼薩諾?

首先,曼薩諾不屬於任何利益集團。有小人之心的可能會說,曼薩諾是前國安的教練,這不是國安系嗎?可實際上,曼薩諾也是前申花的教練,也是前貴州的教練,曼薩諾遊走中國北中南三支球隊,根本說不上是哪個利益集團。而且他離開中國後,跟這三支球隊也沒有再產生什麼交集。他也沒有兒子擔任經紀人,也沒有徒弟帶過中國隊。

反過來,曼薩諾遊走中超三支球隊,對於他了解中國球員和中國領導有更多的優勢。國安是聯賽中的強隊,申花位居中上游,貴州則是中下游。北京和上海是超大城市,一個官本位濃重,一個注重經濟利益,而貴州則是中國相對落後的地區。曼薩諾可以說接觸到了中國各種文化和階層的人,也接觸了中國足球水平高中低的三種檔次的球隊和球員。

除了這點之外,曼薩諾在心理建設和技戰術方面也有獨特的優勢。

曼薩諾是心理學老師,這個所有人都知道。他對於心理和團隊建設方面的能力在足球教練里算是頂尖的。

執教國安時,他曾多次組織全隊會餐,給球員過生日,增強球隊的凝聚力。執教申花的時候,他讓球員做遊戲,激發球員相互之間的默契度。

在他執教國安同恆大決戰的那場比賽之前的準備會上,曼薩諾的一次慷慨激昂的演講,也讓人記憶猶新。

曼薩諾先是播放了一段剪輯好的國安2014賽季全賽季征程的錄像,涵蓋了所以球員的所有高光表現。然後他說:我們走了一個賽季,每個人都付出了很多,能走到今天決戰的場地上,是我們大家的努力,現在就要面對最關鍵的一場球,有很多人等著我們勝利的消息,在北京,有那麼多的球迷等待和我們,還有這一路上曾經與我們並肩戰鬥的戰友,比如于洋(因合同問題下放預備隊)、烏塔卡(轉會)等等……

通過這段錄像和演講,曼薩諾讓所有球員意識到了比賽的重要,是為了球迷,是為了球隊,為了隊友,也是為了自己此前的努力。結果那場比賽國安穩紮穩打,到最後一刻絕殺了恆大。

在技戰術方面,曼薩諾執教三支球隊,最為人稱道的就是球隊的整體性。他接手球隊的初期,讓三支球隊的整體打法煥然一新。團隊之間的配合非常默契,三條線的銜接緊密,相互補位和協助的意識非常出色。

最適合中國球員的一點在於曼薩諾的足球簡單實用也適合中國足球的風格。他強調邊路的進攻和中路的包抄,強調中場的壓迫控制二點,也強調定位球的進攻。

曼薩諾不僅僅有理念,還有訓練效果,在國安的時候,他為了讓球隊更好的掌握他的理念。曾經做過專項的訓練,要求球員在三腳之內把球打到邊路,由邊路球員傳中,中路球員包抄射門,並且,這樣的練習得不到想要的最終結果就不會停。

通過強化訓練,球員在場上已經形成了思維定式,拿到球就往邊路送,邊路簡單的打個配合就傳中,中路球員就全力的包抄搶點。

不用太多的思考,不用太複雜,但執行起來非常的順暢。

當然,曼薩諾不是里皮那樣的冠軍教練,他執教西甲時只是在中游球隊徘徊,歐冠沒拿過冠軍,連踢都沒踢過幾場,世界盃就更別說了。但是他的這種訓練方式很符合中國球員的胃口:把開放命題變成選擇題,然後告訴你答案,接著就是題海戰術,強化訓練形成固定的思維模式。

也有人會說,曼薩諾在三支球隊最後不都是失敗了嗎?確實。但也應該看到,他在三支球隊都是先揚後抑,先成功後失敗。

對於中國足球來說,現在急需要的就是先成功,先把自己的基礎問題解決好。至於曼薩諾後失敗的問題,可以在中國隊成功以後再去解決他存在的問題。

有人認為曼薩諾油滑。的確,曼薩諾在中國好幾年,已經學會了怎麼跟中國人打交道,但這不是很好嗎。況且,當我們都知道一個人的缺點的時候,往往是一件好事。知道他的缺點,才能想辦法避免他的缺點爆發,也能更好的發揮他的優點。所謂揚長避短不就是這個道理。

曼薩諾離開貴州後,至今賦閒在家,作為日本足球曾經力邀的主教練,他對於亞洲足球一直在長期關注,也在此前多次表露出執教中國隊的意願。

盡在中國球迷熟知的範圍內,曼薩諾可能是目前最好的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