狹路相逢「壞」者勝!「壞老闆」比「好老闆」更易成功,值得深思

2019-10-16     股權管理之道


這裡的「好」和「壞」與我們平常理解定義的最大不同在於:它不是指一個人的品質,而是指一種行事風格,而且大多是「對內不對外」的行事風格!

無數證據表明,「壞老闆」領導團隊的執行力遠遠勝過「好老闆」。因為「好老闆」希望扮演著所謂「人見人愛」的「和稀泥先生」:員工任務沒有完成,他情有可原;員工犯了原則性錯誤,他認為不必大驚小怪;訂單丟失了,他覺得沒什麼了不起······「壞老闆」的表現卻完全相反,甚至有時候會對員工的某個小缺點 「錙銖必較」,甚至暴跳如雷(誰會想到這種略顯苛刻的要求讓人感覺不舒服,卻是對員工一生進步最大的幫助)。因此,所謂「好老闆」往往是婦人之仁,所謂 「壞老闆」往往是真大丈夫!

同樣,「壞老闆」和「好老闆」對自身的要求也完全不一樣,「好老闆」更容易原諒自己的錯誤和失誤,習慣性的為自己尋找冠冕堂皇的藉口,而「壞老闆」則對自己的要求異常嚴厲,行事果斷高效,注重行動表率,對客戶的需求更加關注,對成功的慾望更加強烈,是「自然領袖」,他絕不允許在自己身上存在低級錯誤,甚至他會自我懲罰。

不過,「壞老闆」和「好老闆」之間或許最大的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都希望用「自己的風格」(實現的途徑和方式均不相同)來塑造一個良好的工作氛圍,但結果往往大相逕庭:「好老闆」塑造的組織文化是「弱勢文化」,側重防守;「壞老闆」塑造的組織文化是「強勢文化」,側重進攻。有調查顯示:強勢組織文化平均所創造的經營績效是弱勢組織文化的一倍以上。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一下,每個人的家庭里也都存在一個「好老闆」和一個「壞老闆」,孩子往往更願意聽取那個「壞老闆」的話,因為他知道就算不聽「好老闆」的話,他也不會輕易受到懲罰,頂多被嘮叨兩句。而如果不聽「壞老闆」的話,他可能要付出「慘重的代價」,比如:屁股要受罪、不能上桌吃飯等。所以,從聽話照做的「投資損失比」來說(被懲罰的痛感),顯然「壞老闆」要遠遠大於「好老闆」,而聽話照做的「投資回報比」則可能是一樣的(被獎勵的快感)。

而「壞老闆」的案例也比比皆是:微軟的比爾·蓋茨和鮑爾默對著完不成任務的員工罵粗話、對著不能迅速領會他們意圖的員工諷刺挖苦是常有的事;華為的任正非更是取笑他的財務總監「你最近進步很大,從很差進步到了比較差」,甚至跟新員工說:「進了華為就是進了墳墓」(忒恐怖,但還是有很多應屆畢業生前赴後繼的投奔華為);史玉柱在創建巨人時更是出名的暴脾氣;以「砸冰箱」和「不允許員工隨地大小便」管理起家、被譽為中國企業現代企業管理教父的海爾張瑞敏說過「偉人首先是惡人」······你可以罵這樣的老闆簡直「壞透了」,但你不得不佩服這些「壞老闆」卻做出了一家高執行力、高績效,而且是當代最卓越的企業。

下面是做一個「壞老闆」所必須遵守的8大原則:

第一,「壞」得要真誠和真心:如果老闆被員工貼上偽君子的標籤,那麼再怎麼「壞」也讓員工不服氣、不信任;(對人不真誠就算對人「好」也一樣)

第二,「壞」前要先「好」:只有你曾經對人「好」過,比如:關懷員工、幫助員工提升能力等,你的「壞」才是對人恨鐵不成鋼的「壞」,而不是對人嫌棄厭惡的「壞」;

第三,「壞」得有資本:你要「壞」,首先得是某一方面的專家,最好還是資深的。或者具有其他超常能力,比如:知識面廣博、判斷力敏銳、人格魅力超群等,否則,你壓根就沒有「壞」的資本(職務權威並不是「壞」的資本);

第四,「壞」之前要掌握足夠多的信息:如果你經常「壞」錯了人,那你的「壞」只不過是員工茶餘飯後談論的笑話;

第五,「壞」要對事不對人(即:對工作嚴厲,對人友善):要嚴格區分這二者的界線有一定的難度,只有那些「壞」的爐火純青的老闆才能很好的掌握這個度,不過,一個根本原則就是:可以諷刺挖苦但不可以侮辱人格。而且,就算對事也要區分「是否原則性的問題」,否則,就會變成小雞肚腸的「壞」;

第六,「壞」的對象也要有所選擇:儘量對自己的直接下屬(或者親近)的人「壞」,對間接下屬則要「好」,因為直接下屬平常和你近,了解你的脾氣,當然,平常你所給他的「好」也會最多,這樣「壞」起來就有了基礎;

第七,「壞」出一種風格:霸道強悍但不飛揚跋扈,強勢命令但不頤指氣使,金剛怒吼但不氣急敗壞,前者是領袖的氣勢,後者是小人得志(或敗壞)的嘴臉,故,寧做「惡人」,不做「小人」;

第八,「壞」得要有藝術:不是為「壞」而壞,要「壞」得讓人心領神會,要「壞」得讓人心服口服,要「壞」得讓人肅然起敬,要「壞」得幽默風趣,要「壞」得有人格魅力,要「壞」得富有人情味,要「壞」得鐵腕柔情,要「壞」得被人喜歡(追隨);

有趣的是,歷史(或者偉大)往往是由「壞人」創造的,比如:半個「流氓」出身的劉邦、從小調皮搗蛋的曹操、逼父造反的李世民、沒皮沒臉(乞丐出身)的朱元璋等,因為只有「壞人」才敢起來造反和變革。創造好公司或許也是如此,因為「壞老闆」有更堅強的神經,更與眾不同的思維模式,敢於打破常規的圈囿,突破習慣的桎梏和傳統的束縛。商業競爭畢竟是一場「打硬球」的遊戲,狹路相逢「壞」者勝,歸根結底是「壞人」(硬漢)和「壞人」(硬漢)之間的競爭。

而現實中,絕大多數老闆是介於「好」與「壞」之間,所以,絕大多數的企業都是平庸的企業,而那些失敗的企業則往往是由那些「該好時卻壞,該壞時卻好」的老闆所經營的。

但就算有以上八大原則,還得申明一點:當「壞老闆」的風險遠遠大於當「好老闆」。如果你覺得自己確實不具備當一個「壞老闆」的潛質,還是老老實實當一個「好老闆」,寧可讓企業平庸,也不要讓企業倒閉。(我本人的態度是「寧可讓企業倒閉,也不要讓企業平庸」,但不一定值得大家參考)

最後,不要試圖通過和員工套近乎來領導你的員工(但要注意人情味),員工看重一個老闆(或者一個企業)無非兩點:要麼你帶領他奔向一個光明的未來(成長空間、遠大目標),要麼你現在就給他一個滿意的回報(薪資收入、技能提升)。

所以,如果你想讓自己的企業更加成功,就不妨先當一個懂得怎麼去「壞」、然後再懂得怎麼去「好」的老闆吧。

成功不是偶然,要想打造非凡人生,就要不斷學習,建立體系,才能走向人生巔峰。藉此,推薦一款個人成長課,涵蓋「個人修煉、管理運營、公司治理、領導力、趨勢視野、創業創新、資本運作、戰略管理、團隊建設、高效授權」等,實用落地。

如果感興趣,歡迎轉發加關注,或點擊「了解更多」學習成長,也可私信回復0910獲取專業股權資料包,助你2019,變更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KhW220BMH2_cNUgieB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