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社會,非常流行這麼一句關於愛情的話」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聽起來十分的浪漫,實際我們如果透過事物的本身看現相,這句話其實在愛情里,並不是一個最佳的選擇,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但是陪伴,並不能真正的改變愛情本身,顧頡剛的愛情就是一個例子。
顧頡剛,一位優秀的歷史學家,古文學家,知名的國學大師,顧頡剛一生學術成就很大,有「現代歷史地理學和民俗學的開拓者、奠基人」之稱,而顧頡剛一生事業輝煌,但是也是有著諸多的遺憾,比如他的婚姻。
顧頡剛一生有三位妻子,但是如今來看,這三位妻子中的任何一位,都不是他真正的愛人,而他真正的愛人,則是一生都沒有和他在一起,儘管如此,顧頡剛依然愛她甘之如飴。
早些年間,因為顧頡剛是顧家單傳,因而在他13歲時,家裡便為他定下了一門婚事,女方叫做吳征蘭,是一位舊式女子,顧頡剛也曾反抗過,但是都沒有什麼效果,最終和吳征蘭結為夫妻,雖然並不愛吳征蘭,但是顧頡剛做到了一個丈夫的責任,對她百般好,噓寒問暖。
很不幸的是,吳征蘭在兩人婚後沒幾年便因病去世,這讓顧頡剛十分的痛苦,後來,好友為了幫助顧頡剛走出婚姻的陰影,主動為他介紹了一位女子,殷履安。
通過一段時間的相識了解,顧頡剛與殷履安結為了夫妻,在顧頡剛三位妻子中,殷履安對他的影響也是最大,兩人在一起生活了20年的時間,當顧頡剛在外求學時,正是殷履安在家為他盡孝。
1924年,一次偶然的機會,顧頡剛結識了一位叫做譚慕愚的女學生,一見鍾情,這是顧頡剛對譚慕愚的感受,雖然如此,但是顧頡剛知道自己是個結過婚的人,他並沒有向譚慕愚表達愛意,而是將愛埋在了心底。
1943年5月30日,顧頡剛的妻子殷履安不幸去世,顧頡剛很是傷心寫下日記「2時半,履安氣漸促,至2時50分去世……履安與予結褵整整二十四年,今日永隔幽冥,忍之痛絕」後來,當顧頡剛得知譚慕愚遠行時,心裡不願放棄對她的愛,花費了整整一周的時間,寫下了萬字情書,遞給了譚慕愚。
譚慕愚受到這封情書,也很詫異,她根本對顧頡剛沒有什麼感情,因而就委婉地拒絕了顧頡剛,後來,顧頡剛便娶了自己的第三位妻子張靜秋,這一位妻子,也伴隨了他的後半生。
之後的日子,雖然顧頡剛與譚慕愚並沒有結為夫妻,但是顧頡剛依然對她十分的牽掛,晚年時,顧頡剛再游頤和園,想起當初自己在這見到譚慕愚的情景,揮筆寫下了「五十年來千斛淚,可憐隔巷即天涯」這一詩句,當時兩人雖然住的很近,但是因為一些問題,兩人並不能相見,顧頡剛感慨頗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