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媽覺得我就是個玩手機的

2019-08-07     青年文摘

作者:十三姐

來源:格十三(ID:GSSW13)

兩周前,我接到上海市統戰部通知,讓我參加一個培訓班。這個培訓是半封閉住宿制的,連續一周。要知道,對於一個正在暑假中抓狂的老母來說,簡直如大旱逢甘露,是赤裸裸的婦女解放運動。我甚至想:怎麼才一周?先來它倆月不好嗎?

當天我通知全家人:「我要去參加統戰部的培訓班,一周後回來。」

我媽從沙發上跳了起來:「統戰部?幹什麼的?你是不是犯什麼錯誤了?」

本來挺開心的一件事,被我媽這麼一問,瞬間籠罩上了神秘而憂鬱的色彩,說得好像是我被「抓」進去了似的。

我還真不知道該怎麼跟她解釋,我沒犯錯誤,也不是被抓,反而是因為我工作做得好才有資格參加這個班啊!

我媽持懷疑態度,不停地跟我爸竊竊私語,甚至發微信問了好幾個舅舅:「統戰部是做什麼的,是不是抓壞人的?」

不是我媽太神經質,他們這一代大多都這樣。

以前我經常跟她說「寫公眾號是我的業餘愛好,不是為了賺錢」,後來當知道我居然靠碼字也賺錢的時候,她第一句是問:「你沒幹什麼違法的事吧?」

對老一輩人來說,子女的工作是他們的一塊心病,他們可能不怕你職位低和賺錢少,但怕兩件事:1. 怕你被欺負;2. 怕你犯錯誤。

尤其是我這種搞新媒體的,他們至今也搞不清楚這到底是什麼新興行業。而當我們通過一件「不知道是幹什麼的」工作賺了錢之後,問題就來了。

我很多朋友都有這樣的經歷:他們窮的時候,父母很安心——別餓死就行。突然賺錢致富之後,父母開始了各種提心弔膽的情景劇。

我一朋友,女的,好好的銀行工作不做,跑出來跟人開咖啡店。她爸嘮叨了一年多,要跟她翻臉。後來她賺了第一桶金回家孝敬爹媽,她爸問:「你是不是貪污了?」

朋友一臉蒙,我一個開咖啡店的,貪污誰?

老人家還沉浸在「金融工作者突然發橫財準是貪污了」的20世紀倫理劇里。

你賺錢了——「沒貪污吧?」

你成功了——「是通過正常手段嗎?」

你出名了——「沒有潛規則吧?」

本來我覺得可能是因為上海的節奏快,社會變化大,父母總不放心也是正常的。後來我問了些其他地方的朋友:「你們的父母對你們的工作理解嗎?」

一個重慶的說——

後來這朋友到一家私企做主管,她媽隔三岔五問:「單位還行吧?沒垮吧?」

在爹媽眼裡,垮了不行,不垮又無法證明他們是對的。所以,父母對待子女的工作的感情是複雜的——

另一個山東的說——

感覺他們乾的就是「廢品回收」。老一代人總在用老一代的眼光來審視我們現在的工作,根深蒂固,難以改變。

總之如果你不是公務員,在老一輩眼裡都是「不牢靠的」。

有個南京的朋友,全家都是體制內公務員,他自然而然「被」當上了公務員,但適應不了,就辭職跑出來開飯店。月入三四萬,經常跟人討論烤串的技術改進。他媽每次都嗤之以鼻地懟上一句:

「賺再多有啥用,還不就是個烤肉串的,有什麼出息?」

正如天津的朋友所說——

在這風雲突變的時代,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已經相信,自己老實巴交的傻孩子也可以通過努力奮鬥,實現不吃死工資也能賺錢。但他們始終還是一知半解。

上次親戚一起吃飯問我現在工作情況,我媽說:「她就是整天玩手機,捧著手機傻笑。

我在旁邊坐著半晌沒回過神來,覺得我媽說得有道理,竟無語凝噎。唉,我也三十好幾的人了,我不要面子的啊!

也對,不管我正在用手機跟甲方確認著多麼複雜的合同,也不管我用手機多麼含辛茹苦地在綠豆大的密密麻麻的文案里修改錯字趕著交稿,更不管我是不是正在工作群里談著重大項目、搜集著重要選題、回復著重要金主的問題……對我媽來說——我就是個玩手機的。

我的工作在我爸媽眼裡一直是門玄學,在他們看來,我就是天天對著手機嬉笑怒罵。

我媽的口頭禪:「吃飯時別玩手機」「躺床上別玩手機」「上廁所別玩手機」……

唉,工作來了,它不管你在吃飯還是睡覺還是上廁所。這個快節奏的時代給我們那麼多機會不是來照顧我們情緒的,是要消耗我們的碎片時間的。

後來看到我無數次瞬間對著電話開始說工作,我媽才終於有點相信「手機就是我的工作」了,相信我既不用手機玩遊戲,也不用它幹壞事,我在用它認真工作,努力進步。

我媽也在與時俱進。

但她擔心我 「犯錯誤」的方式也「與時俱進」了。

進統戰部培訓班的第一天,下課比較早,老師突然通知說「今天不必住校,可以回家」,我居然真的回家了。

我媽發現我在「封閉培訓」期間居然出現在家裡,又嚴肅地反覆問:「你怎麼跑出來了?」

「跑出來?」

「你不要自說自話,不要太自由散漫,不要吊兒郎當。」

我媽的「三不要」如同智者的燈塔,照亮了我模糊的前方。好不容易溜出去培訓,卻又屁顛顛地跑回家帶娃,真的很不明智啊!

中年婦女很難找到華麗的姿態全身而退,尤其是在這個急需保姆、廚子、家庭教師、陪練、司機以及心理輔導員的暑假裡。但適時的一段優雅的出差、培訓、加班什麼的,就是再好不過的了。

此前我一直對那些在各大公司當領導的朋友說:要善待公司里的中年婦女,多給點福利,比如有事沒事就安排她出個差……

我媽還是單純了,她真的還沒有理解到「利用工作耍小聰明」這一層,她還停留在我的溫飽和安全層面,並沒注意到精神境界的高度。

說到這一層,大多數老年人對於工作給我們帶來的精神拔高也是一知半解的。

我一個插畫師朋友來自東北,有一次他講他媽是怎麼理解他的工作的——

媽媽只看到我掙了不少錢,以為孩子掙錢咋這麼容易?然後把所有的功勞都歸功於上海的經濟環境和自己的培養上,根本沒見過我一宿宿不睡的日子。

不過這幾年我一熬夜寫東西、畫畫,我媽就問我,掙多少錢?

我說:「沒錢,自己提高的。」

我媽就說:「一天到晚就知道玩!不睡覺!」

他說:「其實我理解我媽,她知道自己幫不上我什麼忙了,就用她自己的幽默逗我樂。」

大多數爸媽跟不上孩子行走的步伐,所以固執地堅守自己的原地,以彰顯「那是我的原則」,而不是「我跟不上了」。

我剛做公眾號時,我媽看我守著電腦發獃,就問我:「你這樣發獃能掙錢?」

我說:「現在不能,關注的人多了可能就行了。」

我媽雲淡風輕地撂下一句:「不務正業。」

第二天一進後台,發現多了三十多個新用戶,仔細一看,都是我媽的老同學老同事老鄰居......

我一個原本充滿年輕活力的偉大公眾號,突然成了中老年粉絲的樂園,於是我進階為「中年之友」的靈感被點亮了,也成就了現在的我。

不得不說,父母們那些不受待見的小嘮叨和小嫌棄背後,還是有著巨大的暗物質能量,他們用可能看起來很笨拙的方法在幫忙,雖然微不足道,但已全力以赴了。畢竟他們吃過的鹽比我們喝過的海鹽奶茶還多,說不定什麼時候就突然開了光。

有一次聊到「父母過度關切和嘮叨,你怎麼應對」這個話題,有個朋友說了一段話我挺感動的:

你看,中年人什麼都不容易,就撒謊容易。

為了讓父母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放心,撒謊是在所難免的。

有時候覺得父母看不懂我們的工作,反而成了生活的小樂趣,讓步入晚年的他們展現出可愛生動倔強又靦腆的一面。

有時候我也懶得跟他們解釋工作里的種種細節,但難道他們就真的那麼想了解細節嗎?

他們也許只是想看你和小時候一樣話癆般地粘在他們身邊叨叨個沒完沒了。

就像《親愛的安德烈》中說的:所謂父母,就是那不斷對著背影既歡喜又悲傷,想追回擁抱又不敢聲張的人。

爸媽知道你的工作是做什麼的嗎?

【言之有「禮」,天天贈刊】小編將從本文選取1則走心留言,贈送2019年第16期《青年文摘》雜誌1本~

作者簡介: 十三姐,高人氣豹紋體質作者,集親子/情感/生活畫像於一體的城市女性代言人,公眾號格十三(GSSW13)。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Fl_iGwBvvf6VcSZV3j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