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評估從90分到137分,自閉兒媽媽的干預秘訣居然是…| 星寶故事

孤獨症孩子的家長最希望看到的,莫過於孩子的不斷提升和進步。

由於他們的「特別」,他們的每一個小進步都需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

上一期星寶故事的主角凡凡,在短短的十個月里,VB評分從90分上升至137分,這令人驚喜的進步,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口述 / 凡凡媽媽

編輯 / 嗨腦仁

一、進步,需要十一分的耐心

剛開始進行干預的時候,凡凡的基礎很差,他們的課程進度非常慢,同一個內容需要反反覆復地練上兩三周。

當時我對教學方法提出質疑,但班主任簡單地用一段解釋便打消了我的全部疑慮:即便我們已經反覆練習了很長的時間,他也不一定能真正記住,因為每個孩子的接受程度不一樣。

比如,練習某個技能一周以後,孩子看似是學會了,這時我們問一些延伸性的問題,或者比平時多問一個問題,孩子如果答不上來,也就說明仍然沒有學會,他並沒有泛化,只是在機械複述,而不是真正習得了。

以前我認為,孩子們在機構做的練習都是一些非常簡單的事情,頂多練習5、6遍應該就能學會了。

但是,我忽視了一點,因為「特別」,他們需要付出比普通孩子多倍的努力。

二、成長,需要適度的鞭策

經過三個月的個訓練習,凡凡的進步很大,在此基礎上,我便與班主任商量,能否為他升班?

我當時的考慮是,一般的孩子至少半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會考慮升班,但我希望他可以在相對優秀的環境下得到更大的改變。

我相信,只要能夠抗住壓力,他的進步一定很快!

不過,如同在上一期心得分享里談到的,我是個很容易焦慮的媽媽。大家擔心我的情緒會影響到孩子,於是向我打了很多預防針:孩子到了更好的環境里,可能會因為能力懸殊過大而導致挫敗感。同樣,作為媽媽,也不可以因此對孩子喪失信心。

可能因為凡凡本身就是愛笑的孩子,很招人喜歡,他成為了老師口中「人緣很好的孩子」。升班後,老師很照顧凡凡,而凡凡也很棒,他並沒有因為能力低而產生很大的壓力,僅僅兩天,便適應了環境。

凡凡升班後,主要在以下兩個方面有進步:

1、社交技能提升

在接受干預之前,凡凡從來不關注小朋友,他只關注自己的爸爸媽媽等家人,在幼兒園裡,他甚至會開心地撲向同學的媽媽,但絕不會與同齡孩子互動。

以前的班級,孩子們的能力里都很弱,即便凡凡想與他們互動,對方也不一定能準確接收到信息、也不會理凡凡,加上孩子們本身的等待能力較弱,如果沒有及時得到回應,也就不會再理會對方了,關注度也會變差。

但是能力好一些的孩子具備一定的互動能力,他們會互相借玩具、互相問對方問題等等。

2、遊戲技能、認知能力提升

在課堂教學方面,不論是課程還是遊戲,都增加了一定的難度,更具競爭性,對凡凡來說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當然,這在無形中也是一種鞭策。

課堂上,老師以遊戲教學為主。例如,捉迷藏、搶凳子、傳球等等。這個班和幼兒園的上課模式有點相似,所以凡凡在機構練習了這些技能之後,到了幼兒園就能跟上其他小朋友的節奏了。

我很明顯能感受到凡凡在這裡找到了自信,當他有了自信之後,他才能到幼兒園那種讓他有壓力的群體里,釋放他的自信。

三、歷練,需要一點點勇氣

在第二個班待了三個月以後,我又想給凡凡升班了。

因為我覺得凡凡已經摸清了他們的上課模式和遊戲規則,當他覺得自己什麼都學會了的時候,他就會開始鬆懈。

我認為他需要新的更優秀的環境的刺激,哪怕他成為了小學渣,我也覺得一試。老師也建議我:因為能力相差很大,如果孩子感到很大的壓力而狀態不好的話,需要馬上換回來。

於是,我們嘗試著換到了現在的班級里,這些孩子能力真的很好。他們會自己講故事,並且會思考、會反問,運動技能也不錯。相比之下,凡凡顯得有些「笨笨的」。

班裡的老師對孩子們的常規要求很嚴格。比如「必須在凳子上坐好,離開時要站起來雙手搬回去」。進班第一周,我能明顯感受到凡凡確實有壓力,有時候上課跟不上就會走神。

慢慢地,我發現她的狀態越來越好,和其他小朋友的互動也越來越多,甚至學會差遣同班同學去關教室門了。

有一天,老師告訴我說,凡凡對小朋友說了一句特別牛的話:「我說什麼?你記住了沒?咱倆現在就是好朋友了!」

當時聽完我特別高興,儘管他還沒有學會持續社交,但起碼他在進步。要知道,以前的凡凡,只能說出「baba、mama」等無意義音節。

四、難度相適應,訓練才有意義

雖說我在持續給凡凡升班,但是我必須強調的一點是:孩子接受的訓練,必須與他個人當前的能力相當,否則只會適得其反。這是我的經驗教訓。

前段時間,我每天早上都會鍛鍊他獨立工作的能力,在我看來是非常簡單的事情:我畫了6個圖形,其中3個圓形、3個三角形。我要求他把三角形塗成紅色,把圓形塗成藍色。

當我布置完任務後,我問他「媽媽說什麼了?」他說「所有的都得塗上顏色」,我又問「還有呢?」他便回答「沒有了」。這種對話反覆持續了很多回,但依舊沒有達到我的要求。我將問題反饋給老師,她竟驚呼「太難了!」我很奇怪,這種簡單的事情,能有多難?!

老師向我解釋:「我們大人會覺得這件事情很簡單,但是對於孩子來說裡面有3個任務:認圖形、個數、塗上不同的顏色,而且還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這對於他來說真的太難了,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於是我按照老師的要求,將任務分解成幾個小步驟。剛開始的時候,他每畫一個形狀,都要休息一下,把筆帽合上玩一會兒,然後才會接著畫下一個,這樣其實很浪費時間。

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今早我發現,他可以把3個一樣的形狀都塗完後再把筆帽合上了。這就是一個進步,他會主動思考如何才能高效率地完成任務,專注力也在提高。

五、希望,永遠在前方

剛開始干預的那段時間,我經常會做一個夢:我們家 ,把樓梯全都砸了,然後我整個晚上都在做夢找樓梯,但是我找不到樓梯,更回不去家——那種沒有出路的感覺,我一直記在心裡。

但是凡凡這段時間飛躍的進步讓我十分欣慰,我覺得只要我能夠堅持,希望永遠都會有。

我會一直堅持專業干預到機構不再收他。在那之後,我會選擇自學知識,進行持續的家庭干預。

我和孩子,都在很努力地進步。

您有想對凡凡媽媽說的話嗎?請在下方留言,我們將選取點贊數最高的粉絲,贈送嗨腦仁公仔一個~

點擊下方「了解更多」 發現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