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特別高級的力量,叫影響力

2019-11-28     劉潤商學

商業洞察 丨 作者 / 劉潤 整理 / 程志

這是劉潤公眾號的第651篇原創文章

11月4日,結束了得到線下大課後,我坐飛機回上海。

過程中,我偶然聽到了一段對話,深有感觸。

在擺渡車上遇到一個處長(從對話中猜測)。

處長一坐下來,就用微信罵助理:怎麼把我的箱子收拾這麼重?裡面都放了什麼東西?你怎麼不和我一個航班?真是沒有腦子。

然後另一個人上了擺渡車。處長趕緊幫他把箱子拎上車。我猜他是局長。

下飛機時,一個工作人員在廊橋邊等候。一見到局長就衝過來搶箱子。

局長擋了兩下,但是工作人員太勇猛。局長差點摔倒。終於箱子被搶走了。

如果不知道情況,乍看到這一幕,你都想報警。以為遇到搶劫。

然後工作人員充滿幸福感地笑著,走在了局長的前面。


1

這件事讓我特別有感觸。

工作、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種情境。

以我為例,作為一名商業顧問,要經常飛很多地方,很多我們的同學、合作夥伴、客戶對我們非常尊重。

一定要來機場親自接我,我說不用,派輛專車就可以了。

但是他們經常會帶個助手自己開車來。

每次落地機場,接機的同學都奮不顧身地衝過來搶我的箱子。我急忙護住箱子,說我自己來、自己來。

他們不依不饒,說應該的、應該的,然後左爭右搶。

我嚇得只好連連後退,用生命保護,說:「我箱子裡有金條。」

他們一愣,先是不敢搶了,然後意識到我是在開玩笑,最後只好放棄。

我長舒一口氣,推著箱子走。

他們空著手接人,表情會略顯尷尬。

但是直到今天,我還是沒有學會讓人替我拎包。


2

那職場上,為什麼會有下屬給領導拎包的現象?

可能有人會說這是官僚作風,是下屬對領導的諂媚,應該杜絕。

其實這樣做是有它的道理的,每一件事情背後,都有其商業邏輯。

企業為了提高利潤,所以需要不斷提高效率,提高企業外部的市場競爭效率,提高企業內部的管理效率。

下屬給領導拎包這種現象,是在組織里,已經有了上千年歷史的權威馴化體系的一種表現形式。

這套權威馴化體系對提高內部管理效率特別有效。

什麼是權威馴化體系?為什麼這套體系可以提高管理效率?

— —

這就要從企業內部管理的本質說起。

公司以內叫管理,公司以外叫市場。

公司以外,我們現在都是市場經濟,通過交易達成合作。

可是公司以內,我們完全自由交易了嗎?並沒有。

還是領導給你安排什麼事、什麼指標,你就做什麼事,完成什麼指標。

這些任務是每個員工可以自由發揮的嗎?

不是的,是有規劃的。

人力資源部要計劃一年新招多少人,財務部要計劃一年花多少錢,銷售部門要計劃一年賣出去多少產品,產品部門要計劃一年研發幾款新產品,等等。

都是以年為度來計劃的,不是內部的自由交易。

所以,你看,公司內部管理,這不就是典型的計劃經濟嘛。

改革開放40多年的成功經驗,讓我們很多人會根深蒂固的認為市場經濟比計劃經濟好。

不是的,計劃經濟有計劃經濟的好,它能夠高效分工,提高協作效率。

不過,計劃經濟也有它的缺點,就是它解決不了太複雜的問題。

所以像全社會這種複雜的交易問題,變量遠遠超出我們所能計劃的能力,計劃經濟就不會好。

那我們如果把邊界縮小,縮小到一個公司這麼大的範圍,計劃經濟的優勢就顯現了。

所以,公司是計劃經濟的最優邊界。

公司內部實行計劃經濟,一級一級分工,就需要下級無條件執行上級安排的任務。

那現實中,有時下級不是很樂意上級給分配的任務,怎麼辦?

這時,作為上級,你就要擁有一種東西:權威。

— —

如果上級沒有權威,管理效率就會差。反之,上級權威很高,那麼管理效率也就會很高。

如何獲得權威呢?

這也就有了前文提到的權威馴化體系。

最底層的員工給上級老闆拎箱子,這個上級老闆有時候會把下屬罵的狗血淋頭,可是遇到他的上級老闆的時候,他也非常順從幫他老闆拎箱子,然後他老闆再給他的老闆拎箱子。

那這一級一級給老闆拎箱子本質是什麼?

本質就是馴服每一個人在不爭論的前提下,無條件去接受上級的分工安排。

這套權威馴化體系,還有很多類似下級拎箱子的表現形式。

比如說普通員工坐在工位上,經理坐在小辦公室里,總監坐在大辦公室里,最大的老闆的辦公室可能是整個最頂層。

為什麼會這樣安排?

這其實是一種權利的壓迫,讓你感受到上一級領導的權利。

如果下一級老闆去上一級老闆那開會,上級老闆是不會去下級老闆辦公室的,而是下級老闆去上級老闆辦公室。

為什麼?

下級老闆坐在客位上,上級老闆坐在一個大的老闆椅上,這本質上也是一種權威的樹立。

這時,上級老闆坐在他熟悉的老闆椅上,和坐在對面客位上的下級老闆說話,下級老闆就很難去反駁。

因為這個場景使上級老闆有那種強烈權威勢能。

如果有個上級老闆從大辦公室走出來,去下級老闆的辦公室,下級老闆通常會受寵若驚,而且這個時候,下級老闆會直接讓上級老闆坐在他的老闆椅上,而自己坐在那個客位上,聽上級老闆吩咐。

這還是權威的樹立。

— —

再比如有的公司,行政部門安排會議座位,誰坐在中間,誰坐在旁邊,都有順序的。

這種排序就是在任何時候,任何細節都要提醒大家,我們應該聽誰的。

再比如,下級給上級打傘、下級給上級開車門、點煙、敬酒等等。

所以經常有人說,職位越大,越是生活不能自理。

那真的是生活不能自理嗎?肯定不是。

這些方法都屬於這套權威馴化體系,它有一整套的馴化機制,通過各種行為、每個細節去樹立上級權威。

這套體系在中國就已經有了上千年的歷史,深受我們文化影響的日韓等國的企業,這套體系也影響頗深。

所以這是對提高管理效率非常有效的體系,讓企業可以像軍隊一樣,令行禁止。


3

但這套權威馴化體系也有他的缺點,那就是適用範圍有限。

什麼意思?

首先,在這套體系內,權威只對上下級有用,對平級是沒用的。

其次,就是上級的權威只有在它不斷強化並且馴化的金字塔體系內有用,一旦出了這套金字塔體系,就沒用了。

比如,一個老闆,在公司里所有員工對他都畢恭畢敬,但是離開公司走在路上,周圍沒有人認識他。

那他說,大家讓一讓。會有人理他嗎?

不會的,別人不知道他是誰。

所以,這套權威馴化體系雖然有效,但是有限。


4

那獲得權威,提高管理效率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呢?

有的,那就是影響力。

什麼是影響力?

如果說權威馴化體系,是通過馴服每一個下級在不爭論的前提下,無條件接受上級的安排。

那麼影響力,就是讓別人自願接受你的影響,心甘情願去做事的能力。

如何獲得影響力?

那麼你至少就要有這兩種重要的權利,一種叫專家權,擁有專家權,也就意味著你的決定基本上都是對的,你做的無可挑剔。

另一種權利是人格魅力,就是你總為別人著想,總把別人的利益放在第一步。

所以,你正確並且你為別人著想,這就是一種無上的權利。

這種權利、這種影響力,可以讓你不但影響下屬,甚至可以影響平級、影響陌生人。


5

怎麼獲得這兩種權利呢?

專家權利比較好理解,在你所在的領域,你要有話語權,有經驗,足夠資深。

而提高個人魅力,聽起來有點抽象。

我們舉例來說。

古典老師在他的得到課程《超級個體》(點擊閱讀原文可購買)里提到,他有一次推廣新書,恰巧俞敏洪老師也出了本新書,於是想請和俞老師做個對談,互相推介一下。

因為俞老師是他的前老闆和老師,他說完後,就非常忐忑。

沒想到俞老師很快就回覆說:「沒問題,你把時間定好,我幫你站台。」

古典說,「千萬不要,還是要以您為主。您排在前面。」

俞老師幾乎馬上就給他道:「真的不用,我的發布會已經做過了。另外,你們屬於新一代,理應推廣。」

那一瞬間,古典說,他真的感到了一種特別高級的力量,領導力。

— —

再說個發生在微軟的電梯里的事。

一位普通員工和女友進電梯,碰見前微軟中國總裁唐駿。小伙子特別緊張。

這時唐駿主動問:「David,工行那個項目進展怎麼樣了?」

小伙子一驚,語無倫次彙報了幾句。電梯到了。

唐駿拍了拍他肩膀:「好好乾,加油!」

過了兩天,David給唐駿寫了一封郵件,說「老闆你知道嗎,那天我太緊張了。但是回去之後,我女朋友對我特別好,她說你們大老闆都知道你的名字,你在做什麼,說明我是潛力股。」

也許這個普通微軟員工也感到了一種特別高級的力量。他被唐駿的個人魅力拿下了。

那唐駿做了什麼?讓這個員工幫他拎包了嗎?

沒有,唐駿給了這個員工尊重。

當然這個事對唐駿要求也很高,他要記住那麼多員工的名字,他們在幹什麼。

但這是值得的。

— —

再比如,松下集團的創始人松下幸之助有次吃飯的時候說:把主廚叫出來。

大家都很緊張。

結果主廚戰戰兢兢來了之後,松下幸之助說:你的牛排很好吃,但我今天只能吃下一半。我想親自向你解釋,以免餐具收到廚房,你會覺得沮喪。

這個主廚和所有共進晚餐的人,都被松下幸之助這種尊重摺服了。

— —

俞敏洪願意花時間成就後輩、唐駿記住每個員工姓名、松下幸之助對廚師的尊重,這些看似微小,但是擁有無窮力量的能力,就是個人魅力。


最後的話

為了公司內部市場經濟的分工、協作更高效,你需要有一定的權威。

但你的權威,可以通過100種方式建立,但不應該包括形式上的壓制。

你一旦習慣了用這種方式樹立權威,就會把壓制當做權力,把服從當做追隨,從而過高估計自己的影響力。

不要讓別人給你拎包,不要讓別人給你打傘,不要等著人給你開車門。

這套權威馴化體系只是影響力的一個小小分支,它有效,但是有限。

你真正的更大的影響力是來自做正確的決定,並且對他人有用。

影響力不是職位所賦予的,是每個人在生活、事業當中,都有機會去修煉的這麼一種成就他人的權利。

所以,真正的權利來自影響力,來自你正確並且為他著想,這才是無上的權利。

最後,回到最開始的故事,那個打電話的「處長」,如果有一天他離開了他所屬的這個金字塔體系後,他會感覺到自己對社會資源的一種無力感。

所以我還是挺希望他能夠訓練這種影響力,產生對整個世界的影響,而不是影響他助理一個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B75t24BMH2_cNUgjTY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