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場附和的虛情敷衍到處可見,直言不諱的真心實意在所難求。
——遇言姐
章子怡因為出演15歲少女被群嘲到受不住,發了條微博澄清。
意思是自己坦坦蕩蕩, 沒有想要營銷少女感。
然而,對於這則邏輯不通的聲明,大家並不領情。
因為章子怡扮演的角色就是15歲的少女。
更有網友踢爆,章子怡自己就是出品方,不能翻車了就甩鍋給平台。
好不容易登上神壇,又下凡演網劇少女,主要是三個原因——
第一:近些年電影市場乏善足陳,優秀演員也接不到好角色。
連梁朝偉都連續接拍了一堆爛片,留給熟齡女演員的空間就更少了。
第二:章子怡接《上陽賦》是在2018年,正是網文開發最熱烈的時候。
因為錢給得足夠多,不僅電影演員「下凡」,連和田惠美這種年過八旬的大神級服裝設計師都給網改劇做起了嫁衣。
第三:《甄嬛傳》的爆火太誘人了。
雖然遇言姐並不提倡宮斗劇,但它給孫儷帶來了長尾效應,搞得大家都對大女主劇躍躍欲試。
子怡美還是美的,但不適合這角色,而且劇本和製作的問題也很大
除了以上三個原因,遇言姐覺得還有第4個原因,那就是——
明星的自我認知容易出現偏差。
尤其是像章子怡這種有演技護體的明星,在翻車之前,我看到的是媒體上說的都是誇讚她的話。
那些認識章子怡的娛記自不必言了,把子怡從性格到審美一通褒獎,說她從小到大都沒怎麼變過,生完孩子就瘦回了19歲。
很多醫美號也分析章子怡的銀幕臉,說這種骨相絕佳,皮下脂肪少的臉,上鏡而耐老。
章子怡長著一張爭氣臉,即便是年輕的時候,也不適合演傻白甜
遇言姐說,他們說得都沒有錯,但是不代表38歲可以演15歲。
2012年拍攝的《無問西東》,應該是「少女子怡」的極限了。
當時章子怡33歲,演少女已經略顯吃力,打光要特別小心考究。
未成年人和成年人是兩個物種,不是說你保養得好而且有演技,就能演的。
體重瘦回了19歲,不等於體態回到了19歲。
五官美得高級感,不等於演少女就不違和了。
就算是周冬雨那種天生顯小的演員,過了30歲再演少女也很難有說服力。
40歲的劉曉慶出演16歲的武則天,縱有毛戈平的化妝術,如今看來也難以信服。
更何況,章子怡在《上陽賦》中的演技還這麼尷尬。
裝傻、瞪眼、吐舌、撒嬌,即便是放到一個真少女身上,處理不好的話也挺膩歪人的。
被誇了這麼久的章子怡,因為一部劇拉胯到觸底。
糟糕的是她還擔任著《我就是演員》的評委,以後再點評別人的時候難免底氣不足,或被輿論撿個話梗回踩,這就尷尬了。
近來因為強演少女而被嘲的不止章子怡,還有周迅、趙麗穎。
周迅在《如懿傳》中一出場,18層濾鏡下的臉仍然叫人無法入戲。
32歲的趙麗穎飾演13歲的周翡,被大家跟真13歲的林辰涵對比,B站上的彈幕都在說,後者才是周翡應該有的樣子。
妹子重劍耍得不錯,借力掄劍,人隨劍走,符合物理學
遇言姐覺得,明星活在名人效應的繭中,大概是聽不到什麼真話的。
身邊人都是靠你吃飯的,甲方也不敢得罪大明星,一大群人連哄帶求的,像李蓮英捧著老佛爺。
李誕曾在脫口秀大會上說: 明星在一個被保護的世界裡,智商會下降。有點像皇帝一樣,所有人圍著ta轉。
自己紅了後都被人見面就夸:誕總寶貝兒太美啦,誕總的寸頭真寸啊。
黃渤說, 以前不出名的時候身邊什麼樣的人都有,現在身邊全是「好人」,所有人都和顏悅色的,一口一個「黃老師」地叫。
張藝興也說: 自己這種藝人,原本可以永遠活在粉絲的愛和團隊的保護中。
以上幾位都是有自省精神的。
但更多的明星是——
經紀人、助理,甚至導演都順著你說話,仿佛生活在一個巨大的誇誇群里。
周圍都是彩虹屁的時候,誰還能真實地面對自己?
像黃渤、李誕這種摸爬滾打過的,算是有自省意識,知道人家只是壞話沒有當面說。
有些早年很順利的明星,沒有經歷過社會的毒打,比如 黃曉明,就容易掉坑。
去年,黃曉明上 《立場》訪談,談到早年的not at all事件。
他說, 人到了一定高度的時候聽到的都是肯定的聲音。自己也變得盲目自信,覺得做什麼都是對的。
那時候自己剛開始學英語,自己都覺得自己唱得彆扭,可是周圍的人都說「很好啊」、「很不錯」,結果歌曲出來就被群嘲了。
即便not at all事件已經很有損黃曉明的品牌形象了,但有人安慰他: 不要在意這些小事兒。
黃曉明就是這樣耿直的Boy啊。
遇言姐覺得他最近的 《鬢邊不是海棠紅》里的程鳳台倒真是適合他。
對於意見,有些明星自己會選擇性失明。
知名娛記孟靜提到過一件事。
電影 《我是證人》搞業界看片會,有很剛的影評人說片子也就比《小時代》強點兒。
然後,其他在座的人都緊著安撫楊冪的情緒。
楊冪離開影廳的時候,對自己的經紀人說:「你聽到了嗎?他們都說我演得好。」
《我是證人》的豆瓣評分是 6.3。
遇言姐一直很反感一句貌似精明的警言——
「看破不說破,才是好朋友。」
我不需要朋友們對我報以「高情商」,我覺得能夠說真話的才是真朋友,我也特別珍惜和感激這樣的朋友。
有一次遇言姐公眾號上的一篇文章被人投訴洗稿。
我特別鬱悶地在群里跟大家抱怨——
角度和結論都是我自己獨家的,事實陳 述的部分大家都這樣寫,我怎麼就洗稿了?
當時,大家都安慰我說,文章沒有問題,別在意這種投訴。
只有三表說——
雖然事實陳述部分誰都可以寫,但是你的段落結構跟人家相似,被詬病也不是全無道理的。
講真,我真的是特別感激三表能跟我說這些話。
捧場附和的虛情敷衍到處可見,直言不諱的真心實意在所難求。
珍惜那些敢和你說真話的人,只有真心希望你越來越好的人,才願意冒著被誤解的風險去提醒你。
楊天真是個受到爭議的經紀人,但是她跟喬欣解約時,給她提的建議特別好。
她說——
「關於團隊用人這一塊,你要去找人品正直,比你優秀,願意跟你吵架的人,而不是什麼都聽你的人。
因為, 如果所有人想法都一樣,容易形成一個固定思維。」
既然希望能夠聽到真話,自己先要有容人的胸襟。
陳凱歌因為李誠儒一句委婉的批評就急了。
但其實,畫家黃永玉與劇作家曹禺之間發生過一模一樣的事。
黃永玉曾給比自己大14歲的曹禺寫過一封犀利的信——
「您是我尊重的人,所以我對您要嚴。 我不喜歡您解放後寫的劇本,一個也不喜歡。您為勢位所誤,從一個海洋萎縮為一條小溪流……」
在信的結尾,黃永玉寫到——
自己想了兩天才寄出這封可能會傷人的信。思來想去,覺得如果不把實話告訴曹禺,就辜負了兩個人之間的友誼。
收到信的曹禺又是怎麼做的呢?
他把信裱了起來掛在客廳,並在回信中寫到——
「你射中我的要害,看得我心驚膽戰。」
我喜歡聽甜言蜜語,我更期待醍醐灌頂。
敢和你說真話的人,是人生路上的貴人,對你有一顆責任心,想要幫助你的成長。
年紀愈長,周遭更多的是你好我好的商業互吹,擔心你蹉跎時光而澆冷水的真朋友,一人難求。
章子怡這次翻車翻得蹊蹺,不僅是因為不宜出演少女,還因為糟糕的瑪麗蘇劇本,哪哪兒都不符合她的定位。
如果接下這部劇的時候,身邊的人都在鼓勵慫恿,子怡可以考慮換一個團隊了。
而對於我們自己來說, 遇到批評並不可怕,對你失望才更可怕。
真的要好好珍惜那些敢跟自己說真話的朋友啊。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
-END-
學習席越老師《18招即學即用的鑽石影響力》課程,讓你收穫的不僅僅是知識點乾貨,更有藉助打造影響力而變現的萬種可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7wf8nYBuNNrjOWzR2U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