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同學們朋友們,大家晚上好!今天全民社群熊冠亮老師給大家帶來化妝品門店到底該如何玩轉社群營銷。
現在很多的門店老闆多想依託把顧客集合在群里的方式,試圖打造黏性,將品牌方給予的產品宣傳特點、活動合作方案第一時間發布給這些曾經光臨門店的主顧看。
這種方式在品牌節和特殊日子的時候適用,如果一味地賣貨,「群員」不堪其擾。為何?因為他們沒有必要為門店的信息消耗自己有限的關注度。
很多社群雖然通過一些培訓、返點以及發紅包獎勵、儲值卡增值的方式讓一些人群受益,但是真實的轉化率每個月都有下降。為了維護辛苦加來的顧客,很多的老闆開始想辦法,研究對策。做化妝品門店的姚美女就是當中典型的一個,做了大量的工作:
1、定點發紅包,每天晚上八點準時發放 80 個紅包(約
80-100 元),希冀以此保持關注和活躍度,在社群成員中保留價值感;
2、每天定點發布活動信息,如果沒有的話,則以問候代替,為成員搭建了解門店活動的便捷通道;
3、買送的產品徵集群眾建議,最終敲定的贈品會對第一個提出此建議的人提供獎勵,以此激發成員的參與感;
4、每天會發布一些幕後的故事,製造內容,讓群顯得「有內涵」,比如團隊建設時大家的風貌展示,老闆去參加的品牌會議以及店員的技能展示,此外還有門店生意不同時段的火爆圖片等。
姚美女認為社群之死主要歸因於活躍度不夠,沒有實質內容,缺乏完善管理,可這一套方案實施以來,除了增加了工作量,並沒有帶來多大的轉化率。下一步怎麼走,她進退兩難。
那麼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靜下心來聽聽熊熊老師來講一講,我先問大家一個問題:銷售的核心是什麼?
銷售的核心是篩選啊!
從一開始主動要進店顧客掃碼入群就出現了問題,就像強扭的瓜不停,強行讓一些素不相識也不可能彼此認識的人組合在一起,並且營造的氛圍就是搶紅包,撿便宜,這無異於是給自己刨坑嘛?然後將個人認為有情懷的東西強加給顧客,持續刷屏,不但難以喚醒認同,可能還會讓人產生價值偏差,隱藏的潛台詞則是:你要發廣告,就得發紅包,不然就是信息騷擾。
在運營維護社群的過程中,始終都想群變得活躍,群里確實每天動態和道謝不斷,而讓大家提建議送獎品的環節也帶來一些人氣,但要實現到店轉化率和消費高頻次卻收效甚微。
這僅僅是個例,個體為了解決問題做了適應的對策。而很多的群運營得也許比這還要粗糙,那麼形同雞肋也就不足為奇了。
現在就算是門店做沙龍,高級贈品,定製服務等都是設置層層門檻,為何社群不將其運用其中呢?門檻絕對可以過濾掉殭屍粉,同時缺乏有效的互動也是許多群變得沉默的原因。社群的宣傳窗口功能大可以淡化,在信息如洪的時代,最好把更多的自由空間「讓利」給消費者;
人流一雜需求就不盡相同,是需要明確是為哪些人服務的? 是寶媽?還是專注工作的上班族?是普通顧客,還是忠實會員, 都需要細化分群管理。
既然沒有多少共同的話題,為什麼還有人留在群里呢?她們並非多麼愛群,老會員會礙於薄面,新人偶爾會蹭蹭紅包,而且群員多,有些人思忖留著日後發揚厚臉皮的精神做營銷推廣而用。這樣看上去就是一成不到的群員參與度,而這遠遠不及建群的初心。
有的群可以自發地產生話題和內容,因為群成員有歸屬感;而有的做成了廣告發布渠道,這樣的群似有還無。你可能會憑一時的小技巧拉動了銷量,但終究無法贏得持續的信任,當然也就無法贏得持續的、日益增大的利潤。
這就不難理解為何有的門店他們捨棄做難以維繫的社群,轉為加用戶為好友,讓廣告和活動在朋友圈狀態中讓顧客看到,顧客的自主權相應的增加,可以選擇看或屏蔽。有需求的自然還會去這位代表該門店的帳號里瀏覽動態。
那麼怎麼辦呢?社群到底該怎麼打造呢?
首先要明確建群的初衷,不是去寵溺顧客,而是提供服務,打造黏性。
可以在原來的基礎上細分幾個專屬群,如上班族、居家寶媽族、高級會員群等,一次分化 3-5 個為宜,將廠家活動篩選有針對性的發給這些人,高級會員提供附加服務,將顯性營銷轉為潛移默化的營銷方式,提供價值連接。
在這個過程中,定規矩很重要,要確保入群有一定的門檻(入會時間和消費金額),事先說明不定期清人(不要怕得罪顧客)清理經常發小廣告的人,這樣的群才能實現擢優管理,因為後續提供的服務是賦予群員以優越感。
答題者進店可以領份小禮品,關於顧客需求點的詢問最好落實到具體,但不宜設問太多。如:工作壓力問題,減壓護膚問題, 平時最關心的是什麼?想在門店學會哪種妝容?周末有小型茶話會來參加嗎?我們店有專業彩妝師手把手教會你。
一旦確定了人群基本需求點後,就是提供相應的有針對性的服務和體驗了,讓人獲得價值感,在專業度方面要打造出自己的優勢,一個群的構架中除了有精心篩選的會員,還要安排導購人員、培訓師、售後客服等專業人員進來。讓大家的問題都能及時得到答覆。
然後是互動和引客入店。
關鍵和重要的一步是互動和引客入店,除了體驗邀請函的發放,還可以組織定時秒殺,為群專屬會員打造的定時競拍,搶紅包的金額乘以固定係數後兌換抵用券進店使用,除了產品促銷日的日常公布,還可以設置一個專屬於群員的「社群活動日」。
如果有條件,在微信平台(微商城)設置推薦購買返點的功能, 將會員轉化為分銷者,當然這一步需要尋覓一個靠譜的網絡技術平台,儘量讓各環節顯得簡便易懂好用。
其實讓社群保鮮還有更多的方法,每一年社群經濟模式都將面臨新的洗禮,真正能做好社群的人,首先心理上就沒有什麼設限!比如覺得自己只適合踏實做生意,年輕人玩的套路很難適從,這些方法怎麼看怎麼不在同一世界。其實這只不過是將交
流的方式挪到網絡移動端而已,只需看作是一個提供服務和培養顧客的渠道就行。
秋葉 PPT 的秋葉曾說:「如果你的產品只是一個簡單的甜甜圈,你很難組建一個『甜甜圈』社群。因為圍繞『甜甜圈』可以深度挖掘的話題太少。但如果你的產品是一部手機、一輛汽車、一個單反,那麼可以挖掘交流的話題就豐富多彩,有可能找到和你有一樣獨特體驗的社群成員。」同樣,你守著這麼多可以營造話題和打造活躍度的產品,真心是懷抱利器,怕什麼!
好了,今晚的分享就到這,希望能夠更好的幫助到大家。我們下節課見。如果你喜歡熊冠亮老師的分享,記得關注熊冠亮老師的今日頭條號,每天給你帶來乾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