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噴上熱搜的黃曉明,到底犯了哪些管理上的忌諱?

2019-08-20     璃語職美人

文|趙曉璃

寫在前面的話:

《中餐廳》第三季播出之後,有人說,黃曉明硬生生把這些年好不容易積攢的口碑給弄砸了。

不僅如此,罵聲一直把黃曉明噴上了微博熱搜。

那麼,黃曉明在節目中的表現,到底觸犯了管理上的哪些忌諱?

對很多正在做管理者或想要做管理者的職場朋友們而言,又有哪些值得汲取的教訓呢?

一、

我們先分析下黃曉明在節目中的表現,看看哪些是招人反感的行為。

1、一意孤行,聽不進員工的意見

在節目的一開始,黃曉明就不顧他人的顧慮,做出了一個錯誤的決定,那就是:套餐制。

事情發生在第一天工作結束後的復盤期間,黃曉明讓大家發表些意見,並表示會虛心接受。

這個時候,員工們紛紛說出了自己的看法,很多人就「套餐制」提出了質疑並給出了理由。

「套餐越高越多,成本太大」;

「職責不明確,效率低下」;

「菜品不斷調整,收銀難度太高」......

這個時候,就在大家期待黃曉明能夠認真考慮套餐制的問題時,他突然冒了句:「這個事情不需要討論,聽我的!」

What?!

那你幹嘛一開始讓員工發表意見呢?

這邊讓員工發表意見,又不認真考慮,還斷然否定大家的建議,搞得一副「唯我獨尊」的架勢,確實挺讓人惱怒的。

這就好比,你是一名員工,有一天老闆突然問你:「對目前的工作有什麼意見?說出來聽聽。」

結果你把自己思考和總結的都說了出來,老闆突然臉一沉:「好了,這些不用再討論了!」

請問你內心會是怎樣的感受?

這不是在拿人開涮嗎?

實在讓員工很難體會到被尊重的感覺啊!

好歹你作為老闆的,能不能稍微緩一緩,說一句:「感謝大家的提議,給我一點時間,我回去認真考慮考慮。」

這不也是一句話嗎?

2、做事太過隨意,動輒修改流程

俗話說的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在任何組織里,最怕的就是沒有規矩;

比沒有規矩還可怕的,就是「一切按老闆說的辦」。

要知道,老闆的想法有可能就是心血來潮,他今天這樣想說不定明天又變換了主意,手下人往往會白忙一場,這著實讓員工感覺心累啊。

最讓吃瓜群眾鳴不平的,就是黃曉明對待大廚的態度。

在節目中,黃曉明臨時改變做菜流程,用不容置疑的口吻告訴大廚:「聽我的」。

動輒制定新流程,然後以一句「不要再問了」噎死眾人。

還有就是,後廚備菜是有數的,之前定好的是24份,結果開張後不顧一切拉客,導致後廚忙的不可開交不說,客人更是怨聲載道。

攤上這樣的領導,真是分分鐘挑戰員工的忍耐力。

3、對外胡亂承諾,對內不體恤員工

在第一季中,黃曉明就顯得特別大方。

但這種「大方」,無疑會給他人帶來極大的困擾。

他什麼都喜歡送給顧客。

當時趙薇問他檸檬水的定價,黃曉明說30泰銖;

趙薇覺得定價太低了,黃曉明說乾脆白送給顧客吧;

趙薇說了句,滾。

在黃曉明看來,開業總得送點什麼,他後面一直對「送東西」念念不忘。

當時來了些客戶單點的餐,趙薇提議不送湯,但黃曉明堅持送湯。

趙薇氣不打一處來,就甩了句氣話,說明天開始學他,啥都送。

後來趙薇「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隻身」,黃曉明依然一臉懵逼,不知自己錯在哪裡。

看吧,這裡面有個最大的問題在於,他更關注自己的那套邏輯,完全不顧現實和客觀世界是怎樣的。

到了這一季沒有了趙薇坐鎮,這個問題就彰顯出來了。

與之相對應的,就是對員工頤指氣使,對員工的辛勞視而不見,並把罪責全部推給員工身上。

這不,看最近一期的預告,黃曉明將林大廚給停職了。

二、

問題來了,你認為管理者需要具備哪些能力和素質呢?

請找出一張紙寫出答案,看完後不妨回顧下,看看有沒有收穫或者需要補充的地方。

1、要有甘居幕後的胸懷

從我經手的諮詢案例來看,很多業務精英們往往很難做到管理者,最核心的原因在於四個字,爭強好勝。

是的,在業務員階段,「爭強好勝」確實能給個人帶來最大的利益。

但是作為一名管理者而言,你要兼顧的是團隊利益,這個時候,「個人英雄主義」往往是行不通的,你必須成為一名優秀的培訓師兼職場教練,幫助手下人迅速成長。

而如果一個人不具有「甘居幕後」的胸懷,事事都要爭第一,在心態上離管理者的段位還差很遠。

2、以德服人或以理服人,切忌仗勢壓人

管理者要明白,你和下屬是一個陣營的,你需要做的,是幫助下屬儘快熟悉業務,或者幫TA更有效地開展業務。

在下屬開展業務的過程中,如果流程上遇到阻礙或者有哪些地方不規範的,作為管理者就需要提出改進或完善方案,確保執行的高效順利。

在這個過程中,領導威望的建立源於兩點,一是對組織的貢獻值,二是對下屬成長的貢獻值。

人們願意跟隨一個領導,首先在於這名領導業務精熟,遇到難題能夠化險為夷,具備一定的實力和影響力;其次在於這名領導具備一定的胸懷和耐心,懂得如何因材施教,根據下屬特點培養員工;最後在於這名領導勇於擔當,讓員工跟著自己有肉吃,遇到責任會自己先扛。

也就意味著,威望這種東西不是靠吼出來的,而是靠你實實在在做出來的,是為組織為員工付出的心血換來的。

3、不容忽視的「隱性控場」能力

在節目中,王凱俊的表現倒是有很多可圈可點的地方。

1)、雙贏思維,化解危機;

當客人點的套餐A賣完之後,他提出用同樣的價格置換更貴的C套餐予以補償,迅速化解了可能出現的尷尬和危機。

2)、具備同理心,懂得照顧員工的情感需求;

例如,他會主動上前給大廚捶背,對大廚的辛勤付出予以認可,並給予正面反饋;

另外在節目過程中,他做事從不抱怨,只要有需要,會主動填補,不計較個人得失。

3)、不被情緒帶偏,關注事實和結果;

例如,在眾人爭論明天賣什麼的時候,他則小心翼翼地提醒大家,第二天不開業......

三、

約翰·麥克斯韋爾把領導力總結為五個層次:

1、職位;

人們追隨你是因為他們非聽你不可;

2、認同 ;

人們追隨你是因為他們願意聽你的;

3、生產;

人們追隨你是因為你對組織所作的貢獻;

4、立人;

人們追隨你是因為你對他們所付出的;

5、巔峰;

人們追隨你是因為你是誰以及你所代表的東西。

從這五個層次不難看出,管理者的能力和素養比基層員工高在哪裡了吧?

真正的管理者,絕不是僅僅仰仗職位的加持發號施令,而是在決策、監督、推進事務當中起到了關鍵性的疏通作用,與此同時,他還要具備一定的胸懷,克服人性自私狹隘的弱點,將下屬培養起來。

這樣的人,才是職場中不可或缺的人才啊。

最後還要說一句,此文的分析僅就節目中嘉賓的表現就事論事,旨在提取些可以參考或需要警惕的地方,無關嘉賓的人品、道德等相關問題。

至於嘉賓的表現是否是節目需要刻意呈現出來的戲劇化效果,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以上。

作者簡介:趙曉璃,資深職業生涯規劃師,國家心理諮詢師,職場作家。著有以職業諮詢案例分析為素材的職場暢銷書《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設計》,成為職業規劃領域為數不多的諮詢實戰及個人發展實用書籍。2018年職業規劃及工作方法乾貨類新書《從極簡到極致:在擅長的領域做一個厲害的人》被評為2018年度經管類十大好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4Fns2wBvvf6VcSZPJH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