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城經濟圈」里的群聊模式透露了什麼信號?

2020-07-19     成都科技

原標題:「雙城經濟圈」里的群聊模式透露了什麼信號?

7月15日舉行的中共成都市委十三屆七次全體會議,336名參會人員被分為「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市直機關、高校科研和國企等12個分組,在「融入雙循環、唱好雙城記」的大主題下,各分組的發言仿佛來了一次群聊,都是乾貨和重點齊飛,幹勁和動力滿滿。

成渝合作

放眼亞歐大市場

「我們要爭取在今年內讓東部新區的塔吊數量翻一番。」成都東部新區管委會主任惠朝旭用了一個具象的物體來描繪宏圖。成都東部新區黨工委書記張瑛則直接用了舉世聞名的「深圳速度」來對標。成渝要打造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的「第四極」,「東進」區域是成都向東發展的支撐。不只是東部新區,近4000平方公里的地域相連、產業相關的「東進」區域都迎來協同發展的機遇。

「汽車城」龍泉驛過去被認為可能面臨重慶的同質化競爭。「成都和重慶兩地的汽車整車產量已占全國18%,具備了參與全球競爭、帶動區域發展的實力。」龍泉驛區委書記何勛把重慶的汽車產業摸得清清楚楚,「我們和重慶是競合關係,銷售上確實有競爭,我們的合作是更大範圍內構建生態圈。」何勛的判斷,正符合全會的精神。

全會指出,面向未來,成渝合作要改變區域市場定位,放眼亞歐大市場,加強產業圈協作和產業鏈合作,以產能規模、龐大市場和創新能力為支撐形成比較競爭優勢,全面增強重要經濟中心核心功能支撐。

以汽車產業為例,龍泉驛區正在為招商引資開展百日攻堅,瞄準頭部企業,目標是把零部件強鏈穩鏈鞏固下來,力爭年內布局3個百億級汽車整車項目,現在已有1個成功落地。

「重慶小面」和「成都擔擔麵」也在合作。市商務局局長張金泉提到,此前兩地已經就如何深化雙城互動、打造消費目的地城市、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共同海外市場、幫助企業走出去等方面有一系列具體合作方案,下一步將落實項目具體實施,「做強消費集合功能,把川菜品牌打出去。」

各騁所長

推動成都能級躍升

「雙城記」是成渝聯動的合作故事,也是成都壯大極核的故事。在發言中,有一種聲音是主流:要各從所好,各騁所長,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共同推動成都能級躍升。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被賦予「一極兩中心兩地」的定位。會場上,科技創新中心和高品質生活宜居地被屢屢討論。

今年成渝共建中國西部科學城,兩地的國家級新區——兩江新區、天府新區備受矚目。天府新區成都管委會主任陳歷章透露,未來將充分發揮成都科學城的極核作用,布局和建設一批高能級的大科學裝置和國之重器,為雙城經濟圈建設提供創新策源的源動力。

接下來,成都還將布局一大撥「大科學裝置」和「國之重器」,最終的目標,是形成創新策源地。「我們正在做兩件事,一個是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第二個是推進天府實驗室的建設。」成都市科技局局長丁小斌說,成都將對標國家實驗室標準加快籌建天府實驗室,預計將在年內掛牌。

「像成都人那樣生活」

塑造比較優勢聚人引流

簡陽市委書記詹慶則直言,簡陽作為「東進」主陣地,在城市形態、功能、創新要素聚集、市場環境等方面還有許多值得明確和提升的空間,簡陽要從縣域城市的標籤中走出來,向區域城市轉變,「像成都人那樣生活」。

全會中,熱詞之一就是「像成都人那樣生活」。這可以成為引領時代潮流的價值選擇,是城市氣質的表達,更基於城市公共服務的完善。過去,主城區「代表」成都,在「十字」方針戰略引領下,不同的區域發揮不同的特質,都能塑造比較優勢聚人引流。

龍泉驛區正在依託大運會場館建設的機遇完善城市基建,成都東部新區配套的3萬套人才公寓在加快進程,成渝中線高鐵將令金牛區構建起新商圈……

透露的是成都機遇、信號,也是為什麼要「像成都人那樣生活」的答案。

信息多一點

輸入

認真學習傳達

學習市委十三屆七次全會精神

市科技局在行動

市委十三屆七次全會堅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精神以及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精神,聚焦「一極兩中心兩地」目標定位,加快建設高質量發展增長極和動力源。

會後,市科學技術局迅速掀起學習貫徹全會精神熱潮。全會堅定貫徹黨中央關於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大戰略部署,全面落實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和推動作用。全市科技系統將把學習和貫徹落實好全會精神和省委、市委部署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要政治任務,紮實抓好各項決策部署落地落實;要著眼共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創新策源地和先進要素窪地,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成渝現代產業體系和城市未來發展方向持續推進創新,全面推進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建設;要持續完善創新鏈提升產業鏈,打造一批以國家重點實驗室為代表的高水平平台,爭取一批大科學裝置建設和交叉研究平台等重大基礎研究機構,突破一批關鍵技術瓶頸,形成前沿技術優勢,提升在國家創新網絡中的位勢能級,加快形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圖據:成都日報、網絡

責編:黃旖寧

封面/編輯/美編/校對:何秋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3RjZXMBiuFnsJQVKAN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