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專家:
葉定偉,中國臨床腫瘤學會前列腺癌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上海市泌尿腫瘤研究所所長,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黨委副書記
這個癌症就是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發病率在全球男性泌尿腫瘤中位居第一,且發病率和死亡率逐年遞增 。而在我國,超過2/3患者初診時已屬中晚期或局部晚期,錯過了最佳治療機會,晚期前列腺癌的致死率也相對較高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前列腺癌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上海市泌尿腫瘤研究所所長、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黨委副書記葉定偉教授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他同時指出,前列腺癌早期症狀隱匿,容易被忽視,而中國公眾早期篩查意識薄弱,是前列腺癌致死率高於歐美國家的重要原因之一。他呼籲大家關注前列腺癌早期篩查,守護男性「生命腺」。
症狀:早期隱匿,「早篩、早診、早治」很重要
前列腺是男性特有的器官,別看只有栗子般大小,卻被稱為男人的「生命腺」。「早篩、早診、早治」對防治前列腺癌意義重大。
近年來,我國前列腺癌每年以10%的速度快速增長。數據顯示,與已開發國家相比,我國前列腺癌確診較晚、生存期不理想。我國超過2/3患者初診時已屬中晚期或局部晚期 ,2018年前列腺癌5年生存率66.4%。比較來看,歐美已開發國家約81%前列腺癌患者發現時處於早期,5年生存率近100% 。
葉定偉教授介紹:「前列腺癌早期一般無症狀,隨著腫瘤發展,出現排尿困難、尿頻、尿急、尿痛、尿不盡、尿瀦留等症狀,又與前列腺增生症狀相似,容易誤診或漏診。在美國,九成的前列腺癌是通過篩查發現的,而在我國,前列腺篩查遠遠不足,導致我國前列腺癌的高致死率。目前,篩查是早期發現前列腺癌唯一有效的手段。」
篩查:兩類高危人群推薦每年一次PSA
前列腺癌篩查主要有兩個手段:
一是直腸指檢。是指由醫生將手指伸進肛門,感受前列腺的大小、質地,有無結節等;
二是前列腺特異抗原(PSA)篩查 。
相對來說,PSA篩查只需抽血檢查,更加方便,痛苦感更小。普及PSA篩查有助於早期發現前列腺癌,儘早治療,延長生命,提高生活質量。因此,推薦高危人群定期進行血清PSA篩查。
建議以下前列腺癌高危人群,每年進行一次PSA篩查:
1. 一般男性50歲以後前列腺癌高發,應一年做一次PSA篩查;
2. 有前列腺癌家族遺傳史,則應從45歲起每年堅持做PSA篩查 。
治療:精準化治療是關鍵
此外,葉定偉教授還介紹:「從預防篩查、診斷、治療到康復的診療一體化對前列腺癌防治很關鍵。同時,前列腺癌的治療還趨向於精準化,為患者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 。」 通過開設「精準醫學門診」泌尿腫瘤患者或對遺傳性泌尿系統腫瘤有疑問的患者、家屬,可獲得相關的基因檢測報告解讀和精準治療諮詢服務。
葉定偉教授帶領團隊開展的一項多學科綜合診療研究成果,近日在美國癌症協會官方期刊《臨床腫瘤研究》發表。此項研究證實,精準PET/CT能夠有效發現傳統影像檢查未能發現的前列腺癌轉移病灶,並基於精準檢查發現的轉移病灶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從而大幅度提升前列腺癌的治癒率和生存期 。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一直走在我國前列腺腫瘤防治的前沿,充分發揮MDT多學科綜合診治的優勢,給患者帶來了更多獲益和治癒希望,2019年其累計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達到82.6%,超越全國平均水平 。
文獻參考:
美國癌症協會(ACS)與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聯合發布的《2019年癌症事實與數據》
PRISM 調研結果 2017
血清PSA系列在前列腺疾病中的應用 蘇漢文. 李艷. 李棟.臨床檢驗雜誌 2005年02期
前列腺癌診療規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2018年版
葉定偉主編.前列腺癌家庭防治手冊.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