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產業工人「有技能」「住得下」上海產改有實效

2020-02-21     東大街5號


【全面深化改革·落實在基層】

  上海產業工人約500萬人,是上海主體就業人群之一。如何將約500萬人的上海產業工人隊伍,打造成一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上海市的做法是聚焦產業工人群體的現實情況和實際需求,起草了《關於推進新時期上海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實施意見》(簡稱《實施意見》),召開全市推進大會,加強組織領導,提升職業技能,改善公共服務,將「產改」落實到「刀刃」上,扎紮實實惠及工人及用人企業。

  不斷推進至今,上海的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已取得了一定成效,目標清晰可見。

聚焦形成合力,確保實現改革新突破

  千張網、一根線。聚焦形成合力,加強組織領導,搞好頂層設計,上下聯動,分工合作,始終堅持黨對改革工作的領導,是上海「產改」的前提。上海市、區兩級都成立了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領導和協調機構,推動出台各項改革舉措和配套政策,建立聯合調研、信息通報、定期會商、督促檢查等相關制度機制,深入推進落實各項改革工作。

  有序推進綜合試點工作。2018年由上海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印發了《技能提升行動計劃(2018—2021年)》,之後,各區相繼制定出台了區域性技能提升行動方案。嘉定區將改革主要舉措轉化為四個方面39個重點工作項目清單,並實施項目式管理;閔行區聚焦重點產業、重點領域、重點項目,專門制定《閔行區技能提升行動計劃》,提出職業技能培訓目標任務,加大對企業自主開展職業培訓的政策支持力度;松江區積極建設與G60科創走廊相適應的產業工人隊伍,並制定了30項改革舉措共計109條實施要求的具體政策。

  努力營造推進改革的良好氛圍。大力宣傳弘揚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上海市總工會持續深化工匠培養選樹活動,2018、2019年已評選產生200名「上海工匠」。

  2019年5月,上海市總工會、市委督查室、市委改革辦、市政府督查室等部門組成聯合督查組,對推進「產改」情況進行專項督查。2019年11月,全國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之後,上海分會場結合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重要講話精神,聚焦重點任務進行專題部署,確保實現改革新突破、創造發展新奇蹟。

提升整體素質 讓產業工人「有技能」

  提升產業工人整體素質是產改成功的關鍵。

  「建立健全大職業教育聯席會議制度、加強職業教育與職後培訓統籌、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雙證融通、企業設立學徒崗位、建設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健全人才評價體系……」上海市人大修訂《上海市職業教育條例》,將有關產業工人技能形成體系中的相關內容納入重點條款。

  上海市人社局依託具有示範引領作用的大企業、行業協會、工業園區,建立117家面向上下游企業開放的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其中國家級基地18家;上海市總工會與上海開放大學成立「工匠進修學院」,在本市各級勞模和高技能人才、一線產業工人以及各類在崗人員、創客群體中開展教育培訓。

  不盲目擴張,而是有針對性地「斷舍離」。上海市教委推進職業教育新一輪專業結構調整和院校體系完善,優化技能人才培養體系,中高職減少近10%的專業點。同時「與時俱進」地新增了機電技術應用、電氣運行控制、飛機電子設備維修、新能源汽車製造等專業,開發人工智慧、雲計算、智能製造等新專業,以滿足產業轉型升級的用人需求。不僅如此,市教委近年來通過中高貫通和中本貫通試點,不斷完善「中職—高職—應用本科—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現代職教體系,持續打通技術技能人才成長上升通道。在「招生即招工、入學即入企」的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下,已有32個現代學徒制試點,每年培養近千人,不斷補充產業工人隊伍新鮮血液。

  為推進技能人才與工程技術人員職業發展貫通,上海市人社局印發《關於在本市工程技術領域實現高技能人才與工程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的試行方案》,促進兩類人才深度融合,切實提高技術技能人才的待遇和地位。

改善公共服務 讓產業工人「住得下」

  「住得下」,才能「留得住」。一線城市,不僅要讓產業工人「有技能」,還要減輕產業工人的生活壓力,生活得安心踏實。上海市大力改善公共服務,條條件件見實效。

  大力推進單位租賃房建設。截至2019年,上海市累計已建設籌措各類單位租賃房約9.2萬套,累計保障家庭超過50萬戶,其中產業工人等各類務工人員約占80%以上。

  擴大住房公積金制度覆蓋面。落實《上海市住房公積金繳存管理辦法》,穩步推進在滬合法穩定就業職工繳存住房公積金。2018年,新開戶職工100.17萬人。

  探索擴大住房保障範圍。聚焦上海穩定就業、長期為上海經濟社會發展作出貢獻的非滬籍高技能人才,上海市政府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完善本市共有產權保障住房工作的實施意見》,進一步擴大共有產權保障住房供應範圍。

  優化租賃提取公積金業務辦理:對於租賃平台辦理網簽備案的職工,最高月提取限額由2000元提高至3000元;線上全流程辦理,「不見面」「零跑路」;簡化提取條件,減少相關證明材料……2018年申請租賃人數、租賃提取金額同比增長60.34%、64.61%,支持上海市無房職工解決住房租賃需求成效明顯。

  關注新興就業群體。制定並實施「新興就業群體工會會員互助保障計劃」,提升其抵禦職業風險的能力;建成1000餘家戶外職工愛心接力站,並列為市政府實事項目,促使更多戶外職工走進工會組織。

  完善公交配套和服務工作。根據產業園區需求和客流量實際情況,僅2019年一年就完成新增服務園區公交線路16條、調整39條;新建公交樞紐6個、改建1個;新建內部或外部道路6條、改建6條;新增公共機動車停車位16523個,新增非機動車停車位8855個;定製包車線路共49條。

  有素質、有技能、安居樂業,隨著「產改」的不斷推進,這一支宏大的產業工人大軍,必將成為上海經濟社會創新發展的動力源泉和支撐保障。

(本報記者 孟歆迪)

來源:光明日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tVyZnAB3uTiws8K8-Ly.html


表 情

2020-05-01





囊謙脫貧了!

2020-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