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丨年少時遇見金庸,是我的小幸運

2019-10-30     澎湃新聞評論

評論君說

在那個渴望閱讀卻苦於書籍匱乏的80年代,一本金庸小說足以打開一個新的世界。

送別金庸(作者@阿駘)

作者 |葉克飛

轉眼間,金庸去世已整整一年。

在這一年裡,喧囂世界似乎沒有太大變化,人們繼續生活在快捷便利的世界裡,在抖音和快手中尋找存在感,在美食前自拍,在朋友圈里描畫最好的自己……

只是,很少有人活成自己夢想中的樣子,甚至連成為朋友圈里那個經過美化的自己都是奢望。

不管時代如何變遷,技術如何進步,人們總與願望中的自己大有差距。這個道理,金庸早已告訴我們,就在我們將自己代入金庸書中角色的時候。

我讀金庸由《射鵰英雄傳》起,但既不喜歡郭靖,也不喜歡黃蓉。後來讀《神鵰俠侶》,見到中年黃蓉變成面目可憎的衛道士,還慶幸自己能掐會算,不至於像那些喜歡年輕黃蓉的人那般感慨。

那時,我最喜歡的是楊過和令狐沖。《神鵰俠侶》中最百讀不厭的兩段,一是楊過在終南山上執意與小龍女成婚,一是楊過在絕情谷底與小龍女重逢。《笑傲江湖》里最喜的是令狐沖隨華山派眾人前往福建林平之老家,備受白眼、滿心不平卻另有際遇,直至知道任盈盈的身份。想來也是年少心性,所以才欣賞楊過在世人不容中的孤狂,還有令狐沖在逆境中的洒脫。至於金庸念念不忘、矢志書寫的「俠之大者」,或許是年少時見過太多刻意拔高,反倒不感冒。

後來年紀漸長,不再喜歡楊過,但對令狐沖卻越來越有好感。那個充滿血腥權力鬥爭的江湖世界裡,唯有令狐沖這樣的隱士值得尊重。

可不管楊過還是令狐沖,都不過是我曾經的夢想。雖然曾為年少時的我抵禦現實世界的種種暴擊,但終究只是慰藉。一旦成人,我就明白自己面對的世界與楊過和令狐沖身處的江湖無異,但自己卻不可能成為他們。當然,比我更「成熟」的人,會說自己「不願成為他們」,如此方能更好地在現實世界中生存。

金庸並不完美,甚至隨著我的成長,他在我眼中有了越來越多的毛病。他始終是一個儒家知識分子,有著相對陳舊的史觀。他的女性觀也並不討好,女性往往缺乏獨立性,雖然很多人說古龍大男子主義,可他筆下的風四娘就比金庸的女性角色獨立得多。在這個網文當道的時代,新派武俠只要不走火入魔,往往能站在金庸小說的肩膀上摘個桃子,比如鳳歌和小椴……

可正是因為這樣,才使得「年少遇金庸」顯得幸運而美好。在那個渴望閱讀卻苦於書籍匱乏的80年代,一本金庸小說足以打開一個新的世界。在那些年裡,金庸滋養我們,我們也不挑剔苛求金庸,這也許是作者與讀者之間最美妙的關係。

在金庸已成影視IP,原著甚至被年輕一代忽視的當下,這樣的閱讀記憶就變得更為珍貴。

※ 編輯|李勤余

澎湃評論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來源

有深度、有態度、有溫度的新聞評論,盡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iUXHm4BMH2_cNUgOvi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