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新時代 發展高質量」仁懷:高粱標準化生產全國示範市!帶動5萬農戶生產!產值達4.37億元

2019-07-23     仁懷市融媒體中心

戳藍色字「今日仁懷」關注我們喲

近年來,仁懷市按照省委「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要求,緊緊圍繞產業革命「八要素」,狠抓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精準選擇高粱作為「一縣一業」主導產業,著力規模化、組織化、標準化、科技化、信息化,積極探索現代農業發展路子。

「仁懷糯高粱」獲國家地理標誌產品認證

仁懷市先後獲全國酒用高粱農業標準示範市

國家級農業(高粱)標準化示範市

成為目前全國單一行業

面積最大的有機生產基地

全國十大有機生產示範基地之一

2018年,全市種植有機高粱面積30萬畝,

收儲5.33萬噸,產值達4.37億元

帶動農戶5萬餘戶

(其中貧困戶6834戶21600人)

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

來看看仁懷做了哪些努力~

抓規劃布局,實現規模化發展

抓土地有機認證規劃。著眼形成規模化的有機高粱產業生產基地,委託貴州大學根據全市土地資源狀況,圍繞公路沿線和主要壩區集中連片進行規劃布局,2014 年在全國率先進行地理坐標定位測繪,規劃面積58萬畝,2015年完成有機土地認證38萬畝,為有機高粱規模化生產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抓產業發展規劃。圍繞茅台酒有機原料供應,充分發揮本土原料生產優勢,著力構建有機高粱生產體系,對高粱的生產、基地打造、收儲設施建設等進行統一規劃,統一生產資料供應,統一技術指導,統一價格收購,統一質量要求。通過科學規劃和發展,目前高粱產業已成為仁懷市農業發展中的「一縣一業」主導產業、支柱產業、脫貧產業和特色產業。

抓規模化生產。以農村「三變」改革為抓手,突出本地特色發展有機高粱產業,鼓勵有機高粱種植專業合作社通過土地流轉或引導農戶利用土地入股合作社等方式,推進有機高粱規模化、集約化生產,著力發展10—50畝適度規模的種植大戶。2019年,全市種植有機高粱30萬畝,計劃收儲7.5萬噸,19個鄉鎮147個專業合作社種植高粱,種植農戶57446戶,覆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7000戶2.1萬人。其中,50畝至100畝種植大戶66 戶,100畝及以上大戶26戶。

抓機制建設,提高組織化程度

建立責任機制。明確有機高粱生產相關部門職能職責,建立「高粱生產輔導員」制度,實行精細化管理,高粱生產收儲銷售主體直接從事有機高粱規劃發展、集訓培訓、生產指導。各鄉鎮組建高粱產業化專抓專管機構,負責高粱產業的統籌協調和監督管理,重點做好訂單簽訂、田間管理、有機生產、有機認證、收購各環節的網格管理服務工作。

建立獎扶機制。每年市人民政府下達考核辦法,在生產、收購兩個環節分四次進行單獨考核獎勵,按照考核結果,在茅台酒廠安排的600萬元經費中對鄉鎮、合作社和種植大戶進行獎扶,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

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建立村社企合一的經營管理模式,群眾以土地入股合作社,群眾通過務工、保底分紅獲得收益。強化建檔立卡貧困戶利益聯結,在2019年實行9.2元/公斤最低保護價格進行高梁收購基礎上,由收儲企業利用扶貧子資金項目對貧困戶生產物資投入給予每畝20元以上補助,對貧困戶種植的有機高粱按每畝200元標準進行直接補助,進一步助力貧困戶增收致富。四是建立風險保障機制。自2008年以來,茅台酒廠和仁懷市政府每年各安排100萬元資金作為風險保障基金專戶存儲,應對自然災害等風險。同時,實行農業特色雜糧(高粱)保險,由省、遵義市、仁懷市匹配和農戶自籌的方式,開展高粱保險。比如在2017年個別區域受小氣候條件的影響造成損失,保險公司賠償150 萬元,有效減少種植戶損失。

抓規範種植,實行標準化生產

注重標準制定。按照有機高粱標準化生產要求,制定了《仁懷市酒用優質糯高粱綜合標準體系》《貴州茅台酒有機原料基地管理手冊》等地方標準6個,並嚴格按照標準規範生產,切實提升了有機高粱標準化生產水平。

注重標準示範。以建設示範區、辦示範點為抓手,捆綁各類資金,通過打造集育苗大棚、高粱儲存加工房、機耕道、生產便道、排洪溝渠、灌溉供水設施、病蟲害防治監測點、農用機具、蓄水池等基礎設施建設,對示範園區進行標準化配套建設,形成標準化生產示範效應。目前,已啟動30個村383個區域10萬畝以上標準化基地試點建設。

注重訂單管理。以鄉鎮、收儲部門為主體,加強訂單管理。嚴格執行「一議兩 簽兩查三公示」訂單簽訂程序,「一議」即召開群眾會商量,「兩簽」即草簽和正式簽定,「兩查」 即查移栽面積和實際產量,「三公示』即按照村、組、鄉、市四級分別對草簽面積、移栽面積、實際產量分三次公示。四是注重標準耕作。根據科學種植要求,積極開展輪(間、套、混)作種植技術推廣應用,成功探索推廣「高粱+蔬菜+馬鈴薯」「高粱+蔬菜」 「高粱+油菜」 「高粱+紅薯+蔬菜」和「高粱+豆科類+蔬菜」等優良種植模式,既改良了土地,又實現了農民增收、農業增效。

抓示範提升,助力科技化運行

著力校地企合作。與西北農科大、貴州大學、貴州農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圍繞種子選育、高產栽培技術、病蟲害綜合防治、地力建設、質量追溯體系建設等五大提升工程,在魯班街道山水村租地40畝作為專門試驗田開展大量試驗示範,取得一系列試驗成果。

著力科技運用。圍繞校地企合作試驗成果,積極開展肥效對比試驗、藥效對比試驗,探索推廣運用了育苗移載、育苗專用基質肥、漂浮育苗、土地起壟地膜覆蓋井窖式栽培技術、綠肥免耕促使高粱秸稈腐熟還田等新技術。創新探索「大球蓋菇+高粱」等「高粱+」優良高效種植模式,有效提高有機地塊複種指數。

著力品種改良。加強對地方品種資料的保護力度,加大對本地糯高粱的選育力度。自1986年啟動種子繁育選育工程以來,歷經25年時間,仁懷市選育出了最符合茅台酒用原料標準的「紅纓子」「紅珍珠」等品種,並通過省級種子機構審定,作為茅台酒廠指定的唯一高粱品種。同時,「紅纓子」 高粱品種獲貴州省著名商標、貴州省名牌產品稱號,是全國首個有機高粱種子名牌產品。

著力技術培訓。建立培訓制度,通過外出學習、現場會、院壩會和座談會等方式,定期對農技幹部,合作社和種植戶代表進行種植、病蟲害防治、收儲等方面標準的技術培訓,有效提升有機高粱生產技術水平。

抓質量追溯,健全信息化管理

建立信息化生產管理體系。充分利用「貴州茅台原料供應鏈」平台,在生產、收穫、晾曬、儲存、運輸等環節安裝視頻監控系統進行管理,針對種植戶信息、地塊信息、訂單信息、生產投入品等信息,進行數據跟蹤備案管理,有效建立起有機高粱生產的全過程可追溯體系。目前該追溯體系可確保質量追溯到專業合作社。

建立信息化收購管理平台。強化收穫、晾曬、儲存、銷售、運輸等環節管控,在收購上嚴格按照「十個一」(即「一人、一卡、一證、一訂單、一次性售糧,一-律視頻監控收購,一條規範的包裝袋,一律按交售順序開具收購憑證,一律按碼單順序錄入信息化管理,一次性專戶轉帳付款」)要求交售高粱,對專業合作社生產的高粱實行專倉儲存和二維碼識別,實現信息化收購管理,切實保障了有機高粱種植農戶權益和茅台酒生產原料質量。

建立管理隊伍。市、鄉、村分別成立高粱生產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專抓人員,聘用50個內部檢查員、147個生產管理者(每個合作社1人)進行日常監管和追溯信息反饋,實行「網格化」管理。管理隊伍與信息化生產收購形成互補,為實現可追溯提供雙重保障。(通訊員 呂躍 程遠念 熊藝峰)

我是仁懷人

我驕傲!

為家鄉點贊!

主 辦 | 仁懷市融媒體中心

監 制 | 張小東 陳 勇

責 編 | 錢 芳

編 輯 | 劉玲玲

制 作 | 何江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facI2wBmyVoG_1Z8BN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