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即將結束,這一年刷臉支付「刷新」了許多支付人士對支付的認知,這一年「嚴監管常態化」讓產業更加正規,這一年中國移動支付產業走出去引進來進入了新的階段。在此,移動支付網回顧即將結束的2019年,盤點10個重要事件,是如何改變支付行業發展軌跡的。
85,這不再是一個簡單的數字
對於支付行業來說,2019年,85不再是一個簡單的數字,而是嚴監管的一個代表符號。3月底,央行正式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支付結算管理防範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有關事項的通知》(銀髮〔2019〕85號),這也就是支付行業俗稱的85號文。85號文可以理解成261號文(2016年發布打擊電信詐騙的文件)的加強版,加強的不止一點點。
85號文要求銀行、支付機構和清算機構等健全緊急止付和快速凍結機制、加強帳戶實名制管理、加強轉帳管理、強化特約商戶與受理終端管理、廣泛宣傳教育並落實責任追究機制。可以說,整個2019年,支付行業都在合規上,基本都忙於應付85號文。
禁止信用卡代還、加強POS終端位置管理、禁網銷電銷POS等一系列市場行動,均是以85號文為由。此外,公安部的「凈網行動」打擊違法第四方支付,對境內境外的非法資金清算平台肅清,也有85號文的影子。值得一提的是,備受支付行業熱議的微信支付啟動「二次認證」,其理由也是應85號文要求。
刷臉支付,「動物們」的狂歡
2019年,刷臉支付可謂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的速度在發展,以支付寶為先,微信支付、銀聯先後跟上,並投之重注。其中各家機具的代號為支付寶「蜻蜓」、微信支付「青蛙」、銀聯商務「藍鯨」,似乎是一場「動物」的狂歡。
支付是一個擁有超4000年歷史的行業,刷臉支付是第一次將支付媒介取消,具有極大的革命性意義。然而,巨頭瞄準的不僅僅是支付本身,由於二維碼支付已經足夠便利,支付從業者普遍認為刷臉支付對支付便捷度的提升空間有限。但是刷臉支付是新的支付入口,在支付即會員、營銷等應用上有些前所未有的想像空間。
但刷臉支付在這一年「平地一聲雷」的同時,也伴隨著諸多爭議。央行監管建議以及銀聯的刷臉付採用了「支付口令」與刷臉支付結合,但支付寶與微信支付採用了手機號驗證,部分場景甚至不需要輸入手機號及尾號。
在人臉信息的安全方面,這一年也有諸多爭議,深網視界超250萬人臉信息泄露、「ZAO」人臉事件、豐巢刷臉系統被小學生破解等一系列事件,讓大眾反思人臉信息安全的同時,也敦促監管儘快立規立法。
但無論如何,監管層鼓勵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探索刷臉支付線下應用,刷臉支付在即將到來的2020年會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銀聯的市場動作更是一大關注點。
金融科技,規劃與規則
金融科技,是2019年金融行業的高頻詞,作為金融基礎的支付領域,對金融科技的理解更加深刻、直白。
今年8月,央行發布《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銀髮〔2019〕209號),業內俗稱「金融科技三年規劃」,該規劃提及了多個影響支付格局的事宜。其中推動條碼支付互聯互通、鼓勵探索人臉識別線下支付安全應用成為與支付行業最為息息相關的未來規劃。
不久之後,10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及央行聯合發布了《金融科技產品認證目錄(第一批)》《金融科技產品認證規則》的公告,將11類產品列為金融科技產品。其中包括POS、條碼支付終端、ATM等產品,大部分與支付行業有直接關係。
此外,各地政府對金融科技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斷加大。北京成立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上海成立上海金融科技中心、深圳牽頭成立了基於大灣區的深港澳金融科技聯盟。在「薄利化」背景下,圍繞金融科技,支付企業有諸多的暢想空間。
跨境支付,有證與無證
許多支付機構在2019年都認為,支付行業的機會要麼在刷臉支付,要麼是跨境支付。這一年,跨境支付的確波瀾不斷。
首先是13號文的發布,4月29日,外匯局發布《支付機構外匯業務管理辦法》(匯發〔2019〕13號),原來30多家支付機構外匯業務試點將轉正,也就是要正式「發牌」了。目前,各家支付機構也在緊張的備案中,一旦備案完成,支付機構將擁有更多跨境支付機遇。
13號文發布,讓跨境支付走向正規化,同時對於「無證」經營跨境支付的企業,外匯局也在不斷規範。7月約談數家沒有中國相關許可但是為中國跨境電商提供資金的跨境支付企業。此外,外匯局孫天琦也在多個公開場合表示,跨境支付不得在中國「無證駕駛」。在整個2019年,以跨境電商為主的跨境支付領域,都是經受著合規的考驗。
對於合規,外匯局也曾經有答疑,這給了持牌支付機構機遇。
2019年跨境支付圍繞著「有證」與「無證」展開,2020年,對支付行業來說,又會有怎樣的機遇呢?
支付開放,新「鲶魚」已經到來
在2018年,中國支付產業開放標誌性的一件事或許是連通清算批准籌建。而到2019年,事件似乎比較多。
9月30日,國付寶發布公告稱,PayPal通過旗下美銀寶信息技術(上海)有限公司收購國付寶70%的股權,成為國付寶實際控制人並進入中國支付服務市場。不久之後,12月19日,PayPal也宣布,在9月30日央行批准後,PayPal已完成對國付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Gopay)70%的股權收購。基於業務類型,PayPal入華將對跨境電商支付市場有所衝擊。
PayPal成為首個真正意義上實現支付產業入華的外資機構,而早在2019年1月,北京市政府與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在北京簽署合作備忘錄,SWIFT將在京設立外商獨資企業,從比利時總部承接中國區業務,為中國用戶提供本地化的服務。
此外,2019年3月,網聯與萬事達卡聯合成立「萬事網聯」,萬事達卡持有51%股份,網聯持有49%。這讓許多人聯想到連通清算的模式,不同的是,連通清算是連連與美國運通各持股50%,在外資持股方面,萬事網聯有1%的進步。
上述幾件事,都是2019年中國支付產業開放具有較大意義的事情。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還開放了對外國人來華體驗移動支付的條件。2019年11月,「進博會」期間,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紛紛宣布,外國人來中國將可以體驗移動支付。支付寶通過發布小程序「Tour pass」,藉助上海銀行開發的消費卡模式,實現此功能。而微信支付則通過支持境外開立的國際信用卡綁定微信支付,來實現。
外資入華,新的機遇和挑戰已經開始。
數字貨幣,會怎樣改變支付
2019年6月18日,Facebook發布Libra白皮書,此後掀起了全球對數字貨幣的關注浪潮。央行所研究的法定數字貨幣似乎也呈現了加速的趨勢,不斷有官員透露最新的消息。
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第二任「掌門」穆長春赴任之後,便在網絡平台上開課「手撕」Libra,認為如果Libra被允許流通,會對部分國家的貨幣體系造成一定混亂。
Libra在美國多方受限,而中國央行的數字貨幣DCEP則緊鑼密鼓加快研究腳步。最近,有消息稱,工、農、中、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三大電信運營商共同參與的央行法定數字貨幣試點項目有望在深圳、蘇州等地落地。
在整個2019年下半年,從Libra白皮書發布開始,支付行業對數字貨幣的關注達到空前的高度。未來DCEP發布之後,是否會對微信、支付寶的巨頭地位產生衝擊?DCEP需要怎樣的載體和傳輸技術?對終端產業產生怎樣的影響?一系列問題都不斷湧現。
DCEP給支付行業的未來帶來了諸多不可預見的因素,不斷泄露的官方和非官方消息,讓人感覺到它似乎即將到來。
備付金,結束與開始
或許很多人覺得事情已經過去很久,但備付金實現100%集中交存,還只是2019年1月14日才完成的。
自那時開始,支付機構才真正明白「躺著賺錢」的日子已經結束,唯有增加自身實力做好產品和服務,才能在激烈競爭的市場下生存。然而在這一年,仍然有支付機構仍然鋌而走險,為灰黑產提供支付通道。
此前,央行副行長范一飛曾表示,2019年以來,央行已經收到支付領域投訴舉報將近3200件,其中反應銀行、支付機構涉嫌為賭博等非法網絡提供支付服務的占七成以上。
備付金集中交存,是支付機構發展的一個轉折點,同時這一市場也逐漸步入淘汰期。2019年,沒人再討論備付金,卻所有人都在因為備付金交存之後的生計奔波。
金融信息安全,大數據之痛
2019年是支付行業異常關注數據健康、數據合法合規的一年。
9月開始,公安對大數據爬蟲進行整治,摩羯科技、新顏科技、同盾等企業均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在這一系列整治的背後,是金融數據的合規合法使用問題。
在2019年4月,央行發布《中國人民銀行2019年規章制定工作計劃》,將《個人金融信息(數據)保護試行辦法》列入制定計劃之中。10月,媒體傳《個人金融信息(數據)保護試行辦法(初稿)》已經出爐,並下發到企業。這意味著,個人金融信息野蠻發展的時代即將結束,金融大數據也備受限制。
此外,在不久前,首批23家移動金融App試點備案,備案從主要從提升安全防護、加強個人金融信息保護、提高風險監測能力、健全投訴處理機制、強化行業自律5個方面進行了管理規範,並對備受關注的個人金融信息保護劃定了四大紅線。
在支付行業,人人都知道數據的重要性,以支付為入口,支付企業可以獲得大量的個人和商戶信息,在資質要求上,除了資金清算需要,央行同時要求信息清算也需要獲准,不然就存在「信息二清」行為。2019年,金融數據進入強監管時代,數據收集不再肆意而為,這將深層次影響許多支付產品的結構與功能。
拉卡拉上市,資本新曙光來臨
2019年4月27日,拉卡拉在A股上市,對於支付行業來說,是極大的信心提振。
有別於匯付天下在港股上市,拉卡拉在A股的上市,更代表了中國資本市場對支付領域的認可,許多支付行業的「東西」將可以放在檯面上講。
對於拉卡拉為什麼這麼晚上市,孫陶然認為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是拉卡拉選擇了一個比較難的賽道,這個賽道上強手如林。往最小了說該賽道叫收單領域,稍微往大一點說叫支付領域,再往大了說就是金融服務和金融科技。
此後,易寶、樂刷等支付機構及背後企業都相繼傳出排隊上市的信息。拉卡拉的上市,不僅是對一個企業的認可,而是對一個行業的認可,諸多從業者在整個行業發展下行壓力逐漸增大的情況下,看到了支付產業的新曙光。
ETC,銀行「圈粉」的最後機會
對於銀行來說,ETC可謂是2019年「心急火燎」的一個關鍵詞。
2019年5月,國務院、發改委、交通部接連發文,積極推動ETC安裝使用,交通部、發改委聯合發布的文件提出,到2019年12月底,全國ETC用戶數量要突破1.8億,高速公路收費站ETC全覆蓋,ETC車道成為主要收費車道,貨車實現不停車收費,高速公路不停車快捷收費率達到90%以上。
最近,交通部發布消息稱,截至12月18日,全國ETC客戶累計達到19223.44萬,完成發行總目標19085.56萬的100.72%,超額完成ETC推廣發行任務。許多行業人士認為,ETC的推行,讓銀行在錯失移動支付之後,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最後的「圈粉」機會,其發行的銀行卡帳戶會給銀行的支付應用提供新的想像空間。
此外,ETC的興起,也讓以車牌識別為基礎的「無感支付」似乎逐漸退出高速公路市場,近期,雲南有關部門就發出通知,從2020年1月1日起,雲南所有高速無感支付將暫停使用,具體恢復時間還不確定,當然這僅僅是個例。值得一提的是,在ETC推行之後,未來車主支付市場或許有更多機遇出現。
最後
這10件事,是支付行業2019年大家所聚焦的,對整個支付行業的未來發展也產生了深遠影響。以嚴監管為背景,支付業態正在逐漸發生改變,即將到來的2020,支付行業有更多新事物值得期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e7uOW8BMH2_cNUgGif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