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歐貿易協定難談攏

2020-03-12   中國社會科學網

  近日,英國與歐盟在布魯塞爾結束就「脫歐」後貿易協議展開的首輪談判,雙方分歧嚴重。下一輪談判將於3月18日在倫敦舉行。

  貿易談判分歧難彌

  據英國《每日快報》報道,歐盟首席談判代表米歇爾·巴尼耶在談判後表示,歐英分歧主要存在於4個方面:如何保證雙方處在公平的競爭環境里、如何進行安全合作、雙方未來關係出現爭端時採取何種解決機制、如何解決漁業問題。



  英國《金融時報》分析稱,英歐談判草案的首要問題在於雙方的目標不同。歐盟是要防止英國利用監管上的差異獲利,而英國是要尋求最大程度的監管獨立性。英國尋求與歐盟達成類似於歐盟與加拿大的全面自由貿易協定。但歐盟稱,無論從貿易體量還是地緣角度來看,加拿大和英國都無法相比。歐盟希望貿易協議以歐盟法律法規為參照,確保沒有「不公平競爭優勢」。

  「英國對主權的追求和歐盟對規則的追求出現了碰撞。」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董一凡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說。

  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自2月1日起,英國進入為期11個月的「脫歐」過渡期。在此期間,英歐貿易關係基本不變,雙方每2周或3周進行一次貿易談判,在布魯塞爾和倫敦之間交替舉行。

  英歐雙方問題纏身

  據英國《衛報》報道,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擴散以及油價戰的雙重威脅下,3月9日,歐洲和美國股票市場創下了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大跌幅。糟糕的全球大背景下,英歐自身也問題重重。

  「脫歐」使英國國內政治分歧日益擴大。據英國《獨立報》報道,詹森首相此前拒絕了蘇格蘭今年舉行二次獨立公投的要求。但英國蘇格蘭政府首席大臣、蘇格蘭民族黨黨魁妮古拉·斯特金表示,「將盡一切努力確保今年進行公投」。此外,英國還要與美國、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亞等國開展貿易談判。

  歐盟則正為預算問題焦頭爛額。據美聯社報道,歐盟2021至2027年的長期預算談判爭吵不斷,無果而終。「下半年,歐盟有很多重大議程,如發展中歐關係、引領氣候變化治理等,給談判留下的時間和精力都非常緊張。」董一凡指出。

  「雙方各有壓力,因此都迫切希望儘快解決貿易協定,減少『脫歐』帶來的種種不確定性。」董一凡說。

  「無協議」脫歐代價大

  據路透社報道,如果談判未能在6月前取得良好進展,英國將退出談判。不過,董一凡認為:「雖然雙方現在態度都比較強硬,但很有可能在未來採取務實做法。畢竟,『無協議脫歐』的成本很大。」

  《紐約時報》報道稱,如果英歐無法在今年內達成貿易協議,雙方貿易關係將回到世貿組織框架內。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的報告顯示,「無協議脫歐」造成的潛在關稅損失將介於114億美元至160億美元之間,而非關稅措施還會使損失額翻倍。報告指出,由於英國46%的出口都去往歐盟,這將對英國經濟造成重大打擊。

  除此之外,雙方還要付出沉重的政治代價。「英國方面,詹森首相無法向選民交代;而歐盟方面,如果英國通過『脫歐』,既捨棄了不想要的,又得到了想要的,這可能會助長歐盟內部通過『脫歐』換得好處的心態。」董一凡分析稱,「英歐大機率會達成一種面子上過得去的妥協方案。比如,英國通過自行制定監管規則與歐盟達成妥協。這一規則既可以在技術上和歐盟無縫對接,又可以在政治上維護英國制定規則的權力。」董一凡說。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 作者:賈藝寧

歡迎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微信公眾號 cssn_cn,獲取更多學術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