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祖傳的識人術,記住這3句口訣,教你看透人心,助你察人處世

2019-08-25     一道一世界

識人術,是一門古老的學問,比如《易經》裡面說:「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老子《道德經》云:「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聖人孔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以及莊子的「九征觀人法」等等。

通過識人術,我們可以識別出不同性情的人,以便與他們更好地共事、交往、合作等等。帝王會識人用人,可以成就一代霸業;企業家會識人用人,可以使企業蒸蒸日上;普通人會識人用人,可以近君子遠小人,避禍就福。

正如曾國藩所說:「寧可不識字,不可不識人」,所以我們沒事的時候要多學習老祖宗識人術。老祖宗的以下3句識人術口訣,非常經典,教你看透人心,看人一看一個準。

1、人群中最安靜的人,往往最有實力。

《孫子兵法·軍爭篇》云:「侵掠如火,不動如山」,即:攻城掠地時,如烈火迅猛;駐守防禦時,如大山巋然,這樣的部隊是上等的。同理,一個人「靜若初子,動如脫兔」,也是非常厲害的,即:未行動時像未出嫁的姑娘那樣沉靜、持重,一行動就像飛跑的兔子那樣敏捷、迅速。

群人中最安靜的人,動如火驚,不動如山,往往能夠沉得住氣,不慕浮華。這種人越是有本事,越不喜歡張揚,越懂得內藏鋒芒,越是行為做事都很低調。他們雖然看不出沒有什麼特殊,但是常常能夠「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能表現出強勁的爆發力。

這就好比「拳頭只有收回來,才能更有力地打出去」一樣,那些安靜的人,虛懷若谷,積蓄的勢能更多,最後也更厲害!在水面蹦蹦跳跳的往往是小魚小蝦,在人群中嘰嘰喳喳、誇誇其談的往往是小角色。所以說,我們千萬不要小瞧人群中最安靜的人,因為他們往往最有實力!

2、膽小的男孩一般能成大事。

俗語說:「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這句話看似有道理,實則誤導了很多人,錯誤地教人魯莽行事!比如說創業,創業並不是要追求高風險高利潤,而是要多降低風險,穩打穩紮,小心謹慎,深思熟慮,謀劃好各個環節,因為一個小細節出錯,就可以導致滿盤皆輸。正如巴菲特所說:「實際上,如果沒有十足的把握,我不會輕舉妄動。

巴菲特

老祖宗的話不錯:小心駛得萬年船,小心謹慎為上策,事前謹慎,事後才不至於後悔。看似膽小的男孩,內心思慮很多,考慮問題全面,不會魯莽行事,犯錯少,成功多,人生就能翻牌。

《菜根譚》開篇便說:「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須向薄冰上履過」,即:一個人要想建立驚天動地的事業功績,必須小心謹慎,如履薄冰般經歷險峻的考驗。所以,性格謹慎的人,穩步走好每一步,因此往往能夠成大事。比如說,杜月笙經常喜歡將「小心得天下,大意失荊州」這句話掛在嘴邊,而這也是他的成功之道。

杜月笙

膽小的男孩,腦子中常懷敬畏之心,慎言慎行,思慮周詳,不打無把握之仗,少出手少犯錯,一出手便命中要害。曾國藩就是個膽小謹慎的人,他的學生李鴻章直言其缺點——「總是儒緩」,左宗棠甚至批評其「滌相於兵機每苦鈍滯」。但正是曾國藩這種膽小怕事,小心謹慎的性格,使得他穩紮穩打,一步一個腳印,像圍鐵桶一樣,將太平軍徹底剿滅。不得說,「穩」字就是曾國藩之所以能夠建功立業的秘訣。

性格膽小,往往都是一種謙遜和偽裝,這就好比是孔子所說的「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這種人看似不起眼,但實則是大智若愚,虛懷若谷,所以他們往後一般能成大事!

曾國藩劇照

3、一等人,有本事,沒脾氣;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氣;三等人,沒本事,大脾氣。

明代思想家呂坤說:「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資質,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資質,聰明才辯是第三等資質」,其實這段話也體現了本事和脾氣的三種關係,即:有本事,沒脾氣的人,深沉厚重,屬於第一等資質;有本事,有脾氣的人,磊落豪雄,屬於第二等資質;沒本事,大脾氣的人,聰明才辯,屬於第三等資質。

為什麼說「聰明才辯」的屬於「沒本事,大脾氣」呢?因為聰明外露者德薄,詞華太盛者福淺,喜歡耍小聰明的人,往往最後都是「聰明反被聰明誤」。比如戰國縱橫家蘇秦,東漢末年的大才子楊修,以及三國謀士許攸等等。

蘇秦劇照

《論語·述而》曰:「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即:孔子溫和而又嚴厲,威嚴而不兇猛,莊重而又安詳。而這便是敘述了「有本事沒脾氣的一等人」的特徵——泰而不驕,威而不猛

真正厲害的人,往往沒有脾氣,不急不躁,喜怒不形於色;而越是有脾氣的人,德行虧損,喜歡虛張聲勢,仗勢欺人,自然本事和福氣都欠佳。所以說,我們記住「本事和脾氣」的三種關係,便可判斷一個人的才智和品德如何。

老祖宗的3句識人術口訣,非常經典,可以教我們看透人心。學習老祖宗識人術,記住這3句口訣,幫你看人一看一個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dUFzmwBJleJMoPMV7V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