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半個月就過年了,你是不是已經迫不及待籌備年貨,等著闔家歡樂吃年夜飯了?
年夜飯有一道菜絕不可少,那就是魚。一來魚肉鮮美,二來可以討個好口彩「連年有餘(魚)」。用當下蠻熱的一部影視劇來講,過年是一場「慶余(魚)年」。
我的家鄉在浙北小城,兒時過年,外婆總會燒一大桌子菜,其中熱騰騰的紅燒鯽魚鮮美無比,卻總是不准我們吃完。
「吃剩有餘(魚),來年再吃!」年夜飯最後,外婆總是護著那盤魚,讓全家跟著念,把「剩魚(余)」喊出了記憶中的「江南水鄉年味兒」。
辦公室里有位蕭山同事,說起年魚滔滔不絕。「我們這邊過年,家家戶戶必燒魚。無論包頭魚、白鰱還是土步魚,用紅燒、清燉或是醋溜,當天都叫『元寶魚』,是用來迎福的『福魚』……」
說起這個話題,大家饒有興趣地聊開了。
來自武漢的小沈說,他們家鄉的年魚通常是武昌魚或鱖魚。「清蒸、紅燒、香煎等都可以,但必須是完整的魚,大年三十當天只能『看魚』,不能吃,等過完除夕才能吃,這樣才叫年年有餘(魚)」。
江蘇的小李說,家鄉的年魚必須是整魚。「上桌時,魚頭必須朝向一家之主,吃完正面要喊一句『大翻身』,然後一家人拿筷子將魚翻過來,邊翻邊說吉祥話。」
……
雖然各地「連年有餘(魚)」的習俗不盡相同,但寄託的都是鄉愁,在濃濃的年味里,寄託來年的美好願景。(出處:都市快報 記者 王斐帆)